分享

宝玉玲珑分享:甘肃省博物馆巡礼

 RK588 2020-01-08

凭借甘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陇原大地留下的大量珍贵文化遗存,甘肃省博物馆拥有得天独厚的馆藏资源。馆藏珍贵历史文物、自然标本8万余件(组),其中一级文物686件(组)(含国宝16件)、二级文物2606件(组)、三级文物48164件(组)。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珍宝,尤以新石器时代之冠的甘肃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古生物化石等珍贵文物独具特色。目前,向社会推出的展览有《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甘肃古生物化石》、《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红色甘肃——走向1949》五个基本陈列,反映甘肃厚重的历史文化。

丝绸之路文明展是国内唯一一个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展览,该展览分丝绸之路的前奏、丝绸之路的开拓、丝绸之路的绵延四个单元,以丝绸之路发展史为脉络,主要展示自青铜时代起至宋元时期甘肃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文明的演变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狗纽盖彩陶方鼎

据说是我国出土最早的狗形象文物之一




《仪礼》简

1957年7月,甘肃武威汉墓群出土了480枚木简,令人叹为观止,其中除11枚简为日忌、杂占外,其余469枚均为《仪礼》简。它不是散乱的残简令札,而是完整的书册,是西汉经书的样本,保存最完整、墨迹如初、稍有残损。像这样样完整的《仪礼》简,是迄今出土汉简中空前的发现,不愧称为天下第一简。


汉代 木马

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

马高81厘米,长76厘米,宽19.5厘米

木马形体高大,张嘴嘶鸣,四足直立,作伫立状。通体黑彩,附条状铜当卢、衔。尾后举下垂。马鞍用白粉涂底,以红色彩绘。整体造型雄浑质朴、生动传神。





彩绘供养菩萨像壁画

北凉

武威市天梯山石窟

长32厘米,宽24厘米

供养菩萨双手合十,侧身向里做胡跪状,束带大圆髻,波浪卷发垂肩。面部白粉平涂。着袒右肩袈裟,赤足。菩萨两侧绘莲蕾四朵,左肩旁绘尖瓣莲蕾一只。头光浅红,袈裟灰绿,面部白色,色彩朴实厚重。是在磨光草泥上用朱砂敷底,后用墨线勾勒的画法,使人物形象、技法都具有印度、西域早期石窟和汉风相融合的特点。



唐代 瑞兽葡萄纹铜镜

直径20.7厘米

中间一大钮。内雕刻的瑞兽葡萄纹工艺精巧而细腻。在南北朝时期,葡萄图案纹样由西亚经中亚传入我国,到唐代,葡萄纹和海兽纹成为铜镜流行的纹样。


大云寺五重舍利宝函

1964年12月,在甘肃省泾川县城关镇水泉寺发现的唐代大云寺塔基地宫,出土了一套舍利容器。共5件,由石函、铜匣、银椁、金棺和玻璃舍利瓶组成,大小套置在一起。最外层为石函。隋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敕令将所得14粒佛骨舍利送入泾州大兴国寺(今大云寺)地宫供养。武则天时期,伪造载有女人当皇帝故事的佛典《大云经》,并“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处,藏《大云经》,使僧人升高座讲解”。在这一政治背景下,泾州在隋大兴国寺遗址上建造泾州大云寺,动工之际,发现了隋代供养的舍利。武则天认为是吉兆,遂请人精心打制金棺、银椁、铜匣,以玻璃瓶盛装14粒佛骨舍利,配以石函,藏入地宫,建塔立寺。


元代 琉璃塔

陇西县出土

塔高96厘米

由七层组成,最下层为四蹄足方托,上置深束腰仰覆莲塔基。三层为钟形覆钵,上部饰四个兽面,口衔串珠宝珠。覆钵中部还有一道圆箍,下垂流苏及摩尼珠,覆钵之上是“亞”字形叠涩须弥座式刹基,上饰焦叶。刹基上安装圆台形相轮十一道,然后是天盘、地盘及蒜头形宝珠。第二层束腰形塔基内墨书“至正七年岁次丁亥二月初八廿时归化通显密大师”,至正七年为公元1348年,这说明该塔是瘗埋高僧骨灰的舍利塔。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