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意拳的起始以及李洛能对形意拳的贡献

 tjboyue 2017-09-04

形意拳是我国传统国术中内家拳的一种,它与太极拳、八卦掌称为我国的三大内家拳。

形意拳的起源与源流,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始于达摩老祖,还有的说是由岳飞所传。以上两说基本无文字考证,目前有记载的是姬隆风。

姬隆风,原名际可,字隆风,生于山西蒲州冯里村(现属山西永济县)。

姬隆风原籍山西洪洞县,祖上明朝初年迁来蒲州,到姬隆风父亲姬训时已是第八代。蒲州一带西邻黄河、东靠中条山,相传是虞舜故居,自古就是一个武风鼎盛的地方。

姬隆风生性豪迈好武,年少时时常在村西黄河滩上练武,曾经遇到异人指点,从此手、眼、身、法、步浑然一体,他的大枪造诣尤为精绝。晚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歼渠魁。据说他还当过明朝的总兵,在战场上“纵马提枪,有万夫不当之勇”,后因世乱朝昏,弃官归田。

甲申之变(公元1644年)之后,明清更迭,他对政事更是厌倦。于是他便云游名山大川,据说终于终南山获得《岳武穆拳谱》,于是他将枪法、拳法化为一体,终于创成了心意六合拳法。

心意六合拳法形散万殊,分为前后六合之别。后他又在少林寺住了十年,吸收了少林寺的龙、蛇、虎、豹、鹤五拳,又把前后六合一势变为十二势,真正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心意六合拳法。

心意六合拳法其中的精华就是一个“合”字——上下相合、左右相合,内外相合,注意心与意的融贯,奠定了心意六合拳的基本内容。

曹继武是他的得意门生,是康熙年间的武状元。姬隆风把心意六合拳传给了曹继武、戴隆邦。

姬隆风除了传给曹继武外,还传给了儿子姬寿与河南的马继武(又有说马继武系戴隆邦所传)。马继武把心意六合拳传到了河南等地,曹继武主要活动在现在的山西。

后来,曹继武把义、意六合拳传给了戴隆邦。

戴隆邦(1713~1803)山西祁县富户。他在跟得曹继武学得心意六合拳后,非常珍惜,除了不断刻苦锻炼钻研以外,对这门武术的传承也显得格外珍视与珍重,除了教给自己的子侄外,其余外人基本不与相授。他们练拳非常神秘,就是祁县的同乡几乎也没人窥得其之练拳,于是便有了“只见戴家打人,不见戴家练拳的说法”。

李洛能(1807~1889)名飞羽,字能然,又有“神拳李”之威称,著有《形意拳谱》。他生于河北省深县,当年世称老能先生,或尊称他为李老能、李老农,因字音相近后来人们便尊敬地称呼他为李洛能,甚至李飞羽的真名人们几乎都不叫了。

李洛能在河北学得长拳,在当时已有了相当地造诣。闻得山西戴氏心意六合拳武功精绝,37岁的他竟然变卖了自己的家产,远赴山西去学习心意六合拳。

在祁县李洛能一练就是十年。到了四十七岁,他武功大成,每逢与人交手无不随心所欲,手到功成。

他有个考上武进士的好朋友,体力过人,对他的武功颇不心服,又不便开口挑战,有一次走在他身后,趁他不备,两手抓住他,要用力举起,就在那一瞬间,他自己的身体竟然腾空飞起,碰上屋顶才掉下来,而且两脚站得好好的不曾跌倒,自己还以为是邪术,觉得很纳闷。在孙禄堂的《拳意述真》书中曾经说明,这是“不见不闻的知觉”,就是在拳术上已经到达了所谓“不知不觉”上乘神化之功,据他所知,当时世上有三个人到达到这境界,除李洛能之外还有八卦掌的董海川、太极拳的杨禄禅,李洛能因此被称为“神拳李能然”。

他除了功夫练到化境之外,还对形意拳作了非常大的贡献。首先他吸收了道家的养生观点和思想基础,定三体式为形意拳的基本架势,把原有的十大形扩大为十二形,又编套路杂式捶和对打的套路安身炮等等,为了称呼和理解方便,还特意把心意六合拳改名为“形意拳”。

李洛能对形意拳的贡献主要还不是只把心意六合拳发展和改成形意拳,而是李洛能打破了戴隆邦教拳墨守成规、教人唯亲的保守做法。他广开门庭、广收弟子,奔走于山西、河北两省之间。他先后收了山西太谷的车永宏、贺运亨,榆次的李广亨,大兴的宋世荣、宋世德(后来定居山西),河北深县的刘奇兰、郭云深、刘元亨、李占元,安国的张树德,河间的刘晓兰,新安的李镜斋,江苏人白西园,广西南宁人孟志荣,以及自己的儿子李太和等人为徒。

山西的车毅斋、宋世荣,河北的郭云深、刘奇兰、张树德、刘晓兰、李镜斋、江苏的白西园,后来被人们称为李洛能的八大弟子。

经查在他的这些弟子中,郭云深、刘奇兰、车毅斋、宋世荣、李镜斋、贺永恒、李广亨、李太和、白西园、刘晓兰、张树德、李占元、刘元亨等十三人都有传人至今。目前,往下有传人并且名气较大、人数较多的支派又以刘奇兰、郭云深、宋世荣、车毅斋等人的弟子为最。

李洛能十分重视与武术界的交流,与太极拳、八卦掌、少林寺、武当山都有一定联系,形意拳在武术界声威大震,他的名字也与太极拳的杨禄禅、八卦掌的董海川同响中华。形意拳在武术界的地位得到了确立与巩固。

李洛能先生著有《形意拳谱》在世。在《形意拳谱》中,他陈述形意拳术之史,就天地之大端与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气,由万物生之于无,形成形意生成本无意。由无意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下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平静,后天藏诸动也。故为人体所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人体运动得以阴阳消长、生动之功,而得真气生焉。

李洛能在《形意拳谱》中将形意拳概括为劲、艺、法、道。

劲乃意也,艺即空,法为明,道为真。

劲也,正如拳经所云:“起如钢挫,落如钩竿。”“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这是讲明劲。“起似伏龙升天,落如霹雳击地”,“不翻不钻一寸为先,气连心意随时用,打破身式无遮拦”,此乃暗劲形迹有无之用也,到了“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境地。

何为艺也?李洛能拳经介绍:“一艺求精百倍功,功能云路自然通,摇试看就鹏飞势,才识男儿高也风。”“不是飞仙体自轻,居然电影令人擎。望他挑拔奇谋势,尽是旁通一气空。”

艺需悟,正所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因为字句叫人死,精意才叫人活。正如前辈所云:“不知起落枉伶俐,不知进退枉学艺。”

法为明。拳经云:“立法兴平素一样,头顶天,足抓地,先定心,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静,清静无物,无物气心,气心绝象,绝象觉明,觉明神气相通,合成一气。”

何为道?道乃真也。拳经云:“混元一气吾道成,道成莫外五真行。真行内藏真精神,神藏气内丹道成。如问真形须求真,要知真形合真象。真象合来有真诀,真诀合道得彻灵。”“养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

李洛能先生不但为后世留下了形意拳武学高奥神功,同时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记载,这在我国武学史上是值得庆幸的。它们的存在为我们后人对于形意拳的研究与探索,提供了极其方便与成熟的理论根据。

自李洛能之后,在他与他的弟子的努力下,形意拳传遍了我国的大江南北。特别是在清朝末期,由于郭云深、刘奇兰、车毅斋、宋世荣等人的崛起,使得形意拳在国内名声大震,形意拳几乎成了国内武学的代名词。后来再经他们的弟子李奎垣、李存义、张占魁、宋铁麟、李复祯等人及他们的后人孙禄堂、尚云祥、韩慕侠等人的传播,清末民国初期更使得形意拳在国内独领风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