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对饮茶,深得独到之秘,对于茶叶、水质、器具、煎法,都颇讲究。苏轼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其实更是一位资深茶人。下面带您赏析一组苏轼描写品茶的精美句子。 ![]() 《赠包安静先生茶三首》 北宋·苏轼 (一) 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 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 偶谒大中精蓝中,遇故人烹日注茶,果不虚示,故诗以记之。 (二) 建茶三十片,不审味如何。 奉赠包居士,僧房战睡魔。 昨日点日注极佳,点此,复云罐中余者,可示及舟中涤神耳。 (三) 野菜初出珍又珍,送与安静病酒人。 便须起来和热吃,不消洗面裹头巾。 ![]() 《赠包安静先生茶三首》茶诗注释 (1)包安静:人名,北宋隐居高僧,与苏轼交好。 (2)皓色:洁白明亮的颜色。 (3)瓯面:读音[ōu],诗中指杯中茶汤的表面。 (4)堪称:称得上,一般表示赞叹的意思。 (5)茶诗:古今中外茶诗句。 (6)雪见羞:极言其白,为雪所不及。 (7)东坡:苏轼自称。 (8)大中:指无过与不及的中正之道。 (9)精蓝:佛寺;僧舍。 (10)日注茶:茶名,详见下方茶诗赏析。 (11)建茶:茶名,详见下方茶诗赏析。 (12)片:量词,建茶为团茶,类似于饼茶,故用片来计数。 (13)不审:不察;未审察。 (14)奉赠:敬辞。赠与。 (15)僧房:僧人居住的房舍。 (16)睡魔:困倦乏力。 (17)点:指点茶,是唐、宋代的一种煮茶方法。 (18)日注:茶名,详见下方茶诗赏析。 (19)余者:其余的,剩下的。 (20)涤:洗。 (21)野菜:煮后可当作蔬菜吃的植物。 (22)初出:初次,诗中指野菜在春天第一次长出。 (23)不消:不用;不必。 《赠包安静先生茶三首》茶诗翻译 ![]() (一)茶汤的颜色明亮洁净,堪称是白雪所不能比拟。喝茶能使我调整创作诗词的思绪。 (二)我有名贵的30片建茶,不去评审这些茶的味道好不好。全都送给包居士,当在僧房中打坐参禅时,喝上这茶,可以驱走睡魔,使其思路敏捷。 (三)春天刚生长出的鲜嫩野菜是最珍贵的,将新摘的野菜送给饮酒沉醉的包居士。 《赠包安静先生茶三首》茶诗赏析 苏轼在这首茶诗中的上半片描写了茶汤的“雪见羞”,后半片主要描写茶叶功效,喝茶能提升醒脑,能使东坡先生的思维更加敏捷,有利于诗词创作。 苏轼不仅是宋代大文豪,更是一个嗜茶如命的茶人,他不仅创作诗文要喝茶,并且生病也通过喝茶来治:“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他晚上加班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粟宜宵征。”睡前睡起也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沟颊带茶香。”他还说,茶能除瘴气:“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 “日注茶”,即为日铸雪芽茶,又称日铸茶、日注、兰雪茶,属古今名茶,是炒青绿茶的一种,产自浙江省绍兴县东南会稽山日铸岭,创制于北宋年间。因芽细而尖,遍生雪白茸毛,故名日铸雪芽。该茶经开水冲泡后,雪芽直竖,茶芽细而尖,遍生雪白茸毛,如兰似雪,故又称“兰雪”。 苏东坡说把建茶送给包居士,让包饮了在参禅时可免打瞌睡,因而都认为茶有“破睡之功”。现代研究认为,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咖啡因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暂时的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 “建茶”,因产于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建茶以宋代福建建州建安县(今建瓯)的北苑凤凰山一带为主体的产茶区。其代表的北苑贡茶闻名于世。是中国御贡史最长的茶。北苑贡茶在中国茶叶御贡史上鳌占了458年的绝代风骚。 “野菜”,煮后可当作蔬菜吃的草本植物,尤指收集起来作食物的野菜。在《赠包安静先生茶三首》之二中提高“奉赠包居士,僧房战睡魔”,包安静先生应是一位出家的僧人,所以东坡先生送野菜,而并非“东坡肉”。 《赠包安静先生茶三首》创作背景 包安静先生是谁?我们不从知晓,在历史文献对此人无任何提起,我们只能推测他是苏轼的好友,并且同样是一位爱茶之人。 作者苏轼简介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一寸有余(186cm)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今四川眉山人,汉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苏轼的诗词代表作有《浣溪沙》《念奴娇·中秋》《水调歌头》《定风波》《蝶恋花》《江城子》《赤壁怀古》《临江仙》《饮湖上初晴后雨》《赠刘景文》《题西林壁》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