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复博弈与道德均衡

 elli181 2017-09-05
2008-11-19 12:17

国坊/文
  人的内心深处往往具有劣根性,具有不合作、自私自利、寻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一面。为了解决这种劣根性,我们提出了两种措施加以改变:法律与道德。法律的手段很明确,当你做了违法的事情,你会预期到严重的后果,所以,这种措施很奏效。但是,现实生活中,以身试法的事情还是层出不穷,探其原因,无非是两条:一是法律没有得到普及,信息处于不对称状态;二是没有前车之鉴,导致出现候车指辙。很多人,当被投入牢狱之中,却大喊,我并不知道法律是这样规定的,这就是法律意识没有深入人心。当一个国家采取愚民政策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到达良好的预期效果,终会出现犯罪泛滥的境地。还有一部分人因为没有看到违反法律带来的严重后果,或者前者犯罪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而以身试法。所以,任何一步法律的有效性需要传递明确的信息。
  而信息往往具有一定的不透明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时候,具有一次交往、一次合作,也就是静态博弈。当博弈双方处于静态博弈的状态时,也会出现信息不对称,进而会出现劣根性。就好比,各地火车站的买卖一样,欺骗的就比较多。原因就是一次买卖,你不知道对方的信息。顾客在火车站消费东西,往往是一次性的,很少有回头客,所以不赚白不赚,欺骗的温床就这样滋生了。和经济学里的囚徒困境一样,如果是多次博弈就不会出现不合作的情况,不会出现严重判刑的后果。所以,用这个道理,就可以解释一夜情与爱情的区别了。
  道德的形成也是因为是重复博弈的结果,决不会是静态博弈(比如囚徒困境)。当重复博弈的后果直接导致不合作者巨大的利益损失的时候,道德就产生了,大家都会预期到后果,所以,理智的选择就是合作。公交车上,不给老弱病残让位置的原因,也可以得到解释。大家都对不让坐现象猛烈抨击,深恶痛绝。但是,收效甚微。这是因为,没有给予应有的惩罚。不让坐,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鼓励他下次的继续不让坐。批评是背后的批评,并没有传递给不让座位的人,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批评应该是当面的,直接的,直接把信息传递给他,让他明白,不让坐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大家面对不让坐行为发生的时候,直接传递信息,比如当面强烈谴责(素质低下等),也许,事情就会向好的方面转化。
  要给道德配备一把剑。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当不道德行为出现的时候,要用这把利剑扼杀在摇篮之中。普京在处理劫持人质的案件中,就统分体现了这一点。当数百人遭到暴徒的劫持,索要条件的时候,普京总统没有丝毫的妥协,最后,牺牲了上百人的生命换回了其余人的性命,也把暴徒绳之以法。有人说,普京不把人的生命安全当回事,应该答应暴徒的条件,然后再采取灵活措施。其实,这种看法是短见的。因为如果普京这次妥协了,那么就给暴徒传递这样一种信息:劫持是有效果的。那么,暴徒下次还会采取劫持人质来索要条件。普京很聪明,采取了一种强硬的态度,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你们好好听着,我决不会妥协,即使所有的人质都牺牲了,你们的计划也不能够得逞,终会绳之以法。这样,从长远来看,就不会出现类似的案件。所以,要时时刻刻给道德配备一把利剑。
  也许,经过重复博弈,道德实现了均衡,人们遵守公德,遵守秩序,不敢以身试法,这个时候就实现了道德均衡。但是,道德均衡往往是不稳定的均衡,是暂时的。随着重复博弈,有人会继续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这个时候就要坚决地拿出这把利剑,以维持到的均衡。
  在《战国策》里面就有这样一个关于背叛而被严厉惩罚来达到良好效果的故事。
  “ 宫他亡西周,之东周,尽输西周之情于东周。东周大喜,西周大怒。冯且曰:‘臣能杀之。’君予金三十斤。冯且使人操金与书,间遗宫他。书曰:‘告宫他:事可成,勉成之;不可成,亟亡来。事久且泄,自令身死。’因使人告东周之候曰:‘今夕有奸人当有矣。’候得而献东周,东周立杀宫他。”
  冯且巧使反间计,让叛国者宫他死于非命。有时候,为了抑制人性中的邪恶,建立起稳定的道德,需要采取类似的做法,加以严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