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谭(外篇)40

 山佳国学谭 2017-09-05
117、礼法,治之末也——学习《庄子》第十三篇 天道 
“礼法度数,形名比详,治之末也”。庄子认为:礼仪法规的程度,极其繁多形式的名称,是社会治理衰败的表现;面对着天下无“道”世上无“德”的乱世,庄子提出的是:无为的自然法则,也就是当今的自然选择进而自然淘汰;而,孔子提出的是:礼制的人间法则,也就是当今的教育以及延伸的法制。也就是因此,道家形成了出世的中华本土的道教宗教;儒家形成了入世的中华文化的主体思想。 
118、天尊地卑,神明之位——学习《庄子》第十三篇 天道 
“君先而臣从,父先而子从,兄先而弟从,长先而少从,男先而女从,夫先而妇从。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故圣人取象焉。天尊地卑,神明之位也;”庄子这是把“无为”的思想运用到了人间的伦理上了。看来怀疑《庄子》的《外篇》和《杂篇》是出于后人续编,是有道理的。 
119、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学习《庄子》第十三篇 天道 
“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这是庄子为治世,开出的单子。并不否认“仁义”,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治世之道。而是要先明天“道”人“德”,“仁义”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治世之道,只不过是“道德”的表现。“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以此修身;知谋不用,必归其天,此之谓太平,治之至也。”与儒家又走到一起上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