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论 第四章》清热剂》第四节》 清脏腑热剂
具体方剂: 导赤散 龙胆泻肝汤 左金丸 泻白散 苇茎汤 清胃散 玉女煎 芍药汤 白头翁汤 适用病证 邪热郁在某一个特定的脏腑所产生的热证。 组方用药特点 脏腑用药:
组方用药有一定相当的特点,根据不同的脏腑,这里列了一些心经热盛、肝胆实火、肺热的用药,脾胃热的用药,以及大肠热的用药。这些是结合后面要讲的,具体这些方剂都反应出来了。 这是脏腑有热的一些兼证用法。 导 赤 散 ▲▲▲ 〖方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治小儿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皆心热也。心气热则心胸亦热,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 〖释名〗王子接:小肠—名赤肠,为形脏四器之一,禀气于三焦,故小肠失化,上为口糜,下为淋痛。生地入胃而能下利小肠,甘草和胃而下疗茎中痛,木通、淡竹叶皆轻清入腑之品同生地,甘草则能从黄肠有形之热邪,入于赤肠,其浊中清者,复导引渗入黑肠,而令气化,故曰导赤。 〖方歌〗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 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病机〗 手少阴心之脉沿食管上行,经过咽部,若心火上炎灼伤津液 ── 口渴欲冷饮 舌为心之苗 ── 口舌生疮 心经有热 ── 心胸烦热,面赤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移热于小肠 ── 小溲赤涩赤痛 君 木通 ── 清心降火,利水通淋 ┐ ├两药合用,利水而不伤阴,补阴而不恋邪 ┌ 生地 ── 清心热而凉血滋阴┘ │ 臣 ┤ ┌ 清心 │ │ └ 甘草梢 ┤ 用梢者,取其直达茎中止淋痛 │ └ 调和诸药 佐使 竹叶 ── 甘淡寒,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四方合用,共成清热利水养阴之剂。 若心火较盛,可加黄连以清心泻火; 心热移于小肠,小便不通,可加车前子、赤茯苓以增强清热利水之功; 阴虚较甚,加麦冬增强清心养阴之力; 小便淋涩明显,加篇蓄、瞿麦、滑石之属,增强利尿通淋之效; 出现血淋,可加白茅根、小蓟、旱莲草凉血止血。 文献摘要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心与小肠为表里也,然所见口糜舌疮,小便黄赤,茎中作痛,热淋不利等证,皆心移热于小肠之证。故不用黄连直泻其心,而用生地滋肾凉心,木通通利小 肠,佐以甘草梢,取易泻最下之热,茎中之痛可除,心经之热可导也。此则水虚火不实者宜之,以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也。若心经实热,须加黄连、竹叶, 甚者更加大黄,亦釜底抽薪之法也。” 临床报道:以导赤散加细辛、银花、连翘治疗带状疱疹12例,其中疱疹位于胁部者4例,腋下者1例,腰背部者2例,腹部者3例,臀部及大腿内侧各1例。位于胁部加柴胡,位于下肢加牛膝。服药3~4剂者5例,6~8剂者7例,均获痊愈(中医杂志,1987;6∶34) 〖附方〗清心莲子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心火) 组成:黄芩、麦冬去心、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炙,各半两(各10g)、石莲肉去心、白茯苓、黄芪蜜炙、人参 各七钱半(各15g) 用法:锉末,每服三钱(10g) 水一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沉冷,空心食前服。 功用:清心火,益气阴,止淋浊。 主治:心火偏旺,气阴两虚,湿热下注证。症见遗精淋浊,血崩带下,遇劳则发;或肾阴不足,口舌干燥,烦躁发热等。 方歌:清心莲子参芪苓,地骨车前甘草芩;益气生津清心火,主治淋浊与遗精。 《小儿药证直诀》有不少好方子,是儿科的第一本专科方书,但有很多方,内科也常用。 第二方面,心和小肠相表里,它经脉是相互络属的。心经有热,可以影响到小肠,心热循经下移小肠,影响了小肠的泌别清浊的作用,这样小便可以 赤涩刺痛,下焦产生淋证这个特点。小便问题甚至于影响到心经,还可以浑浊,有的说浑赤。古代医书里谈到像导赤散证,也有谈到小便浑赤。兼有浑浊,短赤这个 特点。 所以从它的主证来讲,本原是心经有热,不管它化火上炎,还是循经下移,本原是心经有热。心经有热就会有一定的伤阴,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清心、利水、养阴三法结合。清心、利水在这方里是很重要,但是这种内热产生,脏腑之热会伤阴,所以他口渴,喝水,有伤阴的特点。所以钱乙用 于小儿他很注重正气,注重阴的损伤。当然这个方本身火热不重,阴伤也不重,但方子考虑到清热养阴结合。清热和利水结合。有这种配伍的特点。 方解
君药,历来有两种分析方法,从近几版教材,都是以生地、木通联合做君,从这个看也是清热利水养阴结合,因为生地能够归心经,能够清心凉血,在这里主要清心热,同时有养阴作用,心热伤阴,它也可以补充阴液。木通可以入心经,入小肠经,也能清热利水,引心经之热从小便排出。所以多数的是生地、木通联合为君。也有一部份医家提到,生地为君,木通就为臣了。从倾向性意见,是生地、木通联合做君,体现清心、利水、养阴兼顾,这样一个结构。 竹叶也能清心除烦,也能利水,所以导赤散整个来讲,利水是它很重要一个治法。用甘草是用生甘草梢,生甘草能清热,生甘草梢擅长于止痛,针对了小便赤涩刺痛这个特点。 证候特点水虚火不实 (《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上讲导赤散的证候特点是“水虚火不实”。水虚就是说阴有一定的损伤。热并不是很重。这个特点概括得很不错。钱乙这个方针对小 儿,小儿脏腑娇嫩,易寒易热,病变变化较快,所以内热,心经热形成很容易伤阴,所以它清心经热利水同时,很注意要养阴,所以利用生地了。火不实是指的心火 不管上炎,不管下移,热不是太重。所以清热力量也是比较缓和的。所以做为小儿易寒易热,`产生一点心经内热,这个证候并不重。所以叫它水虚火不实,是历来 对这个证候特点的一个归纳。 配伍特点养阴不敛邪,利水不伤阴,泻火不伐胃。意思就是说,清热药寒凉容易伤脾胃,有甘草相配还能保护脾胃了。有就是说祛邪清热同时,顾护正气,顾护阴液,保护胃气。钱乙很多方子照顾小儿体质特点来的。 辨证要点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 随证加减
如果心经热很盛,当然这个方子不够了。后世又产生个清心导赤散,清心导赤散临床常用,加黄连。在运用方面,清心经热利水。变证要点,包括了心火上炎,心经热循经下移,两个方面概括了。 在《小儿药证直诀》,它也可以用于小儿夜啼,睡觉睡不实,心经有热影响心神,其实这个不能忽视了,我们这里列了一些随证加减的方法,也是围 绕着心经有热,或者循经下移小肠,甚至于灼伤血络这方面展开的。真正临床灵活运用,考虑面还可以宽一点,刚才主治里没有涉及到心神问题,我们只谈到可以用 于小儿夜啼,而且不止一本书里提出来,导赤散有这个作用。小儿心神被热扰以后心神不安,临床上我们后来用导赤散,开辟了个新的治疗的证候。因为导赤散治遗 尿,在这里介绍一下思路。 中医很多辨证它都不是单打一的,遗尿大多数考虑肾气不固,这方面考虑多。通过一个病例的分析讨论,后来大胆的用导赤散来治,清心导赤散,导赤散加黄连,也是心肾同治,既固肾又清心来治疗。效果很好。后来医院还做为一个课题来观察。观察疗效不错。当然它有一定的指标。这类小儿遗尿要有一定的指标。要心经热,心神被热扰,有这个特点。而在现在人们生活条件改变情况下,小孩子这类证型非常多。 开始我们遇到过一个14岁小孩,初中生,父母也是干部,家里在县上当干部,在地区的重点中学读书,住校,正好去看病,经人介绍带孩子来看 病。她身材挺高,一个女孩子,她说遗尿,从病程来讲,六岁时一次重感冒,以后开始,六岁时遗尿不是很明显,六岁以后开始明显,延续了八年。后来进中学住 校,一天晚上少则一次,多则两次,遗尿住宿舍里很麻烦,很不方便,到处求治。来的时候,病例包括处方,她家长很细心,都整理出来一大堆,这几年来治的情 况。当时抄方子的当地医生,我就说你们把它分析一下,一般看病必须要看前头人用的药,前头治疗。我们经常有的时候不注意看病,光是自己从头问一下,不看她 的病史和结合前面治疗的过程,当时我跟彭教授当助手,彭老就跟我说过,他经常说,看看那方,他说不但要医病人,还要医医生,给我印象很深。一分这些方,不 外乎两类。一类方补肾,补肾温肾,一类方补肾基础上收涩。类似的以地黄丸为基础,包括肾气丸;桑螵蛸散这类那更是。所以如果从补肾固肾的角度,当时首选要 开这类方,缩泉丸、桑螵蛸散这类是常规用比较多的。如果别人开了那一大堆,像书一样的,那几年,你还走这个路,肯定是此路不通的。 所以我喜欢遇到这种难证不要急,在房子里走来走去,约她来看,还有医院一些医生也在,我说这个倒怪了,要考虑考虑,所以就仔细的问,问诊, 首先判断她的肾虚不虚,长期遗尿会影响到肾虚,但是是家里一个独生子女,而且脸色很红润,身材也挺高的,按照十三四岁小孩的身材算高的,很爱运动,在校队 还打篮球,所以你说这肾虚到哪里去呢?问她晚上遗尿,睡觉这个具体情况。当然有的时候灵感来了,摸脉也挺有力,舌边尖微微偏点红,我当时问她,你是不是晚 上睡觉每次遗尿都有梦?这个很重要,有些小孩遗尿有的有梦,有的没有梦,做梦想上厕到处找不到,找个没有人的角落一解,一解,喔,还在床上。而且她有这种 平时比较好动,脉偏数有力的,也就是说正气彼比较旺盛。这类小孩也挺聪明,挺爱活动,你不能老去固肾。 当时想了一下,采取什么办法呢?我说你写方子,我当时就说,开个清心导赤散再加味。当时帮我抄方子,就是当地中医院一个院长,我们带研究生 去实习,他是当地不错的一个中医,他总想藉机会学一点。但一说这方名,他马上抬起头来看着你。我心里明白,他在想人家遗尿,你开导赤散还利水,我赶快手一 摆,意思你写我要解释一下,我就说了一句话,通因通用。当时不好具体讲,再说下去,他问你一句是利水药遗尿用,家长听到了可能不敢吃这个药。你说个通因通用,这个理论他可能下面,具体那个院长还没绕过弯来,也就混过去了。 导赤散加黄连以后,里边加一些固肾,桑螵蛸是要用的。其实当时用量还没有过去的方里用的量大,要加交通心肾的菖蒲、远志,交通心肾,因为这 个时候心肾同治,不是固肾,不是单纯的治肾。所以加了菖蒲、远志、桑螵蛸、山药这些结合。清心导赤散是全方的一大部份,再少量加一点固肾的。 当时我跟他们说我的思路,因为他们老说你怎么想到这个呢?我说她这个心火偏亢,不是肾不固的偏虚,而是偏实,而且这个小便来讲,不能光看到 肾气的一个固摄,肾藏精化气是有固肾的作用,但肾精要受心神的控制,仿照比如说遗精病的治疗,可以从固肾入手,可以从清心入手。心动则神摇,神摇则精泄, 心神不能控制肾精。反过来遗尿呢,我们也用交通心肾,清心固肾相结合,双向调节。有没有一个主要呢?清心为主,因为她证候反应。固肾要不要?长期的遗尿, 也影响到肾气,所以两者结合产生了这么一个方。 这个方使用时,当地医生都是长期,她没有怎么用导赤散,开始就一开三付药先吃,适应一下看。吃三付药以后,因为她断续的一个多礼拜才能吃到 三付药,首先她梦少了,清心所以梦少了,能够睡觉,一个遗尿惊醒比较快,有这种改变。后来大概前后用一个月左右,能基本控制,偶而还会发生,这就已经好多 了。以后就汤药少而配丸药,固肾清心结合配丸药。适合于读书的吃了。每周回家的时候集中吃汤药。 那个医院也是我们教学医院,经常有时候去了,他觉得这个治法很有意思,因为在农村这类的病还挺多,他们就给地区申报了一个课题,然后来观察,第一次收集了五例,他们在用这个方,用这个方案观察,后来大概到放暑假了,过了几个月,我们在四川西昌,开了一次全省的大中基的一个分会的学术讨论会,他们总结了一篇文章,清心导赤散治疗小儿遗尿五例的报导,一个统计。五例中有四例效果很明显。后来医院那些医生,都把这个方,觉得是思路上治疗小儿遗 尿病程较长的两个类型。 这又是一个双向调节的思想。我们学的方剂这些方,都是个类型、病机比较单一的,实际上可以继发病邪,心肾不交它也是心和肾两者相互影响的, 你开始心经有热,可以造成心神不能控制肾精,以心为主的,那造成肾气不固,也可以肾气不固,肾精不足,肾精不足发生肾气不足,肾气不足以后呢,造成心神不 安,反过来失去控制,就是哪个为主?有些需要相互结合。不能在临床上对这病机都看成单打一,就像我们前面讲到的调经方法,从闭藏出发,闭藏的问题出发,或者疏泄问题出发,本身的可能性是两个方面,有时候两个方面还是相互影响的。 又譬如说像出血,好像很多刚刚毕业的学生,刚刚临床的学生,脑子里很简单,一说出血,两大类型,一个肝不藏血,一个脾不统血,好像脑子里非常标准,就不能够使两个病机结合起来来考虑。脾不统血,那就考虑或者阳虚、气虚,只考虑这个。肝不藏血只考虑这是血热。难道说肝脾这两者它不能互相影响 吗?脾不统血说明脾阳或者脾气不足,脾阳脾气不足那就土不能荣木。肝的阴血不足以后容易肝旺,肝旺就造成肝不藏血,开始脾不统血时间久了,内涵肝不藏血的 因素了。你这个理解的话,那像阳虚气虚的失血久了以后,会有肝旺。补气温阳摄血的同时,要拿一点治疗肝不藏血的,凉血收敛药这一类的。所以为什么黄土汤也 加点黄芩,炒一炒更好。老说制约附子,白术温燥,这个牵强┼它本身是脾不统血为主,内涵、继发肝不藏血。肝不藏血这类多了以后,血随气脱,或者说血虚的同 时气也不足。逐渐内在可以含有脾不统血因素。所以这里像用导赤散,考虑到清心来固肾结合,这个是灵活运用。心经有热以后,虽然这里也谈到心胸烦热,心烦, 心经有热必然会引起心神的问题。轻则心神不安,重则心神对下面肾水火不能既济,心神不能控制肾精,既然在已经的治疗里,已经有用清心方法来交通心肾的,遗 尿方面也可以模仿这个,主要临床上把握好,他心经有热的整体特征。舌像脉像整体特征,以及像多梦等等这些表现。我自己体会有这个特点。 =========================================龙胆泻肝汤 ▲▲▲ 龙肝泻胆丸、排石冲剂、分清止淋丸、妇科分清丸、甘露消毒丹、复发珍珠暗疮片、耳聋丸、当归四逆汤、玄珠狼疮丸、冠心苏合丸、跌打丸、独活寄生汤。含马兜铃酸的常见中药材还有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木防己、天仙藤、细辛等。) 清泻肝胆实火 〖方源〗《医方集解》“此足厥阴少阳药也”。 [组成]龙胆草酒炒(6g)
[用法]水煎服,亦可制成丸剂,每服6—9g,日2次,温开水送下。
〖方歌〗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 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
〖病机〗 ┌ 内扰 ─→ 情志变化(烦燥易怒,发狂、抑郁) │ 肝胆 ┌实火 ─┤ 上炎 ─→ 目赤肿痛,巅顶头痛,口苦咽干,耳聋、耳肿、耳痛、耳内疮疖。 │ │ │ └ 胁肋胀满疼痛 ┌─┤ │ │ ┌下注 ─→ 前阴(痒、肿、痛),小便淋浊,带下(黄稠、粘滞、臭秽) │ └ 湿热 ┤ │ └交蒸 ─→ 胆汁外溢 ─→ 黄疸 │ └─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数 [方解] 君 龙胆草 ── 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 臣 黄芩、栀子 ──泻火解毒,燥湿清热,加强君药清热利湿之力。 ┌ 车前子、木通、泽泻 ── 导湿热下行,从水道而去,使邪有出路,则湿热无留。 │ 佐 ┼ 生地、当归 ── 生地养血,当归补血,防苦寒渗利之品伤阴,补肝火太旺灼伤之阴血。 │ └ 柴胡 ── 疏畅肝胆之气,并能引诸药归于肝经。 使 甘草 ── 可缓苦寒之品防其伤胃,可调和诸药。 [运用]
①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以助泄火之力; ②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薏苡仁以增利湿之功; ③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甚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以泻火解毒。 ![]() 1.本方药多苦寒,易伤脾胃,故对脾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皆非所宜。 2.柴胡在本方为佐使药,量宜轻。 ![]()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 论》:“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乃胆经之为病也。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乃肝经之为病也。故用龙胆草泻肝胆之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 芩、栀、通、泽、车前辈大利前阴,使诸湿热有所从出也。然皆泻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肝亦伤矣,故又加当归、生地补血以养肝。盖肝为藏血之脏,补血即所以 补肝也。而妙在泻肝之剂,反作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矣。” 临床报道: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经骨髓穿刺确诊的急性白血病具有肝胆湿热表现者26例(急粒12例,急淋14例)。以本方为主配合间歇化疗,结果完全缓解 者14例,部分缓解者10例,未缓解者2例(急粒),总缓解率为92.3%(中医杂志,1980;4:36)。 〖附方一〗泻青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当归去芦头,切,焙、龙脑(即龙胆草)、川芎、山栀子仁、川大黄湿纸裹煨、羌活、防风去芦头,切,焙,各等分(各3g)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鸡头大(1.5g),每服半丸至一丸,竹叶煎汤,同砂糖,温开水化下。 功用:清肝泻火。 主治:肝经郁火。目赤肿痛,烦躁易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以及小儿急惊,热盛抽搐等。 方歌:泻青丸用龙脑栀,泻火下行大黄施;羌防升散芎归养,泻火养肝不宜迟。 〖附方二〗当归龙荟丸(《丹溪心法》) 组成:当归一两、龙胆草五钱、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各一两、芦荟、大黄各五钱、木香一钱五分、麝香五分(一方加青黛五钱)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小儿如麻子大,生姜汤下,每服二十丸。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 主治:肝胆实火。头晕目眩,神志不宁,谵语发狂,或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方歌:当归龙荟用四黄,栀子木香与麝香;和蜜为丸加青黛,肝胆实火悉能攘。 龙胆泻肝汤适应面很宽,内科用,妇科用,五官科用,皮肤科用,非常宽了。内科里面涉及到很多系统,所以是一种充分体现异病同治的一张常用方。 主治证候可以把它分为两个部份,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有的说三焦湿热下注。一个实火,一个湿热。把握这个主治的时候,就是上中下了。 从龙胆泻肝汤证候病机分析来说,就两大问题,一是肝火上炎,那要苦降,要降火,一个湿热下注,要清利下焦湿热,要清泻上炎之肝火,两者结合。 功用 清泻肝火、清利湿热 方义分析
龙胆草是苦寒的,苦寒擅长于清肝胆的实火,降火,苦降,又擅于清下焦湿热,归经主要归肝胆。在清肝胆实火方面,苦寒程度很重,说它是凉肝猛降,清肝胆实火方面,它比黄芩这些厉害多了,凉肝猛降。清下焦湿热,有清利湿热利水的作用,一味药物兼两个方面的作用,说它两善其功,所以做君药。当然要注意,这个药中医对它认为的副作用,过于苦寒,容易伤胃。这个使用当中一般来说没有脾胃症状,脾胃不虚,体质比较壮实。没有脾胃症状,这个用龙胆草。如果有,要用其他方法。 臣药,考虑了两组。每一组增强龙胆草某一方面的作用,黄芩、栀子可以增强胆草的清泻肝火作用。栀子还能利水。也有助于解除下焦湿热,能够使肝胆之火从小便排出,泽泻、木通、车前这三个药,能够清下焦湿热,清热利水,从归经来看,泽泻入肾,膀胱经,木通、车前阶可以入小肠经。清利湿热,同时还有清心,分清浊这个作用。这三味是清利药当中常用的。性质还是比较平和的。 佐药有两组,生地当归是考虑到肝是藏血之脏,肝胆实火容易伤阴耗血,所以用生地,清热凉血同时又能养阴。当归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偏温,使整个方凉而不郁。也有养血作用。生地当归结合,补益阴血,补益由于肝胆实火引起的阴血损伤。柴胡的运用,首先在于疏理气机,用苦寒药清肝胆实火是对的。但肝脏的生理特点喜调达恶抑郁,过份寒凉容易使气机郁滞,所以在清肝凉肝同时,结合疏肝,使凉而不郁。当然有的说柴胡可以引经,引领方中诸药到肝经。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要清泻肝胆实火,一个方面要清利下焦湿热。清肝胆实火要是这些药不认得那个路,到不了肝胆经络才要引经。我看这些药都能到。龙胆草就是以入肝胆经为主,你还要柴胡领它吗?所以这有点勉强。所以在凉肝同时疏肝,这个配伍是很符合肝脏特点的。虽然在民国初期的张锡纯,在用镇肝药或者清肝药的时候,治疗肝阳偏亢,他就要带点疏肝方法来,他说是遂其肝脏的调达之性。不要镇肝凉肝太过,反而使它抑郁,抑郁以后更容易化火上攻,或者是更容易肝阳偏亢。他说压而不服反生它变,要疏导。这个方里的柴胡,体现这种整个大苦大寒,凉肝清泻肝火的同时,要照顾到肝脏喜调达,恶抑郁的生理特性。当然你要说它也去引经,也可以那样讲。整个龙胆泻肝汤,从归经意义上讲,引经不太突出。本身黄芩胆草这些,都是可以入肝胆经的。所以龙胆泻肝汤里柴胡的运用体会,对肝脏特性很符合。 甘草能够保护胃气,防止胆草伤胃。虽然它防止龙胆草大苦大寒伤胃,但是也胃气上逆,胃气不和,或者胃有其他宿疾的,这方不宜使用,过于苦寒。 炮制特点 胆草、栀子、当归、生地四药酒炒,黄芩是用炒黄芩,便于药力的布散。这种做法也考虑到这方太苦寒,凉而不郁。 配伍特点 泻中有补,清利并用。 本来这个证候就是实火上炎,湿热下注,清和利是结合的。在清泻渗利的同时,要怕渗利可以伤阴,太苦寒也可以苦燥伤阴,所以有生地当归补益阴血。 辨证指征 胁痛,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为清肝经实火的代表方,常用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