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赤散与龙胆泻肝汤

 爱中医2 2019-01-27
导赤散
导赤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医宗金鉴》,其由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三味药组成,具有清心养阴,利水通淋的功效,主治以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等为表现的心经热盛证。近代多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口腔炎或糜烂、溃疡等属心经热盛者。如心胸烦热甚,可加黄连以清心泻火;小便刺痛明显者,可加车前子、扁蓄、瞿麦等以加强利水通淋;尿血、血淋者,可加旱莲草、小蓟、琥珀等以清热凉血止血;口舌生疮还宜加用板兰根。元参、赤芍等。此方行气不伤气,凉血不伤血,中和之剂,服之无伤,功亦最宏,苟能活法圆通,发无不中也。

中文名:导赤散
别名:导赤汤
药品类别:中药
适应症:心经火热证
是否处方药:否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歌诀
导赤散
导赤散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 竹叶四般功。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 小便中。导赤木通生地黄,草梢煎加竹叶尝。清心利水又养阴,心经火热移 小肠。 [1] 
组成
药方组成
药方组成
木通、生 地黄、生 甘草梢、 竹叶。 
用量
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竹叶各6g。 
用法
上药为末,每服9克,水一盏,入 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现代用法:水 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
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主治
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2] 。 
方义
本证多由心经热盛移于小肠所致,治疗以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为主。 心火循经上炎,故见心胸烦热、面赤、口舌生疮;火热之邪灼伤津液,故见口渴、意欲饮冷;心热下移小肠,故见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均为内热之象。方中生地甘寒,凉血滋阴降火;木通苦寒,入心与小肠经,上清心经之火,下导小肠之热,两药相配,滋阴制火,利水通淋,共为君药。竹叶甘淡,清心除烦,淡渗利窍,导心火下行,为臣药。生甘草梢清热解毒,尚可直达茎中而 止痛,并能调和诸药,还可防木通、生地之寒凉伤胃,为方中佐使。 
特点
甘寒、苦寒相合,滋阴利水为主;滋阴不恋邪,利水不伤阴,泻火不伐胃。 
运用
本方用于心经火热证,临床应用以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小便赤涩,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 
化裁
若心火较盛,可加黄连以清心泻火;心热移于小肠,小便不通,可加车前子、赤茯苓以增强清热利水之功;阴虚较甚,加麦冬增强清心养阴之力;小便淋涩明显,加瞿麦、滑石之属,增强利尿通淋之效;出现血淋,可加白茅根、小蓟、旱莲草凉血止血。 
禁忌
方中木通苦寒,生地阴柔寒凉,故脾胃虚弱者慎用。 
附注
附方 清心莲子饮 
组成 黄芩、麦冬、地骨皮、车前子、甘草、石莲肉、白茯苓、黄芪、人参。 
功用 清心火,益气阴,止淋浊。 
主治 心火偏旺,气阴两虚,湿热下注证。遗精淋浊,血崩带下,遇劳则发;或肾阴不足,口燥咽干,烦躁发热。 
文献
1、 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4:“心与小肠为表里也,然所见口糜舌疮、小便黄赤、茎中作痛、热淋不利等证,皆心移热于小肠之证。故不用黄连直泻其心,而用生地滋肾凉心,木通通利小肠,佐以甘草梢,取易泻最下之热,茎中之痛可除,心经之热可导也。此则水虚火不实者宜之,以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也。若心经实热,须加黄连、竹叶,甚者更加大黄,亦釜底抽薪之法也。” 
2、《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治小儿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皆心热也。心气热则心胸亦热,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 [3] 

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淡竹叶各6克。用法用量:用水煎,然后温服。


龙胆泻肝汤



【组成】:胆草6克 、黄芩9克、 山栀子9克、 泽泻12克 、木通9克 、车前子9克、当归8克 、生地黄20克 、柴胡10克 、 生甘草6克

【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扰,症见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舌红,苔黄腻为主

【使用要点】:临床以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舌红,苔黄腻为使用依据

【临床加减】: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以助泻火之力;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薏苡仁以增强利湿之功;若阴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甚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以泻火解毒。

【现代运用】:顽固性偏头痛、头部湿疹、高血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外耳道疖肿、鼻炎、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睾丸炎、腹股沟淋巴腺炎、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属肝经实火、湿热者。

这个方子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能够治疗因为肝胆湿热所导致的肝炎、胆囊炎、皮肤湿疹、尿道炎、前列腺炎、带状疱疹、湿疹等病症;当临床使用这个方子也要非常谨慎,非实火湿热的人不宜,若是属于脾胃虚阳虚的,不适宜这个方子,并且这个方子相对苦寒,不适宜长期服用。

药方里面有木通一味药,这药有毒性,临床使用不宜过量,不宜服用时间过久,入汤药也可用通草代替,或者灵活加减调整。


.【煎服方法】:水煎服,每天一剂早中晚分服。亦可做丸药每次6—9克。

【注意事项】:本方为苦寒之剂,易伤脾胃,当中病即止,不宜多服久服。

龙胆泻肝汤主要是清肝调肝,去热利湿之用的。全药药性偏寒凉,出现了疲劳,乏力,想呕吐,请情况是服药后寒凉太过的原因,造成中气有所损伤,所见有疲劳;湿气遇到寒气仍凝住不下,所见有呕吐,建议服用一到二剂的理中丸,以温中散寒去湿。方如下: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各9克(理中丸);可加茯芩15克和的桂枝9克。因为你先前想清肝,说明你的肝气有些不舒,可加柴胡6g、当归10g、陈皮6g以调理肝脏。



心肝火旺:
青年患者居多,青年人气盛火多,且工作、生活压力大,精神常处于高度紧张,常因情志不遂,气郁不得疏泄,久则化热而发病。临床症见:不寐多梦,重则彻夜难眠,头晕头胀,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口渴喜饮,咽痛,便秘溲赤,舌边尖红,苔黄或干腻,脉象弦数等症状。

患者于某,女,42岁,离婚,农民,河南省郸城县人。2017年12月11日初诊,以“失眠多梦4月余”为主诉就诊。该患者脾气暴躁,刚离婚一年,在县城经营小吃,作息没有规律,4月前出现失眠多梦,醒后再也无法入睡,最近一直吃劳拉西泮片(每晚2片),有头胀头晕症状,面红,口苦咽干,两肋胀痛,月经量少,色暗无块。小便稍黄,经常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现服用劳拉西泮片效果亦欠佳。

马云枝教授诊断失眠,证属肝郁气滞、肝火扰心所致。治法:清肝胆实火,泻心火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丹参20g,川芎12g,龙胆草10g,柴胡10g,栀子10g,黄芩10g,当归12g ,泽泻12g,车前子(包煎)10g,生地12g,生牡蛎(先煎)25g ,通草6g,淡竹叶6g,酸枣仁(碎)12g,竹茹6g,大黄(后下)3g。

10剂,水煎服,一日1剂,每次200ml,温服。并交代大黄另包后下,大便正常后,少投。

二诊:12月24日患者来诊,诉失眠症状明显好转,大便一日1次,头胀头晕好转,胸胀,口苦咽干有所好转。正适月经期间。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继续守方14剂。嘱患者饮食有节,作息规律,恬淡虚无。

三诊:患者失眠明显,未再头胀头晕,胸胀明显好转,口苦咽干好转。舌质淡红,苔薄,脉弦细。效不经方,继续巩固疗效。并电话随访患者,痊愈。

心得体会:马云枝教授认为:患者青年妇女,离异,脾气暴躁,怒则伤肝,多因情志而诱发,肝主情志,调达气机,开窍于目,通于脑,五脏皆有不寐,总以肝为主。《灵枢·本神》日:“肝藏血,血舍魂,卧则血归于肝而魂归其宅。”《普济本事方》日:“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心主神明,神安则寐,心神被扰,则生不寐。首诊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之品,既可泻肝胆实火,又可兼清利湿热;栀子、黄芩清热燥湿泻心火;当归、生地滋阴润燥,柔肝养血,使邪去而阴血不伤;柴胡既可引诸药入肝经,又能疏利肝胆之气;车前子、泽泻、通草、竹茹、淡竹叶清心去火,导热下行;竹茹还可除烦安神;生牡蛎平肝潜阳、镇心安神;酸枣仁养心安神;大黄泻热通便,又可以活血化瘀;丹参、川芎既可以活血行气,治头晕头胀,又可以安神止痛。诸药合用,使肝火得清,肝气得舒,阴液得滋,魂藏于肝,神安于心,则寐得以宁。 (许玉珉 整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