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读书会死吗?

 真友书屋 2017-09-05


终于冲刺上市大业的豆瓣刚刚关闭了东西、一刻等业务,豆瓣FM也即将进入名存实亡的状态。而豆瓣时间被“钦点”为上市的核心业务,意味着豆瓣正在谋求从书、影、音导购网站向文化电商的转变。


作为书、影、音领域“维基百科”一般的存在,PC时代的千万条目为豆瓣捕获了源源不断的流量(你百度搜索一本书、一张唱片、一部电影,豆瓣条目总是出现在前几位),从而像“文艺贴吧”一样将循着条目而来的文艺人士“一网打尽”,而这些人贡献的长评、短评又像“小众点评“一样聚沙成塔,免费为豆瓣提供了海量UGC内容,从而实现了正向循环。


然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一定程度上阻断了豆瓣作为“书影音百科”的流量通道。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大众对于书、影、音的发现和评论机制的变化。这直接导致了豆瓣书、影、音板块不同程度的衰落。以至于有人认为:现在的豆瓣除了电影评论不知道还剩什么了。



而豆瓣FM的行将下线意味着豆瓣音乐的彻底没落。当用户都习惯了一边听歌一边刷评论这种“即时评论”模式时,当单曲已经成为大家收听、评论、组合歌单的基本单位时,豆瓣音乐这种以专辑为单位、听后评论的模式就乏人问津了。


而豆瓣电影之所以依然成为粉丝、水军、路人党等各家必争之地,也是因为影院这种封闭、线下观影模式,给“阅后评价”留下了空间,更何况,电影院也没有开放弹幕,无法让年轻用户“边看边吐槽”。


虽然如此,各类电影自媒体、短视频已经大大分化了豆瓣电影作为“看片指南”的角色,剩下的似乎只有火药味儿最浓,最能引发各方争议的电影分数了。


说过了豆瓣音乐、豆瓣电影,我们来说说今天的主角——豆瓣读书。


豆瓣时间地被委以重任,映照出了豆瓣读书的“失宠”与落寞。如同电影领域所发生的那样,这几年来,罗辑思维、樊登读书会、得到等拆书、讲书的内容付费产品的兴起,改变了大众发现、评价、消费图书的方式。


这些“知识筛选者”、“知识阐释者”让不知道该读什么、读不下去书的人们也成了知识消费者。罗振宇们则借此“信息不对等”赚得了比原作者更多的收益。在这样的知识付费浪潮中,豆瓣读书不仅是旁观者,更是失意者。


如今,豆瓣读书的读者参与度、活跃度比之豆瓣音乐更加惨不忍睹。除非能登上豆瓣图书首页,否则评价人数很难突破百人,即使登上了豆瓣读书首页,评价人数也只停留在三位数。


这样少的样本量使得操纵图书评分比操纵电影评分容易多了。尤其对于只有寥寥几十人评价的新书来说,只需要编辑发动一轮亲朋好友,就能让书冲上高分。所以豆瓣新书的普遍高分就不足为奇了。当然,更多的新书则处于“评价人数不足”的状态,这是无人留下足迹的荒原。


罗辑思维等“拆书”节目之所以风靡,乃是因为在中国有自己的阅读品味,愿意主动书海探珠,时常关注书讯书评的“经常阅读者”廖若晨星,甚至支撑不起来几家专业书评媒体。大多数奉行“读书之必要”的人不过是害了知识焦虑症而已,罗辑思维不过是对症下药。你让这些人扔下“拐杖”自己去书海探宝,定然会茫茫然不知所措。


对于这类用户而言,豆瓣读书的使用门槛过高,虽宝物琳琅而无有导览者一一指其妙处。我也是在玩了10年豆瓣之后才累积关注了一大批读书破千卷,且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有自己阅读品味、见解的“豆友”,跟着他们发现了一本本好书。可以说,他们是豆瓣读书的中流砥柱,添砖加瓦地为它贡献了最有价值的评论。然而,除非你长期在豆瓣浸泡,在一个个豆瓣图书页面中穿梭,否则很难发现他们的存在。


而最近豆瓣在大刀阔斧精简产品线之外,还有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产品改变:短评字数限制为140个字(有人说是为了和电影、音乐评论区看齐,也被视为“豆瓣微博化”的又一例证)。除了这一小部分“核心用户”之外,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这个变化,更不会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但经常贡献评论的人知道这重限制的“杀伤力”。


如果不是像我这样关注了几十位书评豆友,根本不可能听到他们微弱的抗议声。比如,“相比于正式评论的长篇大论,有分量的豆瓣短评更是读者交流心得,以及快速判断一本书是好是坏值不值得读的重要途径,可要做到有分量,一般来说140字是不够的。”而豆友龙泉冢更在胸中郁愤数日之后,写了一篇日志“我心匪石,不吐不快”,不想让这次改变就此成为既定事实。他条分缕析了140字为何是认真写短书评者的大敌。


读完一本书,当我想写写这本书的优点与缺点时,总还是想要把逻辑写圆了,把一些零星闪光的材料也加进去,把个人的感受也加进去,因为我知道我没有精力写一个完整的书评,所以才会“螺蛳壳里作道场”,尽可能把这点小东西雕琢一遍。不过一不留神就超了字数。一旦超过了字数,就得返过头来,重新删掉一些东西,重新组织语言。对我而言,这个回头的过程,是最伤害我的,也是最挫败我的积极性的。


相比于长书评的郑重其事,在标注读过时的随手短评“心理门槛”更低,也更方便记录对一本书的整体印象。长篇书评或为媒体约稿,或为友情捧场,多以复述、评析内容为主,很少会直陈书之写作得失。更何况,对此书不以为然者也很少会长篇大论指责其弊病。只有在短评中,方能就谋篇布局、写作风格、编辑体例等做宏观分析。


我关注豆瓣书友的诀窍,乃是在一本书的短评区找到这样切中肯綮的评论,然后顺藤摸瓜,找到评论人的读书页面,往往都是一位待书以诚的书友。龙泉冢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发现的。


如今短评区却被戴上了140字的枷锁,让人不再能放手一评。在Twitter、微博都已经解除了140字的限制的今天,豆瓣反而自缚用户手脚,实属不智。豆瓣的书评区已经几近荒芜,如今短评又作此限制,愿意贡献评论的人只怕会愈发稀少了。


所以,此次产品的改动虽小,对于本就弱不经风的豆瓣读书而言,却将会伤筋动骨。虽然豆瓣读书不会沦落到和豆瓣东西、一刻一样的命运,然而结局却有可能是慢慢凋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