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梯云村落 晒秋人家

 田园牧韵 2017-09-05

篁岭古村是一个隐藏千年又神秘的地方,穿过长长的天街,踏着石板路,在一个街角的转弯处,一切都猝不及防,一切是这么的突然,眼前出现一片色彩斑斓的世界,在几天的阴雨连绵之后,忽然看到这么靓丽的世界,那份惊喜溢于言表,一个个晒匾里鲜红的辣椒,刚摘下的金黄的菊花,饱满的花生,挂在屋檐下的串串玉米,渲染出火红金黄最绚丽的丰收景象,走进古村,来不及放下行李,就已经被村里的斑斓惊艳到了,赶紧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秋天的惊喜和收获。


篁岭躲藏在石耳山的怀抱里,被层层叠加的数千亩梯田簇拥着,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是典型的山居村落,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阶梯状错落排布,所有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的徽派建筑,有蓝天白云环绕,万象华彩辉映,篁岭用独有的地域风情,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出来大门就是石阶,弯弯曲曲的连接着各家各户,秋日的阳光把家家户户唤醒了,人们推出圆圆的晒匾,鳞瓦,屋檐,成了画框,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晒秋图,质朴,明艳,打造出篁岭最美的中国符号。

篁岭古村由曹文侃建村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受地形限制,山中村民没有空地晾晒农作物,只能使用竹晒匾晾晒在自家眺窗前木架上,每年夏秋交替,房前屋后成了竹晒匾的世界,长长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春天晒茶叶、蕨菜、水笋;夏晒玉米、茄子、豆角;秋晒黄豆、稻谷、辣椒‘’菊花……,他们用竹筛匾在窗台前晾晒农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每年秋收时节,家家户户屋檐下晒满了玉米辣椒等色采鲜艳的农作物,与白墙黑瓦的徽派民居构成了一幅完美秋收画卷。如今,“篁岭晒秋”已成为固定习俗,篁岭生态环境优美,厚重的徽文化存留,浓缩了婺源的旅游精华,被称为最美乡村,最美景致,篁岭被称为“梯云村落,晒秋人家”。

一个人住在老宅里,深宅大院,漆黑的大门,我很怕大门吱悠自己开了。片刻的不安之后,房间里温馨舒适,床上还摆着两只小狗,床头画着一幅墨色的山水画,窗外,正好一棵柿子树,熟透的红柿子,藏在枝叶间,几根伸出的圆木像手臂,托起晒匾,屋顶晒着南瓜,屋檐下挂满玉米,有青藤缠绕檐角,红砖黛瓦,望着窗外的秋色,我竟有了富足的感觉,如此,安之若素,岁月静好。

我住的房子,出来大门就是石阶,弯弯曲曲的连接着各家各户,转弯来到一户农家,她正在翻晒辣椒,阳光洒落下来,唯有翻动辣椒的声音,惊动了时光。

夜色中,篁岭亮起一盏盏灯,似流动的华彩,天街似玉带,把村落古建串接,商铺林立,前店后坊,接近十点了,篁岭的夜色清冷,我一个人还在街上走走停停,月亮爬上树梢,生动妩媚,一袭月光如水。


杜牧的《秋夕》映入脑海,“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难道我的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寄托了中国人无数的梦。篁岭的时间是静止的,唯有斑驳的墙壁,无声倾诉着流淌的岁月,飞鸟掠过,乡愁在这里安居。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在天街来来回回走着,总听见他的悠扬笛声,缠绵悱恻,笛声倾诉着故乡模糊的面貌。

在这个转角处,我驻足良久,听着这个小酒坊的主人一遍又一遍吹着思乡曲,惆怅像一条小溪,流向远方。

太阳高照,小咖啡馆沐浴在阳光里,做生意的小女孩难得清闲,在认真的玩手机。

早上8点多,她就来到这里开始劳作了,她在制作年糕,把年糕放在模子里,制成鱼型,寓意年年有余,我也买了一个吃了,讨个吉祥。

不止是晒农作物,鸡鸭鱼肉都可以拿来晒。

红红的辣椒,金黄色的皇菊晾在晒匾上,屋檐下挂满玉米,南瓜,缤纷的色彩与黑色屋顶之间层层叠叠,绘出这壮观的农俗景观。

篁岭,曾经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2012年开始打造景区,篁岭保存徽式古村落格局,有原汁原味的古村落风貌和民情民风,周边千棵古树环抱,房屋鳞次栉比,梯田层层叠叠环绕山间,这座藏于深山的徽州古村,以“晒秋”为名片,成功打造出乡村旅游的一朵中国最美秋收灿烂的金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