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书法讲座

 会吃会喝 2017-09-05

 第一讲  汉字的历史

    我国汉字源于象形,最早的文字是七、八千年前的意符文字。这种文字寄寓于古人的情感或某种内涵的符号,这种符号就如一幅幅图画。例如图1,这个符号表示:热。它的上面是个灼热的太阳,正喷着火,熏烤着群山。可能是古人想告诉我们:他们生活的时代,地球的气候十分炎热吧。

              汉字书法讲座 

    远古的人类需要沟通思想、交流意见时,只能当面说话,远了就听不见了。如果为了留住这久远的纪事,就在石壁上或龟甲上刻下来,这就出现了意符文字。如神农氏的族人在生活的地方总要在一种树上挂上他们的标记:下边一堆木头,木头堆上—个躺着的人,人身上盖着草。

  这个符号中记录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炎帝神农氏尝百草中了毒,昏死过去。族人以为他死了,就架起了木堆,把首领平放在上面,准备火化。因天下大雨,族人便割了许多树叶盖在首领的身上。第二天,首领竟醒了!神农氏咂咂嘴,尝了树叶上滴下来的水,就命族人把树叶煮了汤,他喝了后,竟奇迹般地康复了。族人感激这种神奇的树救了他们的首领,就画下了这个符号,挂在树上,告诉大家: 这是“起死回生”树。这符号便成了神农氏—族的图腾,这种树就是茶树。“茶”这个字的造型就是神农氏—族的图腾,今天也能看出这个字是由多个象形文字组合而成的。

  意符文字是汉字的源头。象形只是六书之一。什么是“六书”?就是指组成字体的六种方法,除了象形,还有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

  按照汉字演变的历史,我将各种汉字以其先后排列如下:

 

 汉字书法讲座

       一、甲骨文

  又经历了二、三千年,到了商代,在部落祭祀时因占卜所需,将一些吉凶辞语刻在龟甲、兽骨(少量人骨)上。明清时期,安阳的商都废墟上被农民挖出了大量有文字的甲骨,药材商当做药材收购走了。1899年一些学者从药材商手里发现了甲骨文字,失落二、三千年的甲骨文,才得于重现人寰的。

 

       汉字书法讲座

       二、篆书

    大概又经历了千年的演变,周代青铜器上的銘文趋向规整形成“大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文字自行其道,还出现了“蝌蚪”、“鸟篆”。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这种混乱不堪的局面才得于结束。始皇帝进行了“书同文”的改革,推行“秦篆”,也就是后来人们称为“小篆”。秦以前的文字是刻在甲骨、陶器、钟鼎上的,用的笔是刀。秦代开始使用毛笔书写。发明毛笔的据说是大将军蒙恬。

         汉字书法讲座                       

三、隶书

    到了汉代,小篆的圆整特点转向方折,开始盛行隶书,不再讲究“六书”了,体现了汉代人的创新精神。

           

     汉字书法讲座 

                  四、草书

    汉代多战事,特别一些紧急公文、奏章,需要快速,就产生了草书。初期的草书,由隶书演化而来,名为“章草”。一般认为是书写章奏或章程所用的。章草解散了隶体,使书体更加简捷。章草改变了横平竖直,笔笔间断的隶书写法,成为圆转牵连,粗细交替,形态简约的字体。字右仍有波磔,保留了一些隶意,不同于今草的特征。有人说,这是“粗书”。其实章草这个“草”字,并不是说潦草,而是有创新的褒意在里面。

 

               汉字书法讲座

        五、行书

  对于一般人来说,草书很难看懂,有时这紧急公文送来,不知其意,干着急!后来减少连笔,才有了“行书”这一字体。行书盛行于唐代,以“二王”为代表(王献之、王羲之)。

          

 

                 汉字书法讲座

 六、楷书

  早在南北朝时期,北朝以北魏立国最久,所以北碑又称魏碑,其书法是我国书法史上发展的重要阶段。这种书体是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的过渡书体。唐欧阳询初学王羲之书法,后汲取了北朝銘石字体的笔法,逐渐形成了劲险峭拔而又清和秀润的书风,号为“欧体”,开创了唐代楷书的新纪年。欧阳询的碑帖,千百年来成为后世学书的字范。

    这是我的一幅拙作:楷书文天祥的“正气歌”:

          汉字书法讲座


                                                    第二讲  天道酬勤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传授书法的过程中,我是喜欢开门见山的,对学书者的第一课就是讲:

 

学书无捷径,

只有勤是金。

坚持不松懈,

持之书有成。

 

没有个三年五载是学不成的。我也以历届得奖学生学书的顽强作风诱导学生,成功是属于勤奋者的,使学生认识到天道酬勤的道理,坚持个三年五载也是可能的。

    在前一讲中,我讲到汉字始于象形文字,一个个都是形声表意的图画,乃至于寄寓某种内涵和情感,经过七、八千年的锤炼演变,这些象形符号才变成美仑美焕的文字,在艺术殿堂里取得了—席令人高仰的地位。在周代,书法就成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后世一直把书法教育作为重要课题,儿童一入学就写毛笔字。历史上出现了无数个伟大书法家,锺繇、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赵孟頫……一个个不朽的名字闪耀着光辉。

        六岁那年,我进了村里的私塾,同样拿起了毛笔写字。我问先生:“读书,为什么要写字?”先生却说:“你不会写字,人家怎知道你读什么?”我就认认真真写字,马马虎虎读书。后来另一位先生告诉我:“眼过千遍,不及手写一遍。”我才知道写字的重要。

     那么,古人是怎样学习书法的呢?

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要数晋代锺鲧和王羲之。特别是王羲之,他的书法十分了得,被誉为“书圣”。王羲之学习书法十分勤奋,坐、立、行都在用手指划写着,久而久之连衣服都写烂了。有一年到了绍兴姑母家,姑母见他在习“汉字书法讲座”字,指着永字的右边那个“乚”,摇摇头,说:“无神采。”王羲之的姑母书法造诣也很深,羲之问:怎么写才好呢?姑母并不回答,买了几只鹅养在池中,让他天天去观察鹅的泳姿。他天天去看,就着池水,在石上练习“乚”,终于写出了这笔画的神彩来了。书圣对鹅情有独钟的原因就在于此。

    古人学书常用晒干的方砖当纸,在方砖上书写,有时在沙盘中练习书写,不仅可以节约纸张,而且可以增强臂力,更好地训练悬肘、悬臂书写的能力。他们的刻苦精神是值得赞扬与学习的。

     我们的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汉字不同于其他文字,历来用毛笔书写。如今,大多数人用泊来品钢笔、铅笔来写汉字,失去了许多汉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汉字软笔书法艺术是我们的国粹,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会用毛笔书写汉字。有一定的软笔书法基础后,再用硬笔书写汉字就能洋为中用,也能把软笔书法的技艺应用到硬笔书写中去,并能将汉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表现出来。

    书法的表现技法分为“用笔”、“结构”、“章法”三部分。

    今天先讲笔的选择:

    笔有软、硬两种,毛笔属软笔。怎样选择毛笔呢?

    毛笔有羊毫、鸡毫。羊毫最软,弹性较差;鸡毫虽软,却有一种特殊的柔韧有力的弹性;紫毫, 是用冬天的野兔毛制成的,冬毫硬,有弹性;狼(黄鼠狼)毫,较硬,弹性强;兼毫,有紫羊毫与狼羊毫两种,是羊毫里加野兔毫或狼毫的品种,弹性适中,刚柔相济,苏州的“加健大白云”就是兼毫笔,非常适合书写。

    选购时,要看笔杆正,笔锋长, 笔毛粗细均匀;再看笔头尖、齐、圆的为好。我在购卖时,将毛笔尖用口水化开,用手指压扁后看尖毛,平齐的是好笔;再捏圆笔尖,在手心里写写,用后看笔尖不散,就是理想的好笔。

    今天硬笔书法方兴未艾,这是书法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中国汉字书法艺术的—个旁枝,正处在成长的春春期。

其实硬笔书法古己有之,用刀在甲骨玉石上刻字,竹枝、柳枝在陶器上刻画文字;如今有钢笔、圆珠笔、水笔……书写的用笔,种类很多,书法仅靠工具是不够的,古人云:“字,心画也。”令人深思啊!当然,硬笔书写仍应该以毛笔书法的技法为基础。怎样把毛笔书写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表现出来呢?那是用笔的方法问题。别急!下一讲讲的就是这东西。今天就说到这里,再贴几个字和你们再见。

        汉字书法讲座

 

 

第三讲  笔法 

    上一讲,谈到毛笔的选购,再补述一下硬笔的选择。

    铅笔, 对学生来说,书写文字,宜用HB这种型号的铅笔,绘画时要选择B型铅笔,素描时需4B-6B的铅笔。中华绘图铅笔(上海第一铅笔厂出品),木杆是红色的为正品,质量最优。

    钢笔一般用铱金笔,选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笔尖的中缝(引流墨水的),是否在正中?不在中间,左右两部分粗细就不均匀,将会影响写字的质量;再在纸上画画,看笔头是否光滑。

  2.要求灌墨水试用,一般商店只肯让顾客蘸墨水试用。

    蘸墨水书写时, 落笔有意轻重交替变换,注观察墨线是否也能同样粗细地变化。如稍加点力墨线就粗了,说明笔头软,此笔的使用寿命不长;如果需用较大的力墨线才变粗,说明笔头硬,不适合书写。钢笔头是金属,软硬自然不同,需要怎样的钢笔, 也要看人的手腕的力气,下笔重者可选笔头硬一些的,下笔轻者可选笔头软一些的。

    如果能让你灌墨水试写.你可以观察墨线水渍,水渍干得慢,说明流水太快,不好。水渍干得快,流水不太快,正合适。再快速地书写,看看墨线是否连贯,。墨线连贯的说明流水顺畅,书写得心应手, 那是好笔。如果墨线不连贯,说明流水不畅,书写时麻烦就多。

    3.最后才考虑自己喜欢的笔杆色彩。

      打住!大家可能不耐烦了,言归正传吧!

    笔法,就是用笔的方法,这是个很深奥的问题。我在六七岁读私塾时,虽然学写毛笔字,只因年幼,懵懂,不明事理。走上工作岗位后,边学、边练、边教,用自己的感悟,来指导学生。有一种逼上梁山的感觉,这就是乡村教师的悲哀!

    今日我将自己学书的感悟贴在网上,让懂书法的朋友指正;有运碰到书法大家,万望指点一二。

现将我对笔法的感悟规纳几点,分述如下:

     1.落笔

    软笔书写有两种落笔方法:一是顺锋落下,笔锋露在笔画的起始处,顺着笔画的方向行笔,称为露锋。二是逆锋而入,逆着笔画的方向把笔锋藏在笔画中,然后回过来顺着笔画的方向行笔,称为藏锋。

 2. 行笔

行笔要“涩行”,行笔中要有人为的阻力,走走停停,墨迹像屋漏痕。行笔切忌浮滑,要力透纸背。

 3. 收笔

收笔有时要回锋,紧裹笔锋下垂,行向右边而向左回收;收笔时不回锋,也不要浮快,毫不松懈地把笔锋送到笔画的末端。

    在落笔、行笔、收笔的过程中应该有轻有重。轻者称“提”,重者称“顿”。

     4.提

    在行笔中经常用到提法,提起笔杆使笔画变细,有如抽丝拉筋,丰富了笔画的姿态,避免了呆板僵化。提法经常用在长横、斜钩的中段, 挑画的末段,以及其他笔画之中。提法能使笔画更加灵动、活泼,有了节奏感。

     5.顿

    在一些笔画的始末及转折时要用到顿法。运用顿法可使笔画产生凝重刚劲的艺术效果。顿法是怎样去表现的呢?从字面上,我们可以把“顿”理解为停顿,这时停下笔来, 可以瞻前顾后,可以左顾右盼,然后认准方向继续行走。我对初学者就这样说的,经验告诉我这顿笔的轻重是很难掌握的,停笔时手腕总会有些下沉,这下沉的力在初学者手里已经足够重了。如果你告诉他们向下用点力按一下,那么一定会粗如墨猪。还不如不说,这样反而让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这个顿法。顿法和提法使文字更加有节奏,也使字形更加神采奕奕。

    行笔中不仅有轻重的变化,还有快与慢的转换。行笔急速,称为“急”;行笔迟缓,称为“缓”。这两种笔法让文字变得更有韵味。

     6.急

    行笔瞬间而过,这种急速的笔法可以补救呆板的、滞重的字形,更使其神形奕奕生辉。急法在书写过程中可以调节韵律,使节奏明快。凡事都有个适度,过多地使用此法,也会适得其反,笔笔是铁,字字如钢,也会失去柔和之美。这“急”法之中还应结合提法才能表现得更加活泼生动。

     7.缓

    缓”,在行笔过程中速度变慢的笔法,也用来调节节奏和韵律的。在一幅字中,“急”、“缓”两种笔法必须适当地与其他笔法配合,才能收到敏捷舒缓兼有的效果,才能使文字刚柔相济,灵动优美。

 急”、“缓”两种笔法又派生出了虚和实两种笔法来。

     8.虚

    在书家的作品中,我们常常看见一些笔画运用枯笔,虚得渴墨如蝉翼,飘渺如云烟。这种笔法是利用笔上墨渴(少墨),快速行笔中表现出来的,是为了作品的布局、笔画的安排, 还有为了照顾文字的上、下、右、右的书势和墨彩、墨韵的需要,虚虚实实,虚实相互映衬,使文字更加精彩。

     9.实

   虚”与“实”是一对孪生兄弟,虚实相生相成。运用实法,可以得到劲健的笔姿,调节了书法作品的韵律。使用实法,软笔写出了“铁画银勾”的沉厚凝练的艺术效果。

      

            汉字书法讲座

    这个“寿”字选自欧阳询的九成宫碑。寿字有七、八个横画,作者异常灵活地运用提、顿、急、缓、虚、实诸法。头上三横,两画左尖横配一右尖横,两短一长,轻重有序,形成了一种节奏感;中间三横,第一横在提、急两法的配合下,运用渴墨,写出了时隐时现的一线虚画;笫二画是较粗沉的实画,笔法较缓;第三画又是虚画,这三横虚实相间,留下了许多空白,我们并不觉得紧窄。作者这样处理这些横画,使这个寿字疏密有致,真是费了作者许多心血,处理得十分得当。特别那笔长横,两头运用顿、缓、实法使笔画凝重有力,中间运用提、急、虚法使笔画轻灵坚韧。

    这是我在学书中的一些收获,希望朋友们雅正。

 

第四讲  点画(一)

 

     汉字的笔画有八法:点、横、竖、撇、捺、折、钩、挑。任何事物都有个源头,汉字笔画都是从点开始的。点画在书写中千变万化,姿态各异,有左右顾盼,有上下呼应,斜正有序,曲直有致,出神入化,自然美妙。

 

     1.竖点

    侧锋落笔较重,顿后调整笔锋下行,刚铺开笔毫行笔,就快速提笔,完成这个点画。如:“帝”、“宫”的上点,“流”的三点水第二点。

汉字书法讲座

   

     2.撇点

    侧锋落笔较重,顿后调锋向左下方刚铺毫行笔,就提笔出锋。这个点实际是撇的开始与结尾,没有撇的中段。如:“文”、“深”的第一点,“形”的三个撇点。

汉字书法讲座

  

     3.挑点

    侧锋落笔作顿,调锋向右偏上方向急速提笔出锋即成。这个点其实是缩短的挑画。如:“为”、“尚”的第一点,“思”的第二点。

             汉字书法讲座

     4.左点                                                      

       侧锋落笔要轻,向左下方行笔,自始至终时时调锋,转换行笔方向,渐渐下按,结束时先顿并向右上回锋收笔。这个左点是个向下弯转的弧形笔画,是在时时调锋中完成的。如:“宫”、“心”的第一点,“深”的第四点。

 汉字书法讲座

 

  5.右点

 侧锋轻落,向右偏下方向行笔。时时调锋,加力下按,重顿后回锋收笔。这个点弓起如背。如:“以”、“其”的第二点,“流”的第四点。

       汉字书法讲座

    6.横点

    空中调锋行笔,看准位置,落纸就正锋铺毫左行,顿后回锋收笔,同横画—般,只是短些。如:“视”的第一点,“编”、“今”字中的横点。横点的出现与笔势有关,它是受到近邻的横画的笔势的支配,书法家便把点写成了横的模样,有了一种同步的和谐感觉。

         汉字书法讲座

  

 接着我们来学习点的组合:

 

     1.两点组合

 

     上两点:挑点与撇点的组合。挑点的尾部挑向撇点头部,互相呼应,形断意连。,有时上两点出现在字中或字下;有时上两点变成撇点与右点的组合,如“胼”。

        汉字书法讲座

 

     下两点:撇点与右点的组合,撇高捺低。有时是挑点与右点的组合,在行书中多见。

     左右点:左点与右点在竖画左右的组合。这对笔画位置等高,基本上左小右大。

           汉字书法讲座

    上下连点:是两个右点的上下结合,一般用在字的下部。上下两点大小不一,姿态有异,上点与下点可以牵连,也可以形断意连,自然飘逸。

    两点水:上点偏右是右点向左挑出,下点偏左是个挑点,承上启下。两点不要写成上下一垂线。 

  2.三点组合

    三点水:右点向左下方撇出,锋下对一竖点竖点下连接一个挑点,三点不在一线。第一点偏右,下面两点偏左,挑点挑向下一画,与之呼应。

    横三点:两个侧点与撇点的组合,爪字头、学字头用这三点。三点与横画平行。         

    心三点:左点、挑点与右点的组合,与横向笔画平行或第一点低,后两点高。

    角三点:撇点、挑点与右点的组合,三点组成三角。“必”字的笔顺:撇,卧钩,撇点,挑点,右点。   

                   汉字书法讲座

 

     3.四点组合

    珠四点:左点与三点右点的一字横向组合,四点如水珠向下垂滴状,略有大小。

    飞四点:左起三点是挑点从大到小排列,第四点为右点,比其他几点略大,因挑点如飞鸟,故称飞四点。

    水四点:水的横折撇和撇画、捺画的变异。    

    米四点:米字与别的部首组合中,撇捺就收缩变异成点画。

         汉字书法讲座

 

第五讲  点画(二)

 

      前一讲谈到汉字八法之一———点的书写方法,今天我们接着谈其余七法。 

       ,是—种平衡字的整体作用的笔画犹如“房梁”。其基本写法:侧锋落笔,“顿”后调锋,向右行笔,此时应注意提、按、急、缓及调锋的应用。如短横要“按”,行缓沉稳;长横要“提”,行速,果断;有些凸横、凹横就要注意“调锋”。收笔大多“顿”后“回锋”。在笔画的紧密处,或者与竖画相交时,横的起笔有时轻落,成了左尖横;收笔有时提笔出锋,成了右尖横;在紧密处或小框内,横的两头都不作顿,成了两头尖的小点。

  横的长短、粗细、曲直、平斜、这些变化,增添了文字的节奏与韵律,更美化了字形。

汉字书法讲座 

       ,这种笔画好比“房柱”,起到支撑的作用。写法:侧锋落笔,顿后调锋下行,运用提按手法使竖笔出现粗细的变化,收笔时提笔出锋的竖画称为“悬针”,顿后向上回锋收笔的竖画称为“垂露”。字中如有多笔竖画,主竖必须要正,边竖可以有些适当的倾斜。竖的这些变化丰富了文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汉字书法讲座

 

       撇,与捺如人的手足,时伸时缩,有平衡字势的作用。撇的落笔大多侧锋着纸,顿后调锋向下、向左运笔或向左下方行走。撇形如弧,应注意时时调锋,运笔不可太速,徐徐而行,到了撇稍处提笔出锋,动作才加快些。撇有平、斜、直、弯、长、短的变化。有些撇起笔处不作顿, 凌空行笔,落纸就行, 中段下按,收笔出锋,这种中间粗两头尖,形同柳叶的撇被称为“柳叶撇”。收笔有时作顿,调锋回挑,带有小钩的撇被称为带钩撇。

       汉字书法讲座

       书写多撇的字,就要注意合理运用长短、刚柔等变化,尽可能使字形更加和谐。

       有些初学者常把平撇、竖撇、竖弯撇写成斜撇,点画互相抢占地盘,字形也失去了协调美。笔画的正确书写是极重要的。

 汉字书法讲座

 

       ,“一波三折”。捺的书写过程要通过三次调锋,调整行笔方向,可分成三段,这就是“一波三折”的说法的原由。 

       我们看“之”的一捺是怎样写就的:落笔向左作顿,随后调锋向右行,再调锋,向右下方行笔,同时渐渐加力,铺毫缓缓而行。收笔处重顿,调锋向右平稳地提笔出锋。

 

       在书写中会遇到重捺,只留一笔主捺,其他捺在收笔时顿后回锋,写成反捺或长点。

 汉字书法讲座

 

       撇与捺因常常成对出现,往往会影响字的平衡,所以其长度和斜度应相对保持同步。 撇与捺相接或不想接时,撇与捺的末端高低一般左低右高;若撇与捺相交叉,其末端则左高右低。

汉字书法讲座

 

       ,这种笔画是不能离开别的笔画而独立存在的,它只是笔画末端的附属品,是笔势连带造成的。钩的连带作用使点画之间有了呼应,使书写更顺畅,更有灵气,我们要注重它。

       钩有明有暗,有转有折,学习者要注意探索。

汉字书法讲座

,是由两种不同方向的点画连接构成的连体笔画,书写关键在于两画交接处,有方折,有圆转。笔行至折处先顿,调整笔锋方向继续行笔,这是方折;如果笔行至折处先调锋,然后继行,折处有一定的弧度。转折,轻灵流畅;方折,凝重有力。

       运用不同的折画,使字形钢柔相济,文字的意形更美。这里提到了“转”与“折”,是本讲稿未提及的两种笔法,在书写过程中时常用到的。有个学生问我:“张老师,你写字怎么不转笔杆?”我一想自己的老师只叫我执笔,不叫我转笔杆。我就回答:“写字时怎么转笔杆?转笔杆怎么写字?”转的笔法,不用转笔杆的。举例说,你会画圈,就用到了转笔,是笔的毫锋在转。我们写字落笔、行笔、收笔时,就要用到转笔。让我们在书写中学习、体验吧。

       提,的笔画相对简单,侧锋落笔顿后调锋,向右上方行笔,较快地提笔出锋。提的斜度是由下一笔画的高低决定的。

汉字书法讲座 

       写字,必须先学会汉字的八种笔法,认真地掌握笔画的书写方法,灵活运用笔画的各种变化,达到自然有神,变化合理,才不会将笔画搞错了,也不会影响字的结构。

  

 

第六讲   汉字结构的法则 

  在前面几讲里粗略地讲述了书法基本技法之一----笔画的技法。我们许多人的用笔习惯是有差异的,这就会影响汉字内部结构的形态。有人竖不正,他的字就会向一边倾斜;有人横不平,他的字总是耸着肩。而汉字结构,也会影响用笔方法。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笔法,纠正自己的不良笔法习惯,才能在临习中把握汉字结构的法则。

  汉字是由笔画组合而成,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都要占据字内的部分空间,安排得不好就会你争我夺,不但破坏了和谐的关系,而且会造成点画及各部分之间四分五裂,没有连贯,也没有呼应,更失去了平衡,貌合而神离。欧阳询的字,如:乎、终。这两字,浑然一体,点画之间你呼我应,生意盎然。特别那个终字,好象两个人在谈情说爱,顾盼自然,处理得非常好。

 汉字书法讲座

  我们初学者先要让汉字动起来,“顾盼”就是指汉字的动态。动态中求得平衡就是书写的原则。

  汉字的形体内各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应相互照应,达到整个字的体势的平衡。字的每个部分都是有活力的,平衡不是四平八稳,是在动态中争取平衡。

 汉字书法讲座

                  

 

如欧阳询的:杖、仪。略微倾斜的左右两部分相互依靠,险中求稳。如果没有左部,右部就无法站稳。如果各部都站正了,这字就失却了这鲜活的味道了。

       总的说来,“顾盼”与“平衡”是汉字内部结构的关键,必须字字都要遵照的原则。

 

    顾盼”与“平衡”这两个大原则里还可以分成五个小法则,这些小法则是达到动态平衡的好方法。

 

  1. 向背

     汉字书法讲座

     
向背”,指点画之间或字体的各部分之间的相向和相背。相向有外扩的姿态,相背有向内收敛的感觉。“向背”之法则,目的就是为了变化,欧阳询的字体险峻峭拔,因为多用相背法则而形成的。如:同、风、秽、怀。

    

而南、高、竭三字用的是相向法则写就的。

         汉字书法讲座

 

       颜真卿的书法丰腴开朗,雄伟厚重的风格,因为多用相向法则。如:内、明、颜、国。

  汉字书法讲座

     向背”之法对初学习者来说,掌握此法是有些难度的,要谨慎。在运用“相背”之法时,注意形相违,神相合,还要结合运用“相向”之法。古人言:“毫发生死,纤微向背。”学书者要勇敢地去尝试,谨慎地运用,多多地练习。

 

  2. 收放

       字的结构最忌平板松散,而“收放”是治平板松散的最有效的方法了。一个字有收必有放,有放必有收,两法必须合作,才能破除平板松散。欧阳询把部分点画聚集在字的中间的某个地方,有时在中心,有时在上部或下部,这聚合点不是固定的。以这个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展放开。如蒸、微、坠、葳。

     汉字书法讲座

       欧阳询又把字分成上下,或上中下几个部分,把有些部分的点画聚集起来,把另—部分的点画扩散开去,形成强力的对比。聚合的部分为合,扩散的部分为开。如:南、风、罪、丹等字,其开合各不相同。

     汉字书法讲座

       运用“收放”法则时应该做到收放有度,过分不好,不足也不行,都会影响字的美观。中国汉字称为方块字,收放这个度就是在方块的范围内。

 

  3. 疏密

    疏密”这—法则,在字的结构中十分有用。点画之间间隔一味追求均匀就显呆滞,缺少了变化。清代书家邓石如说:“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意思是疏处让它疏,密处让它更密,疏与密形成强烈的对比。习字要做到疏而不散, 密中通气。也就是说疏中见密,形疏而意收;密中有疏,意气通畅。如欧书“乱”字,左密右疏,疏处笔画加粗,减少了空白,使疏处变密;密处笔画变细,增多了空白,也就密处变疏了。如“捡”字,上部疏,下部密,人字头加粗后上部变密了,下部也就感到轻了疏了。

 汉字书法讲座

      书写中如果笔画无法加粗或减细,可以改变笔画的间距。如欧字:“德”,右部十字头的竖画拉长,横画放低,压缩了下部,下部变密,使整个字疏密有致。如果想同时运用疏密两法构字,学习者在熟练掌握后是可以实现的。如欧字“寿”字和“宁”字,既改变笔画的粗细,又改变了点画之间的距离,疏密对比比较显著了。

汉字书法讲座 

  4. 相让

       汉字中有独体字,也有合体字。独体字可以毫无顾忌四面伸展,而合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字合成的。这好比一家多人,要互爱互让。这合体字中的主要的独体字尽量伸展,其他部分缩小字形或缩短部分笔画,让出空间来给主体部分。—般相让的部分是偏旁,偏旁又大多在左边,因此大都是左让右,如趾、耕、深、视。

                                  汉字书法讲座

     也有右让左的,如:显、能、勤、期。

                                 汉字书法讲座

     也有下让上的。如:泰、高、本、虑。

                                 汉字书法讲座

     也有上让下的,如:质、响、穷、冕。

                                 汉字书法讲座
 

       在相让中有时会形成穿插,主部的一些笔画插入另一部的上部, 或中部,或下部。如:离、竭、楹、临。

                           汉字书法讲座

 

  5. 错位

       欧阳询的字有些点画或字体的一部分发生异乎常人习惯的移位,这就叫错位。这种错位打破了平稳,使字形扭动起来,同时又能保持平衡。错位的方式有二种。

       其—,左右错位。如:憂、應、察。

汉字书法讲座 

        其二,上下错位。如:饮、以、物。

汉字书法讲座 

       再看这个灵字,雨字头的中竖与底部巫字的中竖并没对齐,巫字中竖右移了。这样一错位,确实增加字的动感,还能减轻这个字的右肩高耸的程度。

                                                                 汉字书法讲座

  这五个小原则加上前面两个大原则,都是力求变化,从动态中求取平衡的法则。我们可依照文字本身的结构和自己的喜好,不必拘泥,随机运用这些原则。

 

”的秘密

“心”,只有四画,三点一勾。我在认识“心”字的时候,老师形象地比作:一只畚箕去捉三条鱼,捉牢当中一条,逃脱边上两条。当时我记住了这个心字诀:左一点,右一点,还有一点放勾里。这样写了十几年总写不好这个字。老师说过笔画少的字难安字架,难写饱满。确实,我在学习中也体会到了这一点。于是经常求教一些古帖,汲取前人的经验,总想寻觅写好心字的秘密。

  在写独体字“心”的时候,一般只注意心字的横向结构,忽略了纵向的结构。心的三点是左、中、右排列,这一点不假。要把心字写得饱满,还要注意三点的高度变化。第一点与勾并行,在字的左下边,另两点跳在高处,三点的形态各不相同,体现了变化的原则。

    这是心字的书写过程:   汉字书法讲座

      第一点,左点:先轻后重,向左下方斜行,收笔要顿并回锋,同时这点有一个弧度的要求,向右下方微弯,靠向第二画“勾”的感觉。

    第二画,卧勾:轻落向右下方走弧线,渐重,行至平卧,顿后向第二点挑起与之作呼应状。

    第三点,挑点:轻入重顿挑起。

    第四点,右侧点:在第二点挑起时顺势落下,先轻后重,顿后回锋收笔。

 汉字书法讲座

心字这四画非常灵动,不仅左右有别,上下差落有致,而且互为呼应,相辅相成。

这时候我想到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左边一位小不点,用力堆着一只大畚箕去接右边两位在空中翻斤斗的同伴。这个比方不仅指出“心”字的左中右结构,还道明了三点的上下关系。

   心字底:它不同于独体字心,呈扁三角形,左小右大,三点在一条斜线上,左低右高。因为受心字底的影响,上半个字的横向笔画也随之倾斜,形成右肩高耸的姿态。为了减轻这种高耸的感觉,心字底不能写在字的下方正中位置上,应该向右边移过一点。

 

 汉字书法讲座

 

这就是心的一些书写秘密,在练习中,要用心体会,认真揣摩,相信大家一定能掌

控它,驾御它。

 

 

                                                                                                庙港实验小学教师书法讲座讲稿  张永祥

                       2008-12-03 16:29:28完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