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中药论治胃癌

 欣然书斋 2017-09-06

论胃癌证治特点

我国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胃癌位居首位。除手术、化疗外,中医药治疗日益受到患者的欢迎和临床医生的重视,成为消化道肿瘤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展期胃癌属于中晚期胃癌范围,系指无论病灶之大小或有无转移,其癌组织已侵及胃壁肌层或浆膜层者。近些年,笔者在临床诊治不少消化道肿瘤患者,对进展期胃癌的病机和证治特点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探索,旨在提高中医的防治水平。

(一)脾胃虚弱,邪实积聚是病因病机的关键所在尽管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无胃癌的病名,但有类似的病证记载,如“伏梁”、“积聚”、“胃反”等实际中包含了类似胃癌诸多临床表现的描述,如《素问·腹中论》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曰伏梁……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指的就是难以治愈的胃肠肿瘤,历代古籍中也有大量关于本病治疗的方药记载。

中医中药论治胃癌

现代医学对肿瘤的发病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清楚,中医认为以内因为主,与先天禀赋和情志因素有关。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痰瘀郁结,由小滋大,日久而成癌块。根据胃癌病人的整体状况和局部病变,多属正气不足,尤以脾虚胃弱而邪实积聚多见。正如古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从患者的发病年龄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特征,60岁以上的人群中胃癌发病率陡然增加,与“少年少见此症,而惟中衰耗伤者多有之”的古代医家论述似相吻合。中医关于肿瘤发病以内因为主的认识,远远早于西方的医学研究结论,是我国古代中医学家智慧的体现。

中医中药论治胃癌

据个人观察,当前用中医治疗的胃癌患者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①早期胃癌患者:手术切除后,因较少复发转移,多以中医药扶正祛邪,调理功能为主,促进机体恢复;

②进展期胃癌手术或化疗后患者:其中仍有相当数量的病人会发生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通过中医药治疗干预,减少复发转移的风险;

③手术后功能失调,或化疗后严重的毒副反应以及癌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已产生耐药患者:通过中医药治疗以减毒增效,提高免疫,改善功能;

④晚期胃癌患者:这类病人日益增多,西医治疗手段基本缺失,中医药治疗目的在于扶正为主,兼以祛邪,通过补益气血津液,调节脏腑功能,尽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使其较长时间处于“带瘤生存”状态。有学者认为,和缓的中医药个体化治疗,辅以精神抚慰,对晚期肿瘤患者来说,是一种“善治”。

中医中药论治胃癌

(二)突出辨证,结合辨病是临床治疗的重要途径肿瘤治疗难,是由于肿瘤侵袭和转移是造成病人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医对肿瘤的治疗体现在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且配合使用,而复方的效果往往又好于单体药物或其有效活性成分的应用。肿瘤的治疗原则一般早期以祛邪为主,中期攻补兼施,晚期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然而,临床如何具体掌握应用,往往没有明确的界线,多半是根据医生的个人经验和患者的具体证候,并结合肿瘤分期来处方用药。笔者认为: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和脾胃病证治的临床基础,掌握和熟悉肿瘤现代医学的检查和研究成果,突出辨证用药,常常是提高胃癌临床疗效的关键。

一般来说,能够手术治疗的胃癌,瘤体病灶已经切除,周围转移淋巴结已作了清扫,与过去古人所述的癥积盘踞、坚硬不移者,在病理形态上已有很大差别。从某种意义上说,瘤体的负荷已经减轻,但残留的具有特殊“运动”能力的癌细胞,以及肉眼或影像学检查所不能发现的微小转移灶,仍然是日后可能复发的隐患。在人体正气已虚、免疫失控的基础上,流散之邪、痰瘀郁毒可能再度萌生,形成新的肿瘤。胃癌手术或化疗后常出现以虚证为主的一系列证候特点,如食欲不振、泛酸嘈杂、胃痛脘痞、大便不调等脾虚气滞的症状,白细胞减少、气短指麻等气血不足,经气运行不畅的表现,典型的舌质瘀黯或舌苔厚腻者并不常见。然而,肿瘤毕竟不同于一般疾病,机体内潜伏的致病因素一—癌毒,就是当前在辨病条件下对邪实的一种认识,治疗中必须高度重视,尽可能在扶正的基础上注意祛邪,达到攻邪不伤正,邪去正自安的目的。

中医中药论治胃癌

多年来通过对胃癌临床病例的治疗观察,我以益气健脾、化瘀解毒法作为胃癌的基本治则。基本方如:炒党参15g,炙黄芪15g,炒白术10g,云茯苓15g,陈皮6g,法半夏10g,全当归10g,白芍10g,炙甘草5g,三棱10g,莪术10g,石见穿30g,白花蛇舌草30g。方中炙黄芪、炒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补脾益气;陈皮、法半夏理气和胃;当归、白芍养血和血;三棱、莪术二药同用,流畅气血,化瘀散结,使癥积消弭于未形之时,正如张锡纯说:“若与参、术、芪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调和气血”,临床观之,确有其效,而少有破血伤正之流弊;石见穿、白花蛇舌草抗癌解毒。方药配伍,切合临床,颇合病机。

由于中医治病的规律是辨证论治,肿瘤疾病还要充分体现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特点,故在基本方应用的同时,常常又须随证加减:如胃阴不足、舌红少苔,加生地、麦冬、炙乌梅;肝胃郁热,泛酸烧灼,加川连、淡吴萸、煅瓦楞;中虚气滞,脘腹胀满,加木香、砂仁、佛手;脾虚胃寒、脘痛便溏,加桂枝、炮姜、肉豆蔻;瘀毒内阻、舌质紫黯瘀斑,加失笑散、守宫、紫丹参等。包括适当选择少量虫类药物的应用,对于改善病情、提高疗效多有帮助。通过上述方法治疗后,多数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如食欲转振,体重增加,体力恢复较快等。经初步观察,较长时间接受中医药治疗的Ⅱ、Ⅲ期胃癌患者,与单纯手术或化疗而未服用中药的患者相比,其复发转移率有明显降低,五年生存率提高者多,相关课题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