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瘙痒、红肿、水疱……洪水退后,警惕这些皮肤病

 孟溪ProbeT连山 2017-09-06

6月底到7月初,中国南方地区遭受了罕见的暴雨袭击,城市内涝、农田被淹,一时间到处都成了一片汪洋。

(图为洪水后的湘江)


好在近日以来,各地陆续放晴,蓝天白云再一次重掌控局面。

(图摄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连绵不断的雨水虽已停歇,但各种常见的皮肤病却“不甘寂寞”,纷纷使出“看家本事”,让饱受洪灾的人们平添烦恼。


那么,洪灾过后,需要防范那些皮肤病呢?

1
真菌性皮肤病

温暖、潮湿是真菌最爱的居住地,真菌本身也是夏季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


灾后天气转热,长期浸泡在洪水中抢险又没有注意个人卫生,就极容易发生足癣、股癣等真菌性皮肤病,引起足趾缝间浸渍和糜烂,腹股沟内侧红斑、脱屑伴瘙痒,并且可以造成家庭内成员等相互传染


因此,趟过洪水后,一定要清洗局部,避免感染真菌。


2

细菌性皮肤病


抗灾过程,难免会有磕碰,皮肤受外伤更是家常便饭。


于是,各种细菌也开始攻城掠地。


最常见的皮肤感染性疾病包括丹毒和蜂窝织炎


前者容易在面部、下肢皮肤破损区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伴有肿胀和疼痛,严重时可以在皮肤表面出现大疱,称为大疱性丹毒,第一次没有彻底治疗者,还会引起复发性丹毒,导致象皮肿样皮肤改变。


后者也是在皮肤破损后细菌入侵引起,但边界相对不清晰,但侵犯深度更大,也会出现红肿热痛的表现。


因此,当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时,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及时就诊,以免耽误诊断和治疗。


3

过敏、湿疹类疾病


过敏的人群总是不经意间受伤。


洪水不但可以侵田占地,其中夹杂着不知道多少种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的物质,当接触洪水后,可能会诱发过敏、湿疹类皮肤的复发和加重。


因此,如果接触水源后,以往的过敏性皮炎症状加重,就要尽量避免再次接触,并尽快用药,控制在最低的程度。

(洪水可能夹杂着引起皮肤过敏的物质)


4

病毒性皮肤病


日常生活中,听到最多的、最不陌生的就是“消炎、消炎”,总觉得用上抗生素就会降服疾病,万事大吉。


但实际上,真正的老大是病毒。


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病种类远远超过细菌性皮肤病。


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


单纯疱疹是在口角出现红斑和簇状水疱,伴有疼痛,很多人以为是“上火”,其实这是一种病毒感染所致的皮肤病,与体内有无“火”没有任何关系,每当抵抗力下降就会再次出现。


而带状疱疹表现为单侧躯体的带状分布红斑、上边有成群的小水疱,伴有剧痛,容易发生在肋间神经、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也是病毒在人体抵抗力低的情况下乘虚而入所致。


这两种病毒性皮肤病往往在人们得不到足够的休息,过度劳累,免疫力低下时发生,而抗击洪水的连夜作战恰好是人体虚弱、病毒容易入侵的最佳时机,因而需要在易感人群中提高警惕。


还有一个容易侵犯婴幼儿的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其传播途径就是不注意手卫生,密切接触携带病毒者引起,容易在灾后密集的人群内发生大规模流行。


5

心因性皮肤病


很多皮肤病的发生和加重与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如神经性皮炎和银屑病,因此,面对汹涌而来的洪灾,心理的焦躁不安和紧张可能是诱发神经性皮炎和银屑病的复发和加重的因素之一。对于上述易感者需要进行合适的心理疏解。

(心理因素也可能诱发皮肤病,图片来源网络)


6
虫咬皮炎类皮肤病

夏季是各类昆虫活跃的季节,洪水肆虐更容易滋生蚊虫,导致虫类繁殖加速,引起虫咬皮炎,常见于下肢、腰腹部的红色纺锤形皮疹,严重时可有水疱,伴剧烈瘙痒。


此外,还有一类特殊的虫子——隐翅虫,专在夜间活动,在人体皮肤停留时被当场处置,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以引起红斑、水疱伴有疼痛,有时发病部位特殊,还需要与带状疱疹相鉴别。


因此,户外抢险救灾,也要注意防范蚊虫的叮咬。 



预防重于治疗,对于常见的、慢性皮肤病更是如此,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就像对抗洪水的堤坝一般,需要格外的保护和关注。

(作者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


相关链接:

上烤下蒸 | 洪水过后,如何防范传染病侵袭?转给灾区的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