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文化 | 闲话“三苏

 平淡水的平凡 2017-09-06
☀孩子感冒咳嗽,快试试小儿推拿,不打针不吃药,简单实用,非常有效!


紫苏,是一种具有特异芳香的唇形科植物,茎,叶子和果实均可入药。



关于紫苏名字的由来,其实是和它的功效有关的。


据传,在某年的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一群富家子弟在酒家里比赛吃螃蟹。


华佗带着徒弟,也到这儿来饮酒。他看到那伙少年像疯了似的比赛吃蟹,便好心地劝说道:“螃蟹性寒,不可多吃。年轻人,你们比赛吃螃蟹可没有好处。”


少年们很不高兴,醉醺醺地对他说:“去去去,老头子少吓唬人,没听说过吃螃蟹还会吃出毛病的!”


华佗见怎么劝说也没有用,只好坐下吃自己的酒。


等到半夜,那伙少年突然大喊肚子疼,有的疼得直冒汗,有的翻倒在桌下打滚儿。这才想起华佗的劝告,连忙央求华佗救救他们,华佗不慌不忙地带着徒弟到了荒郊野外,,采了些紫草的茎叶回来,煎汤给少年们喝下。


过了会儿,他们的肚子都不痛了。


华佗问:“喝了这药,觉得怎么样?”


少年们答道:“舒服多了。”


华佗心想:这种药草还没名字,病人吃了它确实会感到舒服。叶子又是紫色的,今后就叫它“紫舒”吧!


后来人们把它叫作“紫苏”了——这大概是音近的缘故,弄混了吧。


华佗告诉徒弟,紫苏叶可以解蟹毒的方法,还是他从动物那里学来的。


原来有一年夏天,华佗在江南的一条河边上采药。


他看见一只水獭逮住一条大鱼。


水獭吞吃了很长时间,把肚皮撑得象鼓一样。


它一会儿水里,一会儿岸上,一会儿躺下不动,一会儿来回折腾。


看来,这水獭难受极了。


可是后来,它爬到岸边一片紫草旁边,吃了些草叶,又躺下会儿竟没事了。


华佗心想,鱼类属凉性,紫草属温性,紫草可以解鱼毒。


从此,他便记在了心上。 


紫苏叶,又叫苏叶。



紫苏梗,为紫苏的茎。



紫苏子,为紫苏的果实。




看到这里,大家对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三味中药的功效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他们的异同。


这三味中药都是性温的,属阳。


但也有小小的差异,苏叶味辛能行,较之麻黄,其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轻证可以单用,重证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


因其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故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或咳喘痰多者,较为适宜。


而苏梗,仅能行气,和中安胎,温阳作用较弱,“下诸气略缓,体稍虚者用宜”。


苏子重在降,肺虚咳喘,脾虚便溏者需谨慎服用。


借刘若金在《本草述》所言帮助大家理解,“每言苏子下气之功胜于叶者。盖叶、茎、子俱能和气,但叶则和而散,茎则和而通,子乃和而降,用者其细审之。”


除去药用外,苏叶也是一味很好的食材,明代李时珍曾记载:“紫苏嫩时有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可见紫苏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很常见。


尤其是在制作鱼蟹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紫苏叶,既可去除鱼蟹的腥味,又可和中温胃。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紫苏子还有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抗癌,抑菌的作用。


海棠花下生青杞,石竹丛边出紫苏。


紫苏的生长适应性很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房前屋后,都能看到他的影子。


对于当时贫穷的百姓来说,既能入药,又能食用的紫苏,确是难得的珍宝。


南宋时人章甫,长于气候潮湿的江南,每逢春夏之际,便难以行走。


曾作《紫苏》,言“何当广种艺,岁晚愈吾疾。”


看似平常的紫苏,实在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但是,苏叶在入药时也有一定的禁忌,《本草经疏》中言“病属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及头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敛宜补故也。火升作呕者亦不宜。”


苏叶不可与鲤鱼,螃蟹同食,在食用时也要注意一定的量,不可过度,否则反而危害人体健康。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