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性书法家陆维钊的衰年辉煌

 广东黄汉光 2017-09-07
原标题:陆维钊的衰年辉煌

“蜾扁”是借用古书体名,南唐徐铉、元朝吾丘衍等以为“非老笔不能为”。然古代之蜾扁体,今人无缘见之。陆维钊晚年独创此体,非篆非隶,亦篆亦隶,亦称陆维钊体,现书法评论家界定为扁篆。这是陆维钊在书体上的重大突破与创造,也是对当代书坛的杰出贡献。陆维钊创写此体有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前后历时大约十数年。陆维钊自言:“《三阙》、《石门铭》、《天发神谶》、《石门颂》,余书自以为得力于此四碑。”

陆维钊原擅长于篆隶,而特精隶书,隶书亦喜用篆法。20世纪60年代中期,其独具个性的隶书已经成熟。传世的“抽宝剑,缚苍龙”、“同心干,放眼量”两联,其笔力千钧,龙威虎镇,气象万千,近世罕有其匹。陆维钊不满足于已得之成就,还欲创造将篆隶合一之新体。此创造欲望源于陆维钊天赋,亦缘于数十年功力之积累。陆维钊创制蜾扁体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易长为扁,纯用隶书字法,整幅布局亦用隶法,即字距宽,行距紧。唯字画构造按许氏篆文,略显生硬,且篆体笔画多,扁形中显得挤压,结体不安。

第二阶段易扁为长,篆隶笔法并用,结字不变,整幅布局略显不稳。因长形篆书中掺入隶法,横突之笔稍多,行距难紧,整幅章法布局与单个字的结体均不美。陆维钊反复推敲,反复试验,反复书写。偶有成功之字则随时检出,陆维钊衰年变法,一时入于痴迷状态,寻其结字美与章法美之内在规律。

第三阶段字形易成扁方或接近正方,个别甚至稍呈长方形。书体构造仍用篆文,笔法亦基本用篆,即使长撇亦用篆法。惟横画长笔则用隶之波磔,然绝对不用雁尾,只如《石门颂》或《曹全碑》之书尾微微上揭而已。有双肩者,如宝盖头,用隶法,其余则全用篆法。至此结字成矣,然整幅章法仍显得松散,因方形圆角之个体不易与两旁相关联。陆维钊积毕生之功使出最关键的一招,将左右结构的字放大中间距离,将左右部分各向邻近之字紧贴。一出此着即产生奇异效果,整幅章法即显得十分紧凑,面貌一新。又因一行中不可能全是左右结构之字,故虽有数字中开,行气绝无影响,反而呈现出一种奇特之美。至此,扁篆创造即告成功,时在1976年。

除了创制人书俱老的“蜾扁”体,陆维钊的衰年辉煌还开创了将书法艺术纳入中国高等教育的体制。1960年,年届退休的陆维钊应好友潘天寿盛邀,由杭大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任中国画系副教授。而后在潘天寿院长的积极创导下,经文化部批准,浙江美术学院试办书法篆刻专业。学院决定在中国画系筹组书法篆刻科,筹备组由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刘江等组成,陆维钊负责具体工作,刘江协助。1963年,浙江美院正式设立书法篆刻专业,65岁的陆维钊任书法篆刻教研室主任。首期招收学生两名——金鉴才和李文采。

这一年陆维钊方才加入西泠印社,并集《毛公鼎》体篆书联书赠,联语为:庶事在乎勤造我邦家巩兹大政,宏猷无不吉率我文武扬厥朱旗。1964年招收第二届书法篆刻专业学生三名——朱关田、蒋北耿和杨永龙。为庆贺西泠印社成立60周年纪念,陆维钊撰隶书联:印学庆重光推陈出新佐我党宣传莫以雕虫轻小技,艺林尊首创承先启后作亚东倡导不将宗派限人才。1979年,81岁的陆维钊接受培养研究生的任务,招收全国第一批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陈振濂。同年秋天,陆维钊病重住院。有感于陆维钊为艺术教育鞠躬尽瘁,1980年,浙江美术学院报省委宣传部批准,特授与82岁的他教授职称。陆维钊逝世后,《陆维钊书法选》、《陆维钊书画集》、《陆维钊诗词选》等诗、书、画作品选集先后整理出版。

1995年12月,陆维钊书画院在其故乡浙江省平湖市落成。

(责编:王鹤瑾、潘佳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