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你违反规则了!”

 风吟楼 2017-09-07

▲▲



作者:卢勤



01


前不久,有一位曾去美国考察的老师告诉我这样一件事。

他们在访问一个中学时,有一队孩子排着队下楼,其中有位同学一边下楼一边和他们来访的人热情地打着招呼,不停地问候,他们对这个外国孩子的热情特别感动,大家频频夸他有礼貌。突然,他们看到整个队伍停了下来,在全队同学的注视下,那个打招呼的孩子在地上连做了10个俯卧撑。这个老师特别奇怪,整个考察团的老师也被这个孩子的行为弄蒙了,后来他们才知道,这所美国学校对学生排队行路有专门的校园规定,不准在排队行进中大声喧哗,谁要违反了规定就去主动做10个俯卧撑作为惩罚。这个孩子就是突然意识到自己违反了规定,主动对自己进行了惩罚。对这位好客的外国孩子,他们特别感动。但这个故事也引起了大家每个人的思考。

为什么一个孩子能够主动这样做呢?他一点也没感觉难为情,认为所做的都理所当然。原来这是因为深深扎根于他心中的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心理认知。譬如我们都认为排队买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需要任何人引导,不需要任何人强迫,不需要任何人指挥,从内心认为必须这样做,只能这样做。这就是规则意识。它是一种自觉,更是一种习惯。在这方面,有时孩子倒成了父母的榜样。

前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副部长、中国WTO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介绍过他的一次经历。有一次在瑞士,他和几个朋友去公园散步,上厕所时,听到隔壁卫生间里“砰砰”地响,他有点纳闷。出来后,附近一个女士很着急地问他有没有看到她的孩子。她说孩子进厕所十多分钟了,还没有出来,她又不能进去找。于是龙永图想起了隔壁卫生间的响声。出于友善,他便折回洗手间,打开那个厕所的门。他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正在修抽水马桶,怎么弄都冲不出水来,急得满头大汗。原来,那个小孩觉得他上厕所不冲水是犯了规则。


2


记得有位中国妈妈在微博里讲过一个自己和孩子关于规则的故事:

过节带豆豆回老家,在火车站排队取票。好不容易前面只有一个人了,我赶紧跟上去。豆豆突然拉住我,指着地上的线说:“妈妈,你不能再往前走了,你看地上的线,写着‘在线内等候’,如果你跨过这条线,就违反规则了。”

那一刻,我突然有点儿进退两难。平时不需要豆豆提醒,我也会自觉站在线内,可今天人那么多,我开始犹豫了。一方面担心空出来的位置有人插队,一方面也担心后面的人催促,最终我还是向前迈了一小步。豆豆看到我没有遵守规则,赶紧把我往回拉:“妈妈,你教我遵守规则,可你自己却做不到。”听了豆豆的话,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我发现自己在孩子面前真的是太渺小了。

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还算是个遵守规则的人,也尽量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可现在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也和很多人一样,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就会对规则视而不见。而孩子,那个我们以为需要被教育的人,反而是能够在任何环境中真正遵守规则,并给我们提醒的人。


这位母亲的反思,很有价值。规则意识的养成,的确需要从小的教育培养。孩子从小的时候,父母就要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去遵守一些必需的规则,建立起孩子心中的规则意识。如安静吃饭、不大声喧哗,不随地扔垃圾,不随口吐痰等等。告诉他们,这是必须遵守的做人规则。稍大的时候,教育他们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等等。当这些规则变成孩子的习惯时,文明的社会就来到了。


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他们规则意识里最早的启蒙人。但一些父母误认为规则是给孩子制定的,自己可以不遵守。

我们的许多父母,一边在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按时睡觉,自己却经常和酒友高声喧哗,推酒弄盏,夜半才归;一边告诉孩子买东西要排队,自己看到队伍前面有熟人就跑去插队;一边让孩子安静写作业,一边自己又和一群麻友四国大战……这样只能在孩子心中留下违反规则的负面印象。

对于规则,作为父母必须首先执行。如果我们定的规则,自己首先不去执行,又怎样要求孩子去执行呢?如果我们认为规则无所谓,可以随意践踏,任意更改,那么孩子的规则意识又如何能建立起来呢?

有一个中国考察团去美国纽约幼儿园考察,在去之前,他们一直认为美国人的孩子一定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然而,当他们在纽约生活4个月,深入考察四所幼儿园后改变了想法。

走进这些幼儿园。他们发现一切井然有序:活动室里的物品陈列得整整齐齐;孩子们在活动室里安静地进行着各种区域活动,没有出现喧哗、跑动、干扰别人的场面;在洗手、吃点心这些生活活动中,孩子们虽然不必整齐划一地行动,但都须按照程序进行;在集体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能安静而专心地听教师讲话,并按照教师的指令行事,如果想发表意见会先举手;一个孩子在发表意见时,其他孩子都在认真倾听;如果有孩子插嘴,教师会提醒他等前一个孩子讲完后再发言……

在中美教育中,都强调“认真听讲”这一规则。美国的孩子在听讲时坐姿比较随意,在美国教师看来,“认真听讲”是孩子学习的重要规则之一,但是孩子的身体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因此对孩子坐姿的要求并不高,但强调专注。如果有孩子不认真听教师或其他孩子说话,教师会指出并重申要求,直至孩子遵守。而我们比较倾向于关注孩子听讲时的姿势,包括他们有没有离开座位,是否坐端正,眼睛是否看老师等等,相对忽略了孩子是否专注、是否在积极思考。

这都是规则,这都是对规则的一种遵守。但遵守规则不等于限制孩子的自由,树立规则意识不等于给孩子的大脑扎起篱笆,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有的时候,我们将规则等同于严格的“管教”,对孩子成长中的并不大的“小错误”随意放大,严加管教,一个个成了中国式“虎妈”“虎爸”,最后走到了教育的反面。这是又一个认识的“误区”。

童年是一段特殊的时光,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纯美的原生态世界,具有谜一样的潜能和无限的发展可能,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开发这种潜能,并努力保护个人的幸福感。我们应该知道。规则意识也是在保护这种幸福感,保护这种潜能。

因为,只有具备很好的规则意识,才能让他们的童年生活在有序中保持规则,形成属于他们的乐趣!

因为,只有具备很好的规则意识,才能让他们的创新创造具备应有的支撑,奠定起思维成长的基础,而不是盲目盲从。

因为,只有具备很好的规则意识,才能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成长,感受到童年的价值,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本文节选自卢勤老师新书《让每个孩子都精彩》。


卢勤老师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高级编辑;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首席教育专家,原总编辑;著名的“知心姐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