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蒂冈】艺术家成就的上帝之城

 闻诗人 2017-09-07

【梵蒂冈】艺术家成就的上帝之城

潇湘蓝

 

【梵蒂冈】艺术家成就的上帝之城

进入罗马城,穿过一段深邃刺眼的地道,里面一群黑人小贩们逗比的眼神,然后在导游指导的往前冲的过马路方式下,款款步入梵蒂冈。一路上还前前后后嘻哈着关于教皇的笑话,一抬头,一圈硕大恢弘的柱廊矗立在眼前,我顿时收住口,轻叹一声:好壮观啊。
 【梵蒂冈】艺术家成就的上帝之城

【梵蒂冈】艺术家成就的上帝之城

【梵蒂冈】艺术家成就的上帝之城


  
圣彼得广场,284根大理石圆柱,围成一个圆,在结构上与教堂的大圆顶相偕。在精神上,犹如彼得伸出的手臂,欢迎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这种博大深厚、气势磅礴的动感场面,将建筑与信仰,艺术灵感与教宗旨意,融合在一起,迸发出惊世骇俗的艺术感染力和无比强大的宗教力量。

这就是意大利人贝尔尼尼的非凡之作,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全能型的艺术大师。

  
【梵蒂冈】艺术家成就的上帝之城

【梵蒂冈】艺术家成就的上帝之城

 

【梵蒂冈】艺术家成就的上帝之城青铜华盖)


【梵蒂冈】艺术家成就的上帝之城

【梵蒂冈】艺术家成就的上帝之城圣彼得宝座)

圣彼得大教堂,初次来,基本上就是领略贝尔尼尼的卓越风采。

青铜华盖和圣彼得宝座,这是他的另二件杰作。

宏大的构建、繁复的修饰、澎湃的激情、绚丽的色彩,丰富的想象力、动感而轻盈的画面、健壮而刚毅的宗教人物……这些,就是巴洛克艺术。

 

【梵蒂冈】艺术家成就的上帝之城

《圣殇》,米开朗基罗23岁时的作品。

在技巧上,坚硬的大理石表现出人体的柔软无力,更不用说诸如丝绸、皱褶、肌肉、比例等,令人无法想象。

我感动的还不是这些技术上的精湛。试想,大师当年,一个年轻的初出茅庐的小子是如何震惊人才辈出的意大利的呢?关于耶稣和圣母的题材,被无数次演绎过。那些作品中耶稣都是刚强不屈的,圣母都是悲痛欲绝的。而在米大师的眼里,耶稣也是人,被强权和邪恶迫害而死,人体一样颓软,不管灵魂有多少伟岸。而作为圣母的玛利亚,是像一个平常妇人一般嚎啕悲戚,还是像圣母那般悲怆中不失平静,爱恨中愈加意志坚定。米开朗基罗以与年龄不相衬的成熟解读,表达了灵魂的高贵与精神的永恒,母爱的最高境界。或许这才是信仰的力量,才是圣殇最好的诠释。我想,这是对教义的深刻认识,也是米开朗基罗的真实和伟大,大师之所以为大师,从来与虚妄和流俗无缘。

但是米开朗基罗有一个遗憾,那就是在圣母胸前的绶带上留下了自己的署名:来自佛罗伦萨的米开朗基罗。后人为看到这一行签名而欢欣振奋,当年,大师却深深为自己的浅薄而后悔不已,此后,所有的作品无一署名。

站在这样的大师和这样的作品面前,你的渺小,无处安身。

 

 

【梵蒂冈】艺术家成就的上帝之城



【梵蒂冈】艺术家成就的上帝之城

【梵蒂冈】艺术家成就的上帝之城

梵蒂冈还有两件大师作品,天顶画《创世纪》和大型壁画《最后的审判》,在西斯廷教堂内。梵蒂冈可静观的太多,不论是热闹还是门道。

 

 

【梵蒂冈】艺术家成就的上帝之城

【梵蒂冈】艺术家成就的上帝之城拉斐尔去世前完成一半的作品:基督显圣)

 

一个与艺术之神同在的非凡国度。

上帝按自己的方式造人,艺术家以自己的方式成就上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