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箩筐总督”张人骏│其实很有能耐

 伟天英 2017-09-07

“箩筐总督”张人骏│其实很有能耐

引言:昨天我们讲到张爱玲的“二大爷”张人骏因为在两江总督任上遇到辛亥革命,在革命军的猛烈攻势下,坐箩筐弃城逃跑,被人传为笑柄,成为他终身难以抹去的痛处。他的这个举动也往往让人将他和那些懦弱无能的官员联系起来看待。其实,张爱玲的这个二大爷还是很有能耐的,跟一般的无能懦弱之辈还真的大大地不一样。

1.为官清正,政绩卓著

张人骏在地方上任职时,清正廉明,为民请命,不遗余力。他任山西巡抚时,高平县发生了一件杀人案。当地一个村民被杀,其妻李氏怀疑是自己的奸夫杀了自己的丈夫,就去衙门告发。县衙调查之后,居然把这个案件认定为奸夫淫妇杀死亲夫案,按律当事人都要被判死刑。可是李氏既不知情,又非同谋,还帮助县衙破了案,从情理上来说,不应当被处死。案子报到上级,泽州知府虽然知道当地对李氏的量刑过重,但并不替她申诉,只是将杀人犯的斩立决改为绞立决,李氏改为绞监候。山西按察使胡学良觉得这样不妥,就把这个案件呈报给了山西巡抚张人骏。

“箩筐总督”张人骏│其实很有能耐

钦定大清刑律

张人骏也认为李氏被判的刑过重,但是,案件已经被定性,大清律在那儿放着他也无法改变。这样的事对于一个巡抚来说,其实算不得什么大事。一般的官员,肯定就大笔一挥了结了,结果无非是多了一个冤魂,对他的官运什么的没有丝毫的影响。但张人骏不是一个麻木不仁的官场油条,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善良有良知的人。他不像许多官员那样,视他人的生命如草芥。于是,他一面把案件上报刑部,一面写奏折为李氏求情。最终光绪皇帝亲批将犯妇改为杖一百(杖记免),流三千里,挽救了李氏性命。

这只是他为官过程中的一件小事,但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人品。在担任地方行政一把手,治理地方的过程中,他还有很多造福一方的大手笔。1903年,身为河南巡抚的张人骏主持修建了著名的卢汉铁路黄河大桥;1907年,他担任两广总督时,主持修建了广州自来水工程和大沙头至九龙、深圳的铁路;1908年,他支持侨商在香洲开埠并亲临香洲参加开幕典礼,为珠海的繁荣奠定了基础;1909年,他出任两江总督。为便于中外人士庐山览胜,他与江西巡抚冯汝合商,同拨库银五万两,修筑了全长二十五华里的九江至莲花洞公路,成为江西省第一条公路;同年,他又在南京玄武湖修复湖神庙、湖公亭、大仙楼、观音阁、赏荷厅,重新对外开放,供市民游览、休憩;为了便于市民游览玄武湖,他还让人在南京城的神策门和太平门之间开辟了一道新门,筑新堤直通环洲,从此游玄武湖再也不用乘船、绕远路了。也是在这一年,经张人骏批准,江南财政局向上海西门子洋行订购了三台发电机,在南京西华门外的旗下街(今西华巷南段)建造了一家发电厂。尽管建发电厂的初衷是为了供给江宁将军府与两江总督府两个衙门的晚间照明,但电厂建成之后,发的电这两个衙门用不完。张人骏就让民众也跟着一起享受现代化带来的便利,允许他们购买剩余电力,南京市民从此用上了电灯。

他不仅在本职工作上勤勤恳恳,造福一方百姓,对关系国计民生的朝廷法令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1907年,清廷要修订大清刑律。修订《草案》主要是参照外国法律制定的,很多条款与中国的实际并不符合。比如:《草案》比照外国法律设立了决斗罪;规定完全刑事责任年龄以二十岁为起点;特别可笑的是,《草案》还提出,在刑法上外国君主皇族与中国帝室同等看待,若有危害不敬,科罪惟均;还将杀伤外国代表按杀伤自己长辈亲属之例处置。

在朝廷征求各级官吏的意见时,没人提什么意见。只有张人骏大胆上书说:“查中国闽粤江楚等省,只有聚众斗械而无两人决斗之事。既属欧洲盛行,自难保中国之民不无仿效,着为定律,未尝不可。然械斗乃现时所有,似未便不言械斗而专言决斗,仍宜明定械斗专条以警悍俗。”明眼人都知道,中国人最常见的是聚众斗殴或者宗祖械斗,哪像外国人那样常常个人决斗呢?这些制定草案的人连这个也要生搬硬套,丝毫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各级官吏也对此视而不见,真是够麻木的。只有张人骏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的阅读这些法律条款,思考它们的合理性、可行性,并向朝廷反馈他的意见。

针对完全刑事责任年龄以二十岁为起点明显太高的问题,张人骏提出“十六岁即为成人,再予减等过于宽纵,词条应删除”。最后一条,张人骏上书直言“今以外国君主大统领同于乘舆,外国皇族同于帝室,若有危害不敬,科罪惟均。非特中国臣民心理有所不安,即稽诸列代典章,似亦无此律法。夫尊君所以劝忠敬上,所以正乱,似未可内外无别视为同等。此律务当酌改或竟删除为宜。”同时,坚决反对将杀伤外国代表按杀伤自己长辈亲属之例处置。指出“今以外国代表等于父祖,若有杀伤即照此律处断。非独骇国民之视听,抑恐贻笑与外人。纵非谓其罪质相同,与以某律论者有别,而查其文义,实无殊科,恐不足以餍人心而昭法守”。

这些意见大都被清政府所采纳,甚至对当今法律的制定都有一定影响。只有决斗罪一条,修正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钦定大清刑律》仍然保留了决斗罪而无械斗罪。一百年过去了,《草案》所规定的决斗罪从来就没有在中国出现过,而械斗、打群架倒是屡见不鲜。由此可见张人骏不盲目媚外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杰出的政治远见。

2.维护主权、领土完整

除了敢于为民请命,在地方上政绩卓著外,张人骏在两广任职期间,还敢于与外强抗争,坚决反击英国、日本、葡萄牙等列强的挑衅和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着特殊的历史贡献。

“箩筐总督”张人骏│其实很有能耐

东沙岛

1901年,日本商人西泽吉次看上了位于南海北部海域的东沙岛,三番两次登上这座磷矿资源丰富的岛屿,盗取矿产资源。后来,他为了彻底霸占这个岛屿,集结了百余人将岛上的渔民赶走,并称这是块“无主荒地”,公然挂起了日本国旗,将其改名为“西泽岛”。

1907年,张人骏就任两广总督。当他听闻西泽吉次的恶行后,勃然大怒,立即与日本驻广州领事赖川交涉,强调东沙岛是中国的领土。赖川耍无赖,反问:“你说是你们的领土,怎么证明呢?”经过张人骏的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充足的证据。他向赖川指出:岛上曾经有中国渔民建的庙宇,西泽吉次虽然已经将这些庙宇尽数拆毁,但庙宇地基还在。他还指出:著名学者王之春著的《国朝柔远记》和英国海军海图官局编的《中国江海险要图志》,以及中国和英国出版的一些地图,都明确记载东沙群岛属广东省管辖,并非什么“无主荒地”。在铁证面前,赖川只能承认东沙岛确实是中国领土。1909年11月,日本人彻底退出东沙岛。

与此同时,张人骏让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船舰巡视西沙诸岛,每到一处皆勒石命名,鸣炮升旗,宣示主权。中国政府公布的南海诸岛中,有一块岛礁被命名为“人骏滩”,就是为了纪念张人骏派军舰巡视西沙群岛所立下的功劳。

澳门本是我国的一个港口。鸦片战争以后,葡萄牙通过《中葡条约》,获得了澳门的永居管理权。可是,葡萄牙人并不满足,他们还想在澳门以外大肆扩占领土。张人骏到任后,开始和葡方划界交涉。中葡澳门划界交涉持续了三年之久。澳门划界虽然交涉未果,却有利地粉碎了葡萄牙进一步侵占我国国土的阴谋。

除了勇于维护我们的领土,他还勇于维护我们的主权。1907年秋,一艘英国商船在广东梧州被劫,船上的一名英国医生被劫犯杀死。事件发生后,驻京英公使多次向清朝外务部抗议。于是,外务部下令严捕凶犯、优恤英医,同时迫于英国压力,将粤东、两江缉捕权交给英国人管辖。由于缉捕权问题乃一国主权,因此外务部的决定一传出,“粤人大哗”。张人骏立即上书外务部要求收回此权。外务部先不允准,张人骏奋争多次,最后终于迫使外交部收回成命。同时,英国军舰在前任两广总督周馥的同意下,多次测量惠州海面。张人骏上任后,立即照会英国领事,最终令其退出。由于张人骏是少有的敢于据理抗争外国列强的满清要员,令外国人对他刮目相看。当时的香港总督卢吉曾专程去广州拜见张人骏,其夫人亦同时拜见张夫人。这在当时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以致“粤人以中国有此体面外交莫不交誉。”

1908年春,日本的“二辰丸”火轮在广东海域走私军火,被广东海军当场查获。张人骏立即照会日本领事,按法律全部充公。日本船主百般狡辩,日本政府也以撤回使领馆人员要挟清政府。清外务部屈服于日本的压力,要求张人骏对查获日轮的有关人员撤职查办,对给日本走私船造成的损失照价赔偿。张人骏极力反对,全粤军民也群情激愤,迅速掀起抵制日货的运动,清廷只好不了了之。

张人骏还是近代教育的支持者。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的前身,还有香港大学的成立都与他的支持有关。他还在广州建立过一所无线电报学校,支持西医陈子光等人建立广州光华医学堂。此外,张人骏还成功的主持举办了中国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即南洋劝业会。

3.矛盾的他,悲剧的他

也许,如果没有后来政治上的巨变,张人骏的总督还可以更好地做下去。可惜,清廷已到穷途末路,历史的潮流不是某个人可以挽回的。张人骏身处历史剧烈变动的特殊时期,作为一个具有革新意识、现代眼光、民族气节而又忠于皇室的清廷重臣,历史以特殊的严峻把他摆在了特殊的转折点上。对生命的热爱让他不忍自残或者死于革命党之手,所以在革命党人攻入南京之前他用箩筐逃生了,但对于自己的这个行为他又自责羞愧了一辈子。1927年正月初七,“家无余财”的他在天津逝世,终年81岁。他死后,逊帝溥仪亲自到张宅吊唁,并谥名“文贞”,与李鸿章的谥号“文忠”相映成辉。

张人骏是爱国的,从他保卫东沙群岛就能得到证明;他更是爱大清的,因为在民国,一旦听到对大清不利的消息,他就泪水横流。但他在南京城,本可以用自杀来完成他的忠臣之名,却没有这样做。后来,溥仪给他谥号“文贞”,算是原谅他了,可他自己不能原谅自己。

“箩筐总督”张人骏│其实很有能耐

张爱玲

连他的侄女张爱玲也对他的二大爷是弃城逃跑的“箩筐总督”的事实难以接受,更别说他自己了。他是矛盾的,又是有血有肉的;他不是完人,但是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能吏。如果不是历史给他开的这个玩笑,也许他会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名臣。可惜,因为他人生的这个污点,《清史稿》没有给他立传。如果他在天有灵,也许会更加悔恨当初的选择吧?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张人骏更有人性,更接地气,你觉得呢?

文:云汐

本期编辑:云汐、雅鲁藏布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