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膳食的原则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要吃!

 xdd响当当 2017-09-07

  最近,《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两篇研究论文引起了很多人的探讨。而其中一篇关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的论文,更是让一种说(yao)法(yan)被广泛转发:多吃主食会死得更早,多吃油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膳食指南观点或被颠覆。

  

  这让食品行业和“吃货”不禁欢呼雀跃,认为以后可以放心吃香的喝辣的;一些提倡生酮饮食、低碳饮食的人也因此眼前一亮,自己平时的苦口婆心终于得到专业回应;而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多的应该是不安和疑问:真的要多吃油,少吃饭吗?难道以前培养的健康膳食习惯都错了?

  

  首先,小Pí要告诉大家,不要被那些博眼球、危言耸听的标题所误导。如果仔细去解读这篇论文,你就会发现,这个研究其实并没有什么颠覆,我们一直坚持的膳食指南才是健康的!

  1这个大型流行病研究分析了五大洲18个国家里135335名年龄在35~70岁成年人的饮食数据,追踪时间平均是7.4年,希望能展现出“饮食如何影响健康”的一个全球性视角。

  小Pí有话说:研究涉及的人群范围广泛,不同国家不光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不同,人种、气候、环境、医疗条件、社会文化习惯等会健康有影响的因素,也就不能排除。样本的多样化可能不利于得出可靠结论。

  另外,研究对象中来自南亚和东南亚的有4万多人,来自中国的也有4万多人。这其中,小学和中学文化者占81%,中等体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者占82%,显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低收入体力劳动者。

  大家可以对比看看,自己属于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因为,体力活动程度不一样,日常饮食的要求也就有所区别,不要随便就把研究结论往自己身上套哦~

  

  2受试者中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的那一组比最低的那一组,总体死亡率高28%。

  每天摄入4份左右(375~500g)蔬菜、水果和豆类的人,相较于每天食用125克以下的人,整体死亡风险降低22%,但再增加摄入量,风险不会进一步降低。

  小Pí有话说:一方面,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增加了死亡率;另一方面,蔬菜、水果、豆类摄入量高降低了死亡率。然而,无论蔬果还是豆类食物中,都富含碳水化合物。因此,若谈及对健康的影响,需要将碳水化合物做进一步区分,究竟是来自添加糖、精白米面,还是全谷物、薯类、杂豆类等,同时考虑食物的升糖指数(GI值)等。

  事实上,这项研究的作者也承认,他们无法区分研究饮食调查中的碳水化合物类型,而低收入人群日常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往往是精细米面。

  

  3脂肪供能比最低的组,总死亡率、非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脑卒中的风险都是最高的。脂肪供能比在24%~35%之间时,风险相对比较低。

  小Pí有话说:根据2015年出版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居民2012年平均膳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是55.0%,蛋白质是12.1%,而脂肪供能比已经高达32.9%。

  由此可看,我国居民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已经在研究的数据组最高行列。而且研究并没有证据显示,更高的脂肪摄入能有什么其他健康益处。

  

  健康膳食建议

  认真分析之后就发现,这项研究的主要对象人群是低收入、中高体力活动人群,他们的日常的膳食以粮食为主,营养摄入并不均衡。因此,研究结果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人群。

  

  然而,从这项研究我们仍然可以获得一些健康膳食的建议:

  日常膳食仍要保证多种多样的食物摄入,这是保障人体营养充足的基础。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奶、大豆坚果、油等都要均衡摄入

  碳水化合物作为人体最经济的能量来源,是健康膳食的必需品。但我们要尽量选择优质的碳水,多选择全谷杂豆类食物,经常补充坚果油籽类食物

  鱼禽蛋奶等含脂肪的食物也要吃,每天肉蛋150g,奶类300g左右,炒菜放的油量仍要控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