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道至简:真传一句话

 山清水秀心神怡 2017-09-07

力瑾

定是共法。其意是说:无论是何宗何派,真修行真实修实证的话,都要走修定这华山一条路,别无其他坦途可走。道家要修定,佛家要修定,儒家亦是要修定的。由此可见,修定对修行对实修实证来说有多重要了。那么,如何修定呢?

 

大道至简,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那么多道书、经书,千千万万本书,看似繁复多杂,其实说来说去,都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只是明白人少,不懂真传,以至于假传越来越多,千万本书都不止了。那么,在修定方面,那一句话是啥?那一句话就是《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指出的:“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这句话中,“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是真人才能做到的,不是开始修行之人可效仿的;”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是成为真人之后的结果;中间的“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修定的那一句真传。其要点有三:

 

【1】呼吸。

 

大家要记住一句话:大道至简,越简单的越是真的,越简单的越是最有效的。那些搞得很复杂很复杂的,要么是他自己还没真懂,要么是故意拿来忽悠人,骗钱骗色的。

 

修定,其起始点是呼吸。陈樱宁有言:“丹诀数十家,深浅各别,而下手处,皆不外呼吸作用。”呼吸,你说简单不简单,我想只要是个活人,谁不会呼吸。简单至极啊,阿猫阿狗都会呼吸。只要是个人,就得呼吸,每时每刻都得呼吸,谁不呼吸了,谁就死翘翘了。修定的起始功夫,就是简单的呼吸。

 

呼吸虽然简单,但里面的学问却很多很大,你可不要小看它哦。教人从呼吸入手修行,就是当年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安那般那法门”,也就是呼吸法门。这法门,可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教给他儿子罗睺罗修行的,你说这法门重要不重要!在人世间,父亲给儿子的总是最好的东西啊,虽然释迦牟尼是佛了,但他作为父亲,总不会将最差的方法教给自己的儿子吧,不说最好,至少是中偏上的好东西。

 

呼吸的方法很多,什么顺呼吸,逆呼吸,腹呼吸等等。这些具体的呼吸方法,在这不作重点讲,我重点要讲的是,呼吸的总原则。呼吸的总原则是:自然绵长。

 

自然,就是顺其自然,不做人为的改变,就是打坐时的呼吸和平时的呼吸一样,没有什么两样。平时你怎样呼吸,打坐时仍旧怎样呼吸。这一点很重要,有人将呼吸故意弄复杂,要怎样要怎样,光一个呼吸就忙得不得了。特别是人为的闭气,有人为了加快速度,尽快得道,就强调闭气,岂不知人为的闭气,对人的危害不小,弄出什么病来,你就自认倒霉吧。呼吸要自然,而你真正要做的是,观呼吸——“观照你的呼吸 吸气进来,呼气出去。有四个观照的点。静静地坐着,只是开始看着呼吸,感觉呼吸。当吸气进来时, 这是第一个点;然后吸进来的气到了某个时候会停下来,停止的时间很短暂,这是第二个观照的点;接下来,气转为呼出去,这是第三个观照的点;等气完全呼尽时,在它短暂停止的时候,这是第四个观照的点。”呼吸就是这么简单,顺其自然就可以了,静静地观照就可以了。

 

绵长,指的是我们的呼吸要尽量做到“细而长,缓而深”。有人马上有意见了,你上面不是说呼吸要自然吗,怎么到了这里又变成要“细而长,缓而深”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呵呵,我只能呵呵了。你没有切身的修炼过,又怎知这不是矛盾的?我们普通人的呼吸,一般情况是粗而短,不能细而长,急而浅,不能缓而深,但只要你按照自然呼吸去入静打坐,随着时间的延长,你的呼吸自然而然会慢慢地变得越来越绵长——“细而长,缓而深”——的。我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呼吸的“细而长,缓而深”,是自然而然地自己达成的,而不是人为地去刻意实现。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你就有出偏差的可能。

 

在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要讲一下的:观呼吸,练呼吸的目的何在?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这样做?答案很清楚,就是《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呼吸精气”。我们观呼吸,练呼吸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呼吸到“精气”。这可不是容易做到的哦。我们普通人平时的呼吸,呼吸到的是氧气,是浊气,而不是“精气”。“精气”,指的是精微之气,即真气,其最高标准是先天气,而不是后天的呼吸之气。要呼吸到“精气”,我们的呼吸就必须“细而长,缓而深”,否则你无论如何都是呼吸不到“精气”的。呼吸“细而长,缓而深”,其最终表现是怎样的?那就是胎息,像胎儿在母腹中一样呼吸,那时人的口鼻外呼吸基本停止了(当然啦,不是完全的停止,而是很长时间才呼吸一次),转而成为体呼吸,全身皮肤都在呼吸。能够胎息,已经是修有所成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炼成的。

 

【2】守神。

 

什么是神?“神,灵也”。在这里,指的就是心神,即我们平常讲的心灵,也叫真心、元神。守神,就是守住我们的真心,不让她被第六意识的妄心带走。事实上,守神守的是第六意识的妄心识神,我们利用来修的就是第六意识的妄心识神。原因很简单,我们许多人的真心元神看不见感觉不到,迷失掉了,能利用的只能是第六意识的妄心识神了。心猿意马,讲的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的妄心识神很不安分,时刻不停地在那里妄动,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一刻也停不了。守神,就是要让我们的第六意识的妄心识神,渐渐静下来,渐渐地习惯不四处纷飞的过日子。

 

我们的第六意识的妄心识神很好动,古人为了让她不动,想尽了一切办法。这就是八万四千法门的由来。有人想到在眼前放一样东西,如一尊佛像,或一根点燃的香,然后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东西上;有人想到身体的某一处,如腹部,或心脏,然后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一处上;有人想到用一种声音,如阿弥托佛,或南无观世音菩萨,然后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一声音上……看到这里,有人就明白了,这其实指的就是我们熟悉的“制心一处”,就是专心。

 

说到这里,有一点要特别指出来,这“制心一处”,要非常小心,尤其是守身体上某一部位的,如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等等,守得不当,会出问题的。男人守下丹田的话,容易遗精;女人守下丹田的话,会有血崩的危险,所以女人绝对不能守下丹田,而只能守中丹田。有人会说,那我守上丹田怎么样?守上丹田的话,容易高血压。实际上,正因守身体上某一部位容易出偏差,所以,佛家一般都不这样做,佛家守的一般是虚空——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虚空里,即鼻呼气将尽时停住的地方,也就是鼻前端那一片虚空。随着功力的加深,这一片虚空,会逐渐加大,最终变成一大片虚空,直到无尽的虚空。还有一种取巧的方法,那就是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全身的皮肤上,随着呼吸,观全身的皮肤随着一起一伏的呼吸。这方法,有也不易出偏差,一般不会有问题。

 

这样做,好处多多,一个最直接的好处,我们完全可以人人看得到,那就是身体健康。这就是《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的:“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样做,就是“精神内守”,精神内守的话,一个结果是“病安从来”,也就是没有病。这样多好,身体健健康康的。

 

这样做,其目的为何?答案很明确,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真心现,就是所谓的“妄心死,真心现”,就是过去讲的“大死一番”。

 

 

【3】若一。

 

前面两步,呼吸与守神,练好了,其结果就是这“若一”,让心神与呼吸合一,即心息合一。“若一”,就是合一。这合一,除了心息合一之外,还有身心合一,性命合一,天人合一等。在这里,我不讲这些具体的合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见拙作《天人是如何合一的?》。

 

在这里,我要讲的是:为什么要合一?《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意是说:道生一,一是太极;一生二,二是阴阳;二生三,三是阴阳配合;三生万物,万物是万事万物。作为万事万物之一的人,也是三所生。我们修行,其最终的目的,是得道,是成圣成仙成佛,是得解脱获大自在。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从万事万物,回归到生万事万物的三,再由三回归到二,再由二回归到一,一回去的话就是道了。一个人,要得道,首先是回归到一,也就是说的合一。合一,是为了最终的得道。

 

一,就是德一,就是先天一气。道,就是无极。合一,得道,就是与虚空一体了。这就是佛家经常讲的空。一个学佛的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将空时常挂在嘴边。而你要问一问那人,你这也空那也空,那你空一个给我看看,能不能将自己的身体空掉?空不掉的啦,摔一跤他照样会喊疼,生病了他照样会痛苦不堪发出呻吟声。如果一个人,能够将身空掉,就是一个实修实证之人,而不是一个嘴上空说之徒。要将身空掉,至少得做到坐忘。要做到坐忘,就必须做到气满全身,经脉全打开,经络畅通无阻。否则,你是做不到坐忘的。打坐的人都知道,稍坐久了,就会这里疼那里痒的,就是因为气不满全身,经脉没全打开,经络没有畅通无阻之故。

 

所以,放在修行眼前的最紧要的第一步目标,就是打通经脉,让经络畅通。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按照上面说的三原则,慢慢修炼吧。修行没有捷径,只能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走。别妄想顿悟,渐修才是正道。你可要明白,顿悟也是建立在渐修基础之上的,没有渐修的过程,是不可能有顿悟的。六祖慧能之所以能顿悟,那也是他有慧根之故,这慧根就是前世的渐修啊,哪有他哉!

 

 

 

 

 

 

 

 

2017/9/4-9/5

于笑笑居速朽斋

 

本文首发于力瑾的微信公众号:xiangcunyinju5311  欢迎扫码关注

大道至简:真传一句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