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是否有菜谱之类的书籍留传于世?

 秦岭之尖 2017-09-07

民以食为天,自古至今,莫不如是,无论是现代社会的吃货、老饕,还是古代特别有闲心、或是特别能接触到各地饮食的人(例如老是被贬来贬去的苏东坡),不但都能吃,也有很多能写的,即使自己不想写,也有人帮着写出来,只需一边吃一边做一边口述就行。所以,这类书籍,不但现在多,古代也很多。单是列举名字也就列举不完,何况还有许多隐藏在一些小说、传奇、演义里的不走寻常路的食谱。一路下来,几乎就构成了一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下面就只简单说一下我曾经接触过的几本古代菜谱吧:

《食经》

这本书传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叫崔浩的人写的,之所以是传说,是因为这本书全本并没有流传下来,只在各种流传至今的古籍中,偶然录入到几个方子,合成了大概有三四十个的菜谱,但也只是全书的一个部分而已。

这本书其实是崔浩记录他母亲及家族女眷做菜的一个合集,非常庞杂,而且深入细节,比如怎么做酸菜、怎么做酱,怎么做各种羹汤等等都有记述。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趁现在,一点一点的把自己家和亲戚拿手的菜整理出来,几十年几百年以后,后辈拿出来一看,那感觉,肯定不一般,要真能传到几百年以后,那估计也会成大家的经典了。

《调鼎集》

这是一本清人所作的扬州菜菜谱,属于从各处摘抄为主的手抄菜谱集。从手法到选材,从调料到点心制法,从江河鱼鲜到家禽、果蔬,分门别类的写,非常庞杂。有许多菜式,在现代的扬州菜中依然能找到。

《易牙遗意》

这本书的作者不确定,但绝对不是易牙本人作的。易牙这个人相传是春秋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厨师,被现代很多厨师奉为祖师爷,据说厨艺那是神乎其神的。不过,他最为出名的一件事却是“易牙烹子”。

《闲情偶寄》饮馔部

闲情偶寄这部书很有名,据说调鼎集的一部分菜谱就是取自它。但更为有名的是它的作者李渔,他不但写书(数量不少),还会编剧(戏曲),而且还能编辑,像是《金瓶梅》、《芥子园画谱》、《三国志》都曾经过他的手头校正或是改定,真个是才情爆表。所以把闲情偶寄当闲书来读,是很舒服的。

《随园食单》

清人袁枚的这本书,相较以上几本书来说,是更出名的,这一方面是时代离我们较近,一方面也是像李渔那样,有文采的人写出东西来,总会更能有意无意的突出渲染一些让人馋的做法和味道。这书单里,将当时杭州和南京的美食记载了个七七八八,包括某官家家厨善做某样菜,某处饭店特制某种酒食,某个寺庙里什么泡菜香飘几里,都有记录,并且都有做法。所以,这本书虽然是一个不会做菜的人写的,只是记录自己的听闻,但是这种记录,对于后人来讲,也是相当不可多得了。

下面这个黄芽菜炖火腿的方子,就摘自书中:

“用好火腿,削下外皮,去油存肉。先用鸡汤,将皮煨酥,再将肉煨酥,放黄芽菜心,连根切断,约二寸长;加蜜、酒酿及水,连煨半日。”

看到此处,你流口水了吗?

《饮膳正要》

古代菜谱,很多其实也是医书,这里面是医食同源的意思,哪些食材比较搭配比较养人,哪些食材相克需要注意,就直接写成菜谱传下来让大家知道,在信息不发达的古代,那是意义相当重大的。这些药膳谱子,传着传着,就形成了现代菜式里的黄金搭配。好多我们现在喜欢吃的东西,就是由古代名医、药师创作的,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饺子,传说就是医圣张仲景在救治灾疫的过程中发明的。

这本《饮膳正要》也是一位元朝医师所作,名字叫忽思慧。忽思慧在这本书里不但详细的记录了食物相反相克的一些情况,甚至还包括一些特殊时期的饮食禁忌,比如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等。

当然,即使是医食同源的菜谱,也并不都是加了药材的,很多其实只是利用食物之间的匹配作用,来起到作用的,有些所谓药膳就是很美味的。

忽思慧自己是蒙古人,这本书里就记载了许多草原民族饮食特色的菜式,其效用咱们就不说了,直接放出一个菜谱来馋一馋吧,这道菜叫茄子馒头,做法如下:

“羊肉、羊脂、羊尾子、葱、陈皮各切细,嫩茄子去穰,右件同肉作馅,却入茄子肉蒸,下蒜、酪、香菜末食之”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酿茄子?不过多用羊肉罢了,想想就香啊。

那么以此类推,《千金方》、《滇南本草》一类药书,也可以部分称为菜谱了。

专类菜谱的书籍还有《食珍录》、《醒园录》等等,另外还有一些书籍,比如明清小说、唐宋传奇、元杂剧里,也会有一些菜谱的描述,那就是直喇喇的馋人了,并且,仿佛更有一种魔力,让现代人跃跃欲试的想做来尝尝。这类书同样很多,我接触过、比较喜欢的有以下几本:

《东京梦华录》

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不但记录了当时汴京城(今河南开封)的街市繁华,还一整页一整页的列举市肆上的菜名、点心名,小吃等等,简直让人没法好好看书!有的食物,你看到名色,大抵就能猜到对应的是什么菜,怎么个做法之类,不过更多的,就无从揣测了。

《山家清供》

宋人林洪所写《山家清供》,有类似于“岁朝清供”的意境,记录的是隐居山人的日常饮馔,以素食为主,也有一些荤腥,比如河里捞的鱼,山上什么偶然碰到的野物晒成的肉脯干等等,起居散淡,饮食清淡,做人更淡,很多人喜欢的就是这种书里的淡。

《红楼梦》

红楼梦里的美食佳肴就不用我说了吧,最著名的那一个茄鲞,大家再瞅瞅怎么做吧:

“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当然也有清淡的清粥小菜,比如有一次宝玉生病,大概是感冒那一类的,不想饭吃,看到有人拿了茶泡饭吃,他忽然想吃了,就这几碟小咸菜,吃的西里呼噜。这一回合看的,也把我馋个够呛!

《金瓶梅》

金瓶梅里吃的也是很多,几乎通篇吃吃吃,而且更接地气。

这书里写人物,几乎都是由吃带出,由吃而更出彩,比如一个按照现代电视剧排位来说,连女5都排不进去的仆妇宋慧莲,就以"能以一根柴火棒,将大猪头炖的烀烂”的技能,抢去了女主不少风头。且看她是怎么做的:“(惠莲)走到大厨灶里,舀了一锅水,把那猪首、蹄子剃刷干净,只用一根长柴禾安在灶内,用一大碗油酱,并茴香大料拌着停当,上下锡古子扣定。那消一个时辰,把个猪头烧的皮脱肉化,香喷喷五味俱全。”

.....

食色食色,这本书,算是讲得透透的了。一本书看下来,全是馋下来的口水。

除了这些,一些地方上的方志、名人游记、诗词歌赋等等,也有相当多的菜谱记述,相当博杂。

如地方志类的《闽小纪》,成书于清初,就记载了很多福建福州地方饮食,有些菜名、食材名在现在的福州还能听到。

《浮生六记》

最后要把我很喜欢的浮生六记拿出来作结,这书里头不但散记非常有意思,就是偶尔提到的一些闺中饮食,也很出彩,虽然,只不过是腐乳、酱瓜之类的小菜,可是在看书的过程中,不由自主的会与作者沈复悲喜同时,移情作用不可免的发生,对这些最简单的咸菜也产生了感情,最难忘的是虾卤瓜。

沈复说他妻子芸娘“每日饭必用茶泡,喜食芥卤乳腐,吴俗呼为臭乳腐,又喜食虾卤瓜。”这两样东西都臭,沈复历来不喜欢,夫妻两人打趣了许多次,直到有一天,沈复勉强“掩鼻咀嚼,似觉脆美,开鼻再嚼,竟成异味,从此亦喜食。芸以麻油加白糖少许拌卤腐,亦鲜美;以卤瓜捣烂拌卤腐,名之曰双鲜酱,有异味。余曰:“始恶而终好之,理之不可解也。”芸曰:“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闺房记乐这一个章节,是很多人爱上《浮生六记》的开始。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怪道林语堂也忍不住要感叹“芸,我想,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图片整理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