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股不再“小即美”!小市值公司大扩容 警惕无业绩支撑者变仙股

 xxcd 2017-09-07
摘要2017-8-10 0:51:00
A股冷热不均的行情仍在延续。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9日收盘,两市总市值小于30亿元的上市公司共计306家,若剔除今年以来上市的公司和欣泰退,数量也有212家。而今年年初,市值在30亿元以内的公司仅15家。

A股冷热不均的行情仍在延续。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9日收盘,两市总市值小于30亿元的上市公司共计306家,若剔除今年以来上市的公司和欣泰退,数量也有212家。而今年年初,市值在30亿元以内的公司仅15家。

  市场分化之下小市值公司大幅扩容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随着A股价值投资理念的回归、市场风险偏好逐步降低,资金更加青睐防御性更好的大市值蓝筹股。在此背景下,代表大盘蓝筹的中证100指数年内涨幅高达16.73%,而代表中小市值个股的中证1000指数下跌11.72%。因此,小市值阵营的迅速扩容与这类公司股价集体下跌不无关系。

统计数据显示,上述212家小市值公司中,今年以来股价实现上涨的仅3只,分别为奥联电子、容大感光、天首发展,三者年内累计涨幅分别为102.43%、12.15%、5.40%。需要注意的是,前两者为2016年12月末上市的次新股。剩余的208家公司中(剔除长期停牌的*ST新亿),仅汇金通一家公司股价年内累计跌幅小于10%;而股价跌幅大于10%却小于30%的公司数量共57家,跌幅大于30%却小于50%的131家,跌幅大于50%的19家。

其中,上海亚虹股价由年初的79.78元(前复权),跌至目前的29.67元,导致其总市值从年初的80亿元,一路下跌至目前的29.67亿元,区间降幅高达63%。

随着股价的下跌,一系列“副作用”也随之而来,小市值个股的流动性不断在干涸。数据显示,上述212家小市值公司中,199家目前处于交易状态,其中188家公司8月以来日均成交额低于5亿元,其中29家公司8月以来日均成交额甚至低于1亿元。日均成交金额最大的商业城也不过10.42亿元。

对比今年一月份,同样这212家公司中,203家公司处于交易状态,日均成交金额低于5亿元的公司仅12家,其中最低的是恒通股份,日均成交金额为3.8亿元。

换手率方面,212家小市值公司中,51家公司8月以来日均换手率已经低于1%,而日均换手率大于1%小于4%的则有130家。

  业绩表现堪忧乃深层原因

从公司自身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小市值公司因自身业绩表现惨不忍睹,拖累市场表现,从而使市值不断缩水。

具体来看,212家小市值公司中,已有16家公司发布2017年半年报,其中*ST普林、吉林森工、凤形股份等3家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其中吉林森工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3639.26万元,去年同期为盈利5991万元。

另外,纳尔股份、宁波中百、汇金通、中通国脉、理工光科等5家公司今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理工光科净利润同比降幅高达84.91%。

与此同时,剩余的公司中,137家披露2017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从业绩预告类型来看,预减的13家、续亏的29家、首亏的8家、略减的21家,“预忧率”高达51.82%。

因此在A股投资者越来越重视上市公司业绩表现的背景下,诸多小市值公司业绩表现堪忧,难怪受到市场资金的“冷落”。

当然普跌之下,部分业绩表现较好的个股也出现错杀。统计发现,44家公司2017年半年报业绩预喜,但是年内股价累计跌幅超过30%。具体名单如下:

  A股仙股时代会来临?

此前A股存在“越小越美丽”的情况,主要源于制度红利。在严进严出制度下,小市值公司壳价值和并购重组优势更明显,数据显示,中国证券市场成立至今,合计有107家(包含B股)公司退市,若剔除上市不满一年的次新股,退市率为3.7%,年均约0.1%,正因为鲜有股票退市,因此A股壳价值稀缺。

一直以来,低价股被认为是市场处于底部区域时弹性极佳的股票,且具有安全边际较高的特点。小市值因子也被认为是“最强收益因子”,投资者奉行市值越小收益越高,市值越大收益越低的原则。

“巅峰的时候,A股壳价值甚至高达50亿,比自身的总市值还高,在并购重组新规以前,A股壳价值均价在30亿元左右,但目前壳价值估计只有10亿左右,而且IPO加速,新股发行数量大,导致A股壳价值不再稀缺,上市公司乌鸦变凤凰的几率就要小很多,没有了题材和故事,泡沫自然就会被挤出,小市值股票,在没有业绩支撑的情况下,投资者最好不要碰。”第一创业策略分析师向时报君表示。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则是,A股股价呈现两极分化状态,过去两年以来的经营业绩表明,很多小市值股票并未实现预期中的高成长,甚至一直处于亏损边缘,反而各行各业都呈现出龙头公司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市场资金扎堆进入,强者越强的马太效应,一些伪成长的中小公司股价持续下滑。

私募工厂秃鹫一期基金经理王代新认为,从长期看,不排除A股会出现像港股那样的仙股,随着市场监管趋严,垃圾股的壳价值将会失去意义,一些绩差股公司无法再卖壳,加上未来国内机构投资者的持续壮大,机构资金占主导地位以后,会出现类似香港那样成交极少,价格很低的仙股。

但时报君认为,A股要达到香港仙股的状态,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第一,因为投资者结构不一样,港股是机构投资者占主导,A股散户为主导,突然从一个炒作投机转变为价值投资理念,这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其次,香港所谓的仙股,基本上无实质性的业务,全靠财技,通过供股、合股之类的手段不断圈钱,相比之下,A股小市值公司还是有实际性业务,二者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中信证券投资经理巩振堂向时报君表示,未来两年,是一个价值回归,高估值泡沫消退的时间周期,小盘股可能会过分的低估然后再分化,好的小盘股继续高速发展,而差的高估的蓝筹股也会被剔除价值投资的行列。

(原标题:A股不再“小即美”,小市值公司大扩容,警惕无业绩支撑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