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损八益”是叫人节欲保精而非纵欲有术

 johnney908 2017-09-07

并且说:“七损”,是指“一曰闭,二曰泄,三曰渴(竭),四曰弗(勿),五曰烦,六曰绝,七曰费。”    

“八益”,是指:“一曰治气,二曰致沫,三曰智(知)时,四曰畜气,五曰和沫,六曰窃气,七曰寺(待)赢,八曰定顷(倾)。”


先贤追随者认为,“七损八益”的房中术说,最为荒唐,也最与“七损八益”的本意相违背,为了正视听,清根源,我想再来谈谈这个问题。  


 解释“七损八益”不能离开其所处的语境,因为离开了语境去解释一个单独的词句,很容易断章取义,混淆视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      

 看来,“七损八益”是事关人体的衰老的,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人体衰老的呢?  

《上古天真论》说,男二八,女二七,天癸始至,齿更发张,男八八,女七七,天癸竭而产育无,人体衰老。

《阴阳应象大论篇》也说:“(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这两段话所说的“天癸”和“阴气”指的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只要保持了“天癸”和“阴气”的充盈,就能使生命的旺盛,不至于早衰。那么如何做到?   

《阴阳应象大论篇》接着上面一段话说:“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这与《上古天真论》所说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是一脉相承的。     

反之,则会造成相反的结果,正如《上古天真论》所说:“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其中“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就是指不知节欲保精,这是造成“半百而衰”的重要原因。      


原来“天癸”也罢,“阴气”也罢,都与精气密切相关,如果说“天癸”是太极,那么肾中的真阴真阳就是两仪,精便是天癸之华,真阴真阳之用。

也就是说,天癸是生命的源头和原动力,而人之精(男为精子,女为血)是天癸之用,或者说,天癸是用人体之精来作为表现形式的。因此可以说,男子早衰必因精过用,女子早衰必因血过用。     


经曰:“精者,身之本也。”足于精者,其人多寿;穷于精者,诸邪蜂起,总之,人如果不知节色保精,纵欲无度则百病虚起,难终天年。这对男女来说都是一样的,男人纵欲伤精,女人纵欲伤血。


然而自古至今就有所谓採补固精之药和房中之术,不知误了多少人的性命,岂不知男女交媾必扰其肾,外虽未泄,精已离宫,及泄真精数点,阳随萎之而溢出,就如火之焰烟,岂能够再做薪柴?而竟然有人把“七损八益”冠以房中术来传播,这不仅是对经典的亵渎,而且是误人子弟伤人性命,罪不可恕。


经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能知道“七”之损,“八”之益乃是天癸所致,知道了“天癸”是生命的源头,而注意节欲保精,不致使天癸过耗,就是知道了养生之道,就是“知之者强”,做生命的强者,就能愉快地“尽终其天年”。这才是古代圣贤要传达给我们的真实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