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今课堂教学中 出现了一种可怕的“病”

 thchen0103 2017-09-07

如今课堂教学中 出现了一种可怕的“病”

课堂的“多脂症”不是难在我们不知道,而是难在我们舍不得,所以,课堂的舍得需要教学的勇气和教育的自觉。——周卫东

当今的课堂,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课堂,出现了一种可怕的“病”,那就是“构思过头”。

一次大型活动中,笔者观摩了一节青年教师的课,内容是四年级的《角的度量》,执教者花了大量的时间体现所谓的“数学文化”:追寻量角器发明的时空轨迹,描摹远古时代的生活场景,挖掘编者的所思所想……。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在我看来,小学的数学教学真的没那么复杂,说白了,就是以知识学习为载体,而对学生进行的日有所进的思维训练和轻松快乐的数学实践,仅此而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构思”学生“不需要什么”与“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同样重要!如果不厌其烦地硬是给予学生并不需要甚至是反感的东西,则可能导致学生对教师越来越疏远,因而,这种教学热情恐怕只是自作多情,教师的良苦用心也就难以转化成学生有效的发展。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需要,不把学生不需要的东西硬塞给他们,才是最大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需要。

平常,很多中年教师在不断地提醒年轻人:课堂比你想象的复杂得多,于是,年轻教师的目光也变得复杂起来;很多老年老师在退休之际告诫青年教师:课堂比你想象的要简单得多。但是他悟出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可怜的教师,一生都在“构思”中度过,添加了多少破灭、纷乱和耗费。

如今课堂教学中 出现了一种可怕的“病”

法国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朋友送给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红色睡袍。他非常喜欢,穿着它在家里找感觉。他发现家具的风格有些不对,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家具终于都跟上了睡袍的档次。然而,他越想越觉得不舒服了,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指挥了,甚至是胁迫了。

“狄德罗效应”给我们一种启示:对于那些非必需的东西尽量不要。因为如果你接受了一件,那么外界的和心理的压力会使你不断地接受更多非必需的东西。“狄德罗效应”也普遍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原本就已经属于“简单的复杂”,足以让教师为教好书费尽心思,说其“简单”,因为课堂只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与知识的交流,说其“复杂”,因为教师难以搭准学生的思维与认知的脉搏,从而难以使用相同的教育方式与学生心心相印,难以使用相同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息息相通。学生的不同、环境的不同、内容的不同甚至教师的不同,种种“不同”是教育教学复杂的最大变量。然而糟糕的是,除了这种教育本身的“复杂”之外,教育教学的复杂还更多地来自外加的形式,人为地让教育教学更加复杂,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

如何才能摆脱“狄德罗效应”的羁绊呢?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智慧或许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学生怂恿苏格拉底去逛集市:“师傅,市场上有很多好听的、好看的和好玩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东西应有尽有,您去逛逛吧,您一定会满载而归!”第二天,苏格拉底看着大家说:“此行我很大的收获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苏格拉底说:“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比如最好的房间,就是必需的物品一个也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啊!当我们为课堂的精彩而拼命“添砖加瓦”的时候,“有效性”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故而,著名特级教师杨九俊提出“洗课”的理念不无道理,他认为:“教师应该时刻牢记我们的课是给学生上的,学生需要的才是课堂需要的,学生不需要的也是课堂不需要的,有效的教学往往很简单,没用的一点不多。我们的课堂需要洗去一些无关的东西。”所以,要警惕一种心理怪圈:课堂的“多脂症”不是难在我们不知道,而是难在我们舍不得,所以,课堂的舍得需要教学的勇气和教育的自觉。

作者:周卫东 江苏省特级教师


图片来自网络

2+是青少年教育一站式服务APP。同时提供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最新最热的教育资讯,发掘教育/文娱圈的意见领袖与达人好物,分享个人经验、共享资源平台。让万千家庭与社会、学校彼此连接,让家长教育之路不再孤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