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h0ping 2017-09-07

1.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人民阶级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2.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经济上:封建土地占有制占主导地位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3.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营私舞弊,贪污腐败。

经济上: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增多,地租剥削,赋税征收,人民生活疾苦。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万马齐案。

军事上:军力衰弱,军备废弛,军机荡然,不堪一击。

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与世隔绝。

4.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美国、法国等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上。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厂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

对中国的威胁:使中国沦落为列强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与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5.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虎门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条约》

6.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旅顺大屠杀、义和团、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7. 通商口岸

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为通商口岸。

《天津条约》又开放营口、烟台、台湾、淡水、南京、汉口等10个口岸。

《北京条约》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成为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地,并控制口岸的工商、金融业,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

8.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旧保持,阻碍了中国现代化、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的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在政治、文化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的很缓慢、力量很薄弱。

5.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地区经济、文化、政治发展极不平衡。

6.在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以及官僚主义的压迫下,农民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

9.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

1.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

2.把持中国海关

3.扶植、收买代理人

4.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5.享有领事裁判权

10.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3.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11.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

1.宗教进行侵略活动

2.为侵华制造舆论

3.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

12.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

产生: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

两部分: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3.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

形成:外国资本在广州、上海等地经营近代工商业,以及洋务企业中产生了一大批工人。

同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特点:

1.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和剥削,待遇差,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劳动条件差,毫无政治权利,革命性最强。

2.人数虽少,相对集中,集中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行业上主要集中在采矿、纺织、面粉、铁路等行业,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先进的思想。

3.主要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便于形成工农联盟。

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1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主要矛盾。

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对抗外敌,阶级矛盾降到了次要地位,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二是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地主阶级对人民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方式反对封建政权,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1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16.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7.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台湾人民与总兵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18.为国捐躯的清政府爱国将领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江南提督陈化成以身殉国,北洋舰队统领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等人以身殉国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19.林则徐、魏源与睁开眼睛看世界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坚持主张严禁鸦片,抵御外国侵略以外,赞成正常的对外贸易。魏源在林则徐编成的《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来抵御外敌侵略。

20.严复与“救亡口号”

严复在《救国决论》一文中响亮的喊出了“救亡”的口号。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康有为提出中华民族面临着成为“笼中之鸟,釜底之鱼,劳中之囚”的危险,要求中国人民要发愤自救。

21.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失败的原因

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开始了争夺殖民地的狂潮,也开始了瓜分中国、灭亡中国的罪恶阴谋。

失败的原因:1.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2.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3.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2.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

2.经济的落后

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最根本的原因。

23.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先进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1.林则徐严禁鸦片、赞同正常对外贸易

2.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学习外国先进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来抵御外敌

3.严复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呼吁人民的危机意识和民族觉醒意识

4.康有为疾呼中华民族面临:“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的危险,要求中国人要发愤自救。

5.孙中山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