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百年前的中国|图鉴

 天空勇者 2017-09-08

EYEONHISTORY


  影像  

20世纪英国著名版画大师伊丽莎白·基思曾于民国初期来到中国,那时的中国到处充满新与旧的碰撞和融合,深深地吸引了她。于是,在她记录此次旅行的百余张画作中,有四十多张都在描绘民国时期的中国。


让我们跟随伊丽莎白·基思的画笔感受一下民国时期鲜活的风土人情和强烈的新旧交替。


北  京

我在北京的第一次短途旅行就在外国领事馆附近, 非常有意思。


有一天, 我乘着苦力拉着的黄包车慢悠悠走在这条街上。 我看到了一个小妇人, 她穿得很暖和, 提着一个桶。 她走过一家面包店, 这家店卖那种在油里浸过的、 特别好吃的麻花面包,还卖圆碟装的各种好吃的。 我眼看着那个小妇人敏捷地把两三碟吃的装进自己的桶里, 然后快速离开。 


看到这一幕, 我和拉车的男孩都笑了。 我冲那个小妇人开玩笑地喊道:“你这个淘气的小老太太, 真有意思! 偷东西是不对的, 快回来!” 听到我的声音之后, 妇人回过头, 看到我们俩正在笑。 被当场逮到, 她的表情特别有戏剧性, 拉车的男孩简直都笑弯了腰。 发现我们俩并非真的要对她怎样, 小妇人就假装看天, 然后左顾右盼一番, 装作不明白我俩在笑什么, 脸上的表情特别无辜,之后就加快脚步走了。


德胜门外的夜晚

民国时期北京德胜门外,夜晚闪烁的登过映照着结实的墙壁。


街上夜景

店铺门前条幅飞扬,货摊上摆着各色瓜果,硕大、橙红的柿子每一个都有成串的葡萄那样大。


紫禁城城墙外

红色的城墙已经有一部分斑驳脱落,城墙外有对话的母子和路过的人力车。天空中恰好飞过一群鸟。


热闹的大街

热闹的大街上,有人赶着驮满货物的骆驼赶路,有人驾着马车经过。装满货物的木板车,一人在前面拉一人在后面推着缓慢前进,孩子们好奇地看着外国画家,仿佛从画面里我们都能听到熙熙攘攘的声音。


玩鸟的小孩

打扮成老虎模样的孩子,正在玩鸟。


抱布老虎的小孩

一个抱着布老虎的小男孩坐在椅子上,背后是中国传统的格子窗。


穿法衣的喇嘛

高高的黄色帽子使用上号的骆驼绒毛做的,没有光泽。帽子顶部缝了一撮毛,硬邦邦地束在那里,像个鸡冠子。


上  海

因为那段时间外国租界里熙熙攘攘的尽是车流, 当然也有数不尽的黄包车。有这么方便便宜的交通环境, 生活自然特别简单轻松。


这里的黄包车夫也会使那些惯用的伎俩。 比方说你打赏一个汗流浃背的车夫, 本来还以为他是个新手, 结果他却熟练地把硬币偷换成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又旧又破不足值的旧硬币。他会咬一下那个旧硬币, 然后扔在地上, 捡起来再咬一下, 然后可怜兮兮地看着你,求你给他一个新的好的, 就像在说:“你看这个都坏了。”如果你无视他, 他就会大喊大叫, 一直跟你进到旅店里。


一天, 我急急忙忙地走出旅店, 心里想着不能让我的模特久等。 结果十几个车夫等在那里要载我。 我跳上最近的一辆, 结果其他的车夫都生气了, 咆哮了起来。第一次拉我的那个男孩喊道:“你是我的顾客, 小姐, 我的!” 抢了男孩生意的那个车夫没有载着我撒腿就跑, 第一次拉我的那个男孩揽回了他的顾客。 


穿旗袍的女人

上海身穿旗袍的女人。流行的烫发和精致的妆容,表明新时代的女性更加追求自我,与身后封建时代的女子画像形成鲜明的对比。


老妇人

老妇人非常传统的装扮,额头上的皱纹很明显。笑得十分安详。


茶馆

备受欢迎上海人民的茶馆生意很好,通往茶馆的“之”字桥上,人来人往。


苏  州

在这里逛商店很开心, 店员都是些体面人, 也很有礼貌。 每家绸缎店都有大概二十多个年轻的店员, 他们用旧式中国礼仪来招待你。 虽然我们语言不通, 但沟通得却很好。


茶馆里的杯碟样式都很好看。 那里还有一些大而精美的盒子和木椟, 里面装着各种奇珍异宝。 银器店和锡器店就更漂亮了, 里面卖金属的烛台、 各种各样的吊灯、 寺庙里用的花瓶、 杯盘刀叉等等。 这些器具设计巧妙, 绝不单调。 就算只是为了逛专门售卖演员戏装的店铺, 也值得专门来一趟苏州。


家禽店里只卖鸭子, 一排排的鸭子, 没有别的, 这一点也蛮有意思。这些鸭子都被刮了毛, 光溜溜的, 呈褐色, 脑袋上穿着孔, 挂在那里。


苏州最具吸引力的还是那些飘在每家店铺门口的绸缎条幅, 上面一般印着店名。 阳光下看条幅上金色的字, 特别漂亮。


紫藤桥

石拱桥红色的架子上爬满了紫藤,紫藤上吊着一串又一串紫色的花。桥上人来人往,桥下木舟穿行。


雨中的阊门大街

下雨天阊门大街依旧热闹,大人孩子撑着油纸伞走在大街上,没有撑伞的人也在淡然地挑选商品。


姐弟俩

在民国时期,父母忙着生计,大一点的孩子就负责照看自己的弟弟妹妹。


春色

柳树刚发了新芽,人们换上了轻便的春装,拱桥和河岸石壁上生出一块一块的青苔。挑着木桶、抱着娃娃的人从桥上经过。岸上有一个人在用水桶取水。


刺绣女工

妇人和女童一起手工完成一幅刺绣。她们靠刺绣过活。妇人一遍刺绣,一边把裹过的小脚放在铜暖炉上取暖。


在船上生活的一家人

一条小船要住上一大家人,穿上偶尔会传出没睡着的孩子的哭声、妇女说话的声音,还有男人低沉的嗓音。


香  港


花市

摊位上各种各样的鲜花竞相开放,买花的人停停看看,两个人抬着轿子上的人在人群中走过。


海港夜色

陡峭的山仿佛是从海里冒出来的,山腰上建了很多民房,都亮着灯。岸边停泊的船密密麻麻,破旧的船帆上打了许多补丁。


本文摘自

《西洋镜:一个英国艺术家的远东之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