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击考点】五年级第1单元 课内阅读 内有自测卷

 马行田间 2017-09-09



导语

本单元包含四篇课文:《窃读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主题为“我爱读书”。


考点

本单元阅读的常考点:

1.理解标题含义;

2. 赏析优美的词句;

3. 理解句子含义。


第一单元

【直击考点·阅读】讲解视频



【配套单元试题获取方式】

1.分享推文到朋友圈并截图

2.将截图发送给公众号,并回复“阅读1”即可获取



单元详解


一、《窃读记》

这篇课文我们要紧紧把握下面这三个考点:

第一,理解标题含义,

第二,赏析优美的词句,

第三,理解句子含义。

 

考点一:理解标题含义

何为“窃读”,作者为什么要“窃读”?作者怎样窃读呢?

一说到“窃”,就容易联想到“偷”,但本文中“窃读”的“窃”是“偷偷地”的意思,指的是作者小时候因为渴望读书,却无钱买书,所以只能在书店读书而不买书。

本文以“窃读”为线索贯穿全文,以窃读的经历为主要内容,并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将“窃读”的过程和滋味具体化,以表达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之情。

 

考点二:赏析优美的词句

本篇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这里重点赏析两句。

第一句: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本句中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将“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一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

第二句: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文段中一系列的动词,既写出了书店顾客之多,让小小的“我”颇费周折才能读到书,又写出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心情急切。

 文段中还有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暗喜”“啊!”等词句,写出了作因没被发现而可以继续读书时的开心,和作者发现了魂牵梦绕的书时的惊喜。

 

考点三:理解句子含义

作为本单元重点学习课文,本篇课文中有许多需要细细品读的句子,常考点为以下三个句段.

第一句: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本句通过“我”假装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的对比,真实地写出了“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无比高兴的心情,表现出“我”对读书的喜爱。

第二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快乐”的是“我”感受到了书籍带来的智慧和快乐,“惧怕”的是“我”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而遭到训斥和驱赶,这句话概括了窃读的复杂感受。

第三句: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这篇课文我们要紧紧把握下面这两个考点:

第一,理解标题含义,

第二,理解句子含义。

 

考点一:理解标题含义

课文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指的是什么?

本文题目表面上与二人名字密切相关,“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羡林,结合二人的身份、谈话内容来看,我们会发现,“小苗”还意味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需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

 

考点二:理解句子含义

第一句: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

“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正课以外的书,季老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生动形象地和苗苗交流童年读课外书的情景,鼓励苗苗多读书。

第二句: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季老引用鲁迅先生的话,是为了告诉苗苗要写好文章,靠的是多读书,而不是说最可靠的是看课外书。

第三句: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指的是全面透彻地理解和领悟。“三贯通”指的是“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这句话是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文理兼备的综合型人才,才能适应21世纪发展的需要。

 

三、《走遍天下书为侣》

这篇课文我们要紧紧把握下面这三个考点:

第一,理解标题含义,

第二,赏析优美的词句,

第三,理解句子含义。

                  

考点一:理解标题含义

课文以“走遍天下书为侣”为标题好在哪儿?

“走遍天下”意思是走遍世界,“侣”指的是同伴,作者在标题中毫不犹豫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以书为伴侣,享受阅读的乐趣,度过漫长孤寂的旅程。本文以“走遍天下书为侣”为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阅读的热爱。

 

考点二:赏析优美的词句

本篇课文语言优美,尤其以修辞手法的运用为特色,这里重点赏析三个句子。

第一句: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本段话中,前三句为三个连续的反问句,后一句将书比作成朋友和家。运用反问,加强语气;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书与爱书之人感情深挚,充分表达出了对书喜爱。更重要的是,朋友常常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从来不会生厌,以此说明书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第二句:你会选择哪一样?似乎很难作出选择。如果你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这一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在常人难以做出选择的问题上,作者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的喜爱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第三句: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书比做成自己熟悉的朋友和故地,表达出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考点三:理解句子含义

第一句: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

这段话是作者对自己读书方法的介绍,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作者由思考内容到品味欣赏,再到寻找新知,最后总结收获,具体延伸了作者所提出的观点——“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读书方法。

第二句: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这句话是作者在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书不是枯燥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

第三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一样,性格不一样,所以即使是阅读同一本书,每个人因角度、观点不同,得出的结论、获得的感受也不同,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用自己的方式阅读,将一本书读透,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将书中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我的“长生果“》

这篇课文我们要紧紧把握下面这三个考点:

第一,理解标题含义,

第二,赏析优美的词句,

第三,理解句子含义。

                  

考点一:理解标题含义

课文以“我的‘长生果’”为题,结合文章开头的一段话——“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进行分析理解。

“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这里指营养极其丰富。把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我”成长的精神粮食,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形象地说明了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考点二:赏析优美词句

本篇课文中的比喻句十分精彩,我们选取重点的三个句段进行赏析。

第一句: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美好,使人感受到少年时代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第二句: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的欢快音符的乐章。

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比作“画页”“乐章”,与上一组比喻“像蝴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照应,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第三句: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课外阅读的积累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基础,从而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对本单元的课文及考点进行一个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