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发布

 whd991 2017-09-09

干货满满,值得收藏!

报道专家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周华东教授

记者丨会议报道组 KK

来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一年一度的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重点学术活动,也是展示我国神经病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学科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9月8号,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办的第二十次全国神经病学会议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

随着影像学检查与脑血管介入技术的发展,对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观察越来越全面细致,与病理学诊断越来越接近,相比之下临床诊断却显得过于简单,治疗原则不明确,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分类与原则。

8月,众所期待的《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正式发布,作为执笔者之一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的周华东教授,在今日“神经血管介入与血管病变”的分论坛上,就共识内容带来了精彩解析,以下是医学界小编的整理的重要内容,与各位读者分享。

01

头颈部动脉硬化的分类原则

1. 根据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典型病变的发生发展经过4个阶段:第一是脂纹期,脂纹是动脉硬化的早期病变。第二是纤维斑块期,脂纹进一步发展、演变为纤维斑块。第三是粥样斑块形成期,动脉内膜表面可见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第四是继发性病变期,包括: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

易损斑块包括动脉斑块部分Ⅲ期病变,也被称为不稳定斑块。临床上超声和CTA可检测到的斑块大部分为易损斑块,易损斑块的及时有效诊断与治疗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 根据病变部位:颅内或颅外

· 颅外动脉粥样硬化:①颈动脉内中膜增厚;②颈动脉斑块(包括劲动脉钙化斑块、颈动脉溃疡性斑块、颈动脉斑块内出血、颈动脉附壁血栓);③动脉狭窄或闭塞:颈动脉下肢或闭塞(包括颈动脉窦部狭窄或闭塞、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包括椎动脉V1段、V2段、V3段狭窄或闭塞)、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头臂动脉狭窄或闭塞。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①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或闭塞;②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包括大脑中动脉M1段、M2段、M3段狭窄或闭塞);③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④椎动脉V4段狭窄或闭塞;⑤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⑥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

3. 根据动脉斑块性质分类

根据动脉斑块性质分为动脉钙化斑块、溃疡性斑块、斑块内出血、斑块附壁血栓。

4. 根据动脉狭窄程度分类

根据动脉狭窄程度可分为轻度狭窄(50%以下)、中度狭窄(50%-69%)、重度狭窄(70%以上)。

如果存在2处以上大于50%的动脉狭窄或闭塞,可定义为多发性头颈部动脉硬化。但是诊断应标明动脉名称、狭窄程度、狭窄或闭塞的动脉支数和左右侧,例如,多发性头颅部动脉硬化(4支):左侧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严重狭窄、右侧颈动脉颅外段中度狭窄、左侧椎动脉颅外段闭塞。

实战演练

怎样报告颅内外动脉斑块与狭窄?

图1:左侧椎动脉严重狭窄

图2 颈动脉窦部严重狭窄

图3:颈动脉窦部溃疡性斑块伴严重狭窄

图4:多发性颅内外动脉斑块与狭窄

图5:其他不易分类的病变

02

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原则

1.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治疗原则

继Framingham危险因素之后,美国心脏病协会将颈内动脉内中膜增厚作为脑梗死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写入指南(Ⅱa)。

推荐意见:①对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建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饮酒等相关危险因素(Ⅰ级推荐,A类证据);如果血脂在正常范围以内,不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Ⅲ级推荐,D类证据)。②对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如果近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Ⅱ级推荐,B类证据)。

2. 颈动脉斑块的治疗

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仪他汀类药物为主,其能通过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防止新的动脉斑块形成,但不能消除已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推荐意见:· 对于颈动脉斑块患者:①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建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饮酒等相关危险因素。②对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会斑块伴狭窄50%以上者,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无论血脂是否异常,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使LDL-C控制在1.8 mmol/L以下(Ⅰ级推荐,B类证据)。③对于颈动脉斑块伴狭窄50%以下的患者,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血脂在正常范围内,可根据斑块的稳定性和用药的风险效益比个体化考虑是否选用他汀类药物治疗(Ⅲ级推荐,D类证据)。

· 对于颈动脉斑块患者,如果近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建议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参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Ⅰ级推荐,A类证据)。

3.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推荐意见:①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建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与吸烟、饮酒等相关危险因素(Ⅰ级推荐,A类证据)。②对于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建议参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Ⅰ级推荐,A类证据)。③对于颈动脉狭窄的颈内动脉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的治疗,建议参照《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介入诊疗指南2015》(Ⅰ级推荐,A类证据)。

4. 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血脂在正常范围内是否应该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仍存在争议,目前国内外尚无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而抗血小板治疗对颅内动脉狭窄没有治疗作用,但对颅内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有预防作用。

推荐意见:①对于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建议建议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等相关危险因素(Ⅰ级推荐,A类证据)。②对于有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建议参照《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③对于症状性颅内动脉中度狭窄(>70%以上),在药物防治无效时,对介入手术风险较低者,可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建议参照《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介入诊疗指南2015》(Ⅲ级推荐,C类证据)。

专家简介

周华东 教授

周华东,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擅长应用治疗脑出血,脑梗塞和脑炎等危重病症,擅长脑血管病介入手术,先后获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0项,发表论文数百余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