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的革命: 三视角无痛多重读书法

 喜乐盐泉 2017-09-09




读书非常重要,无人会否认这点!但是,对于如何'读书'却讨论不多。


1.  读书的对比本质是什么? 即什么行为是读书,什么不是?是不是只要用眼睛看和用声音读一本书就叫做读书呢?显然不是!那么‘读书’的定义是什么呢? 


2.  读书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具体地进行有效读书呢?这个问题看似容易, 实则困难!各种各样读书的方法有否一些共性呢?


3.   读书的分布视角有哪些内容呢? 即读书所产生的影响和价值是什么呢?读书行为和读书行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下文为几次微信群分享实录的总结。由杨恩立原始记录、华小明初步整理。)

                              


1.引子:回顾‘无痛多重读书法’


祝彦波: 


力盼已久,终于邀请到三视角理论专家王博士进群和大家分享。其人学贯中西,遍读中西文史哲数理化等领域经典、定律与延展领域体系,融会贯通,进行统一归纳,形成三视角思想理论,可应用于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科学研究等各通识及应用领域,让我们从纷繁芜杂的知识汪洋里,直指事物本质。


只需三个角度,对过往所学进行归纳整理,通过三视角层层分解,就可找到解决问题的落脚点。


虽然从广州之行听您讲课到湘潭学习才短短一个月,从三视角理论的结构到商业模式创新解读,再到企业员工职业模式分解,到个人事业模式的创新,都给了我个人在过往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上全新的重构和补充完善!



王德生: 

谢谢您的大力支持!  和大家分享一点: 我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读书的时候,在导师公司工作,目睹很多企业管理的问题,当时非常想替老师解决如何管理员工的问题。


可惜一直没有发现智慧的思维模式,几乎所有的管理模式终究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一直到英国留学,到新加坡工作,都在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


祝彦波: 

那么您当时发现的管理问题是什么呢?


王德生: 

当时的问题就是公司的知识分子很难管理。知识工作者的管理非常困难:加了薪水,过几个月,问题重来。我当时也被提升为研发经理,发现金钱不能解决管理问题。


于是,我整个博士期间都在读心理学的书,虽然专业是计算数学。我们公司的几个博士非常难管理,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老板是台湾人, 他说,管理你们几个博士比起管理自己厂里5000员工还要难。我当时就是想弄清楚,怎样才能激励知识分子去有效工作,而且是朝着共同目标工作。这就是内心的问题,不只是物质的问题!这就是德鲁克的研究课题:如何管理员工!


祝彦波:然后就开始研究人?


王德生: 

对! 我从2003年就开始每一天看关于人的书,几乎所有心理学派的书都读了:


心理分析学、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人本心理学。2015年,我在南洋理工大学还作过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的讲座!


祝彦波:您从数学跳到了心理学,跨度好大!


王德生 : 

这个跨度就是依靠读书解决的! 但不是乱乱地读书。我从不同视角研究人的内心。2015年的讲座内容还包括几大宗教信仰和心理学的关系。准备那次讲座让我足足读了100多本心理学的英文书!我用三视角把现代心理学派组织起来。


我们学校的藏书非常丰富,我用拖箱借书,一次拖几十本。你们知道我是怎样读这一箱子书吗?


麦蕊: 不知道,王老师,您怎么读的!?

 


王德生:

当时,我发明了无痛多重读书法。什么意思呢? 无痛就是不求甚解,不要一开始就死拷问不懂之处!


麦蕊: 可不求甚解,不仔细拷问, 就会记不住,记不住怎么办?


王德生:

一开始不要太快进入细节,也不要去记。我自从大学毕业后,读书就从来不记的!现在我要求我儿子学习也不要去刻意记忆!


祝彦波: 我们都是从记忆过来的,后来有理解记忆,可对如何理解的方法见仁见智。


王德生: 

我读书的目的就是要忘记东西。现在我就是尽量忘记,使自己忘记!


祝彦波: 既要看又要不求甚解又要忘记,有意思!?


王德生 :

只有忘记细节,你对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系统建构才能不断地上升!


祝彦波:有同感! 我们做产品开发时用结构性思维。


王德生 :

我们读书的缺陷是记得太多。从而只见皮毛,不见整体!


麦蕊:抓主干!


王德生:那么‘多重’是什么呢? 猜测看看?


麦蕊: 再抓枝桠,再看树叶? 

由主到次,然后再横向比较?

先整体再细节再整体?


祝彦波:

树及树周围的环境?

归纳,与分解,就如目标分解用WBS法?


王德生 :

告诉大家吧!我首先会把20本书的封面读一次,大概10分钟。封面的介绍很重要。作者的名字,其他人的介绍和评价都是整本书里最为重要的。


读完之后,我就会有一个大的框架了。但是我从来不去记忆的,我采用自然记忆法!


 


麦蕊: 自然记忆法又是什么呢?


王德生:就是能自然留下的,不需要刻意去记忆的,一定是重要的!因为有些内容在这些书里不断重复,自然记忆法就自动帮助我找到了最为重要的一些东西。如果主动去记忆就会产生问题,就有可能会把不重要的当成重要的。只要你不是死记的,这个不要费力气。


然后,我在前面的20本里选最为重要的5本开始, 读这5本书的前言。


大概一个小时看完,看不懂的不要花很多时间去思考。接着就是看目录。这样其实是对比视角的模糊学习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就是对这五本书的具体阅读。要仔细读,但是遇到理解困难的地方,不要思考过多,直接放过。只要你不深入思考那些很困难地方,一本书两天可以读完的。 读完第一本书,你就会发现你有一个大致的框架。


第一本书给你留下很多问题,很多地方你不懂。没有关系的!你接着读第二本书。怎么读第二本呢? 第一本要读得尽量快。读第二本时,很多第一本的问题就会自动解决。


祝彦波:为什么是五本,而不是三本?


王德生 : 

这是个人经验总结。我们需要了解不同作者的多样的视角。三本书的视角容易重合,因为很多书是互相抄的。根据经验,我一般选5本。


第二本书的阅读可以加快速度。凡是第一本讲过的,就可以加速。 只是从第二本去发现第一本留下的问题。这个多重阅读是受计算数学里的一个多重网格算法的规律启发的。 


如此,进入第三本,四本,五本。五本总共大概一个月时间就能完成。读完后,对一个领域或者一个主题就有基本结构的把误。


读书保持兴趣最为重要,而且要明确读书目标。就是目的是什么?至少五本书,才有变化,才有意思,一本书是枯燥的。读完五本,就要进入专题研究阶段,选取一些难的问题,到其他的15本书里去寻找答案。就是前面5本书留下的你不懂的问题,这就是问题导向读书法。


我曾经研究进化论,想弄明白进化论是科学还是信仰,就花了三个月时间,阅读了50多本专著。


祝彦波:要改变读书习惯,去深度读书与思考,您提供了有效方法!

 


王德生 :

一般我是三个月读完一个学科,然后进入创新阶段。这样读完后,就可以到网上进一步学习该学科最近的发展。


今天,我们有了三视角方法论, 我的读书法又有进一步完善,那就是:

三视角无痕多重读书法, 即读书三视角:

1.三视角读书是读书的对比视角;

2.无痛读书是读书的变化视角;

3.多重读书是读书的分布视角。


记得让孩子多读书,但不要像我们从前那样地读书!而且不要直接告诉他们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让他们自己思考判断。


我们这些人很早就被灌输什么是对的,所以缺少批判精神,缺少好奇心,也没有联想精神。这就是创新思维的主体三视角, 也是读书的时候需要具有的:

1.好奇心

2.批判心

3.联想心


祝彦波:是的。虽然被限制告诉对错,外面的行为是一张皮,而内心叛逆得不行。大多数人的一生就这么过来。如果保护好孩子的三颗心,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最好的帮助,我们每个人都可顺着我们的天赋去完善我们自己。


王德生:

对!各有上天的不同恩赐,我们的任务就是发现发展完善和应用各自的长处。


祝彦波: 

每个人一生的事业模式会遵从天赋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发展,苹果是苹果,香蕉是香蕉,各自使命各自完成,心安各自想要的幸福!


王德生 : 对!下面我们正式进入三视角无痛多重读书法这是读书的革命!




2.基础预备:三视角方法论入门


王德生: 谁能告诉我什么叫做'红'色?


杨柳: 太难了!是一种视觉体验给出的分类?

麦蕊: 颜色是人类命名。如果人类把红色统一命名为绿色,那它就是绿色的。 

宋冬杰:是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被定义为红。


王德生

当然是人类命名的,但不是随便的定义, 这样就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视角考虑。


祝彦波

视觉体验的事物分类有很多种。我百度一下发现:红色,可见光谱中长波末端的颜色,波长大约为610到750纳米,类似新鲜血液的颜色,是三原色和心理原色之一。这是从对比视角来说的。命名应是基于某一种共性。


敏: 甜或红,起初是没有定义的,由人类视觉或味觉,与绿、苦区分开来的一种名称词而已,对吗?




王德生: 要明白'定义'的意思, 我们先探讨一个单词。大家知道'intellect'是什么意思吗?


祝彦波: 智力。

麦蕊: 百度:名词,逻辑思维领悟力,智力高的人,才智超群的人,理智,有才智的人,理解力。


王德生:  

Intellect=intel   lect;Intel=inter= between(二者之间);Lect= choose(选择)。


祝彦波: 在……之间选择。


王德生: 所以智力就是把二者区分;智力就是对比区分事物。对不对?


麦蕊: 哇!有一种说文解字的感觉!


王德生: 所以智力就是认识事物的对比视角的能力!


祝彦波: 是的,区分有分析分类之意;通过对比来分析分类。


王德生:对比视角就是对比区分事物。对比视角发现事物的什么?

恬恬: 本质。

土家人:  与其他事物进行区分的特征。

麦蕊:所以红不是绿。


王德生:   但是红,这个特性有个具体显现范围,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红色。 任何颜色都是有一个显现范围的。当我们说苹果是甜的时候,甜这个特性也有一个变化范围。所以我们需要第二个视角来描述这个变化范围和具体显现。这个是什么视角呢?


标杆人生: 变化视角  !?



王德生:  对,这就是变化视角! 变化视角告诉我们去认识事物的特性的具体变化范围和具体个例显现。如果思考没有变化视角,就是犯机械主义的错误!谁能找到一个事物的某个特性没有变化范围吗?


祝彦波: 没有。

恬恬: 找不到。

宋冬杰: 物理的测不准原理说明了一定找不到。


土家人:  水温100℃?

刘春明(c8wh): 死亡?


王德生:  死亡是很难精确定义的,有模糊地段。 同样,水温100度也是无法准确定义。基本上我们找不到一个概念没有模糊区域。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所有概念都是有模糊地段的! 所以变化视角也是绝对存在的。不仅是认识的误差,而且是事物自身的变化特征。


在我们的认识事物中,对比视角和变化视角足够吗? 为何事物的特征具有变化的具体显现呢? 我们能否从对比和变化视角回答这个问题呢?显然不行!


恬恬: 不够。还与环境、处境等相关。

标杆人生: 还需要看处境。


王德生:  我们用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 何时你吃西瓜会感觉到不甜?


标杆人生: 吃完蜂蜜和糖果。

土家人: 吃完糖。

恬恬: 当我吃完一个很甜的甜点后。

麦蕊: 吃了比西瓜更甜的。

宋冬杰: 吃更甜的东西后。

张美丽: 吃了比西瓜更甜的东西后,发现西瓜不甜。



王德生: 所以第三个视角是分布视角。就是事物和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对比和变化视角的认识。或者说,认识对比和变化视角,不能离开事物和处境里的其他事物的关系。


所以,三个视角:对比变化分布同等重要,互相需要,互为条件! 有了以上的准备,我们可以正式进入应用: 读书的三视角。




                         3.三视角读书 


三视角方法论说,认识任何物体事情理论,都需要从对比变化分布三个视角去认识!


今晚的研究对象是:读书。所以我们必须明白:

1.读书的对比本质是什么呢? 即什么是读书,什么不是读书?读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必须明白读书的各种具体表现,即不同的读书方法,读书内容,读书目的等等。


3.读书的分布视角,即读书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关系,也有读书和读书的关系。


祝彦波: 读书的本质是通过书籍提升自己了解事物的能力。

恬恬: 读书的对比本质就是:学习知识。

梦里水乡: 读书的本质就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

土家人: 读书的本质是增加认知。

麦蕊:  读书的本质是通过阅读,系统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完善个体已有的知识体系。

标杆人生: 获得知识,补足和提升自我。

宋冬杰: 通过对书内容的了解,与作者在思想,意志,感情上有交流。



王德生: 一本书有三个视角:作者,文本,读者, 缺一不可。没有读者的书是书吗?


标杆人生: 没有读者的书叫纸质文档。

梦里水乡: 不是,没读者这本书就没有意义了。


王德生: 文本表达作者的什么?


土家人: 人生观,价值观。

恬恬: 情感、意志、思想。

张美丽: 思想。


王德生: 作者是个生命体,读者也是,所以二者交流,共享彼此的什么?


张美丽:作者传达书中信息,读者获取书中信息。

恬恬: 情感、意志、思想的交流;建立和完善个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标杆人生: 情意。


王德生: 

这就是读一本书的目的,共享彼此的'心'的一部分,互相影响彼此的心。

抓住这个就能解释很多不同的读书现象。


心的三视角是:

1.心的本质是真善美

2.心的表现是理智情感意志

3.心的分布是信望爱!


不同的书,在真善美三个方面有侧重。比如数学书,侧重于什么? 真!其他的视角比较淡化, 但是不能没有。一本美学书又不一样,小说也会不一样。 


侧重即表现的重点不一样, 是因为人的需求不同,适合不同人的内心渴求。因人的偏好与关注点不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侧重的视角,认知世界就有了差异。


所以读书的对比视角是不是三视角, 与作者交流'心'的三视角:真善美?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只是读书的'真',即与作者共享'真'。而真也是三视角的, 即知识论的三视角: 规范视角,处境视角和主体视角。所以读书的对比视角的‘真’,就是知识的三视角。 


善和美也是三视角的,即伦理学三视角和美学三视角。所以读书的对比视角即本质, 就是读三视角:真善美,即作者的真善美。而真善美各自也是三视角。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关注于读书的‘真’的三视角,即‘知识’的三视角,而对善和美的三视角所花的时间很少。


如果主要是知识的三视角,那么读书,就是掌握和建构关于这个事物的三视角,即在你的现有知识结构里找到或者建构关于这个事物的三视角结构。下面我们主要讨论读书的’真‘的视角,而把'善'和'美'的视角放在以后的文章里讨论。


所以,读书的目的就是去抓三视角!比如读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就是去抓管理的三个视角:

1.管理企业 (管理的对比本质);

2.管理管理者(管理的变化视角);

3.管理员工(管理的分布视角)。





祝彦波: 

每一本书都在讲事物的三视角,就是侧重点不同。因为人的关注点和偏好不同。不要成为偏执或局限或执着的人,尽量去了解完整的世界。这样,这个人才是完整的,终于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了!


王德生:有的作者会强调某些视角,或者只是讲某两个视角,因为他觉得第三个视角不需要讲,或者对于读者来说是显然的。


作者的‘真’是主要是通过理智思考来与读者共享,但是‘真’也是和情感和意志的三视角有关的。所以我们也需要和作者的情和意去共鸣,才能真正明白作者的理智,即与作者在‘真’上共享!而理智,情感,意志都是三视角的.


所以完整的关于‘知识’的读书需要抓理智的三视角;情感的三视角;意志的三视角。我们通常只有理智阅读,忽视了与作者的情感和意志的三视角交流。


比如小说阅读,就不能只是理智,需要情感阅读,这个对于指导孩子阅读,比如读画本最为重要。所以,读书的本质就是去抓三视角,或者补充建构三视角。 这个就是读书的对比视角! 


那么读书的具体不同的方法,就是具体如何去抓三视角, 去建构三视角。根据读者的不同知识结构,就有不同的方法。如果发现缺少某个视角,一边看可以一边补进去。


或者对于不同的文本,使用不同的抓三视角的方法。或者对于不同的作者,进行相应的变化,这个就是读书的变化视角。这个变化视角的核心叫做:无痛读书法


总结:读书的三视角革命:

1.读书的对比本质:三视角;

2.读书的变化视角:无痛法;

3.读书的分布视角:多重法;


所以完整的读书需要抓:

作者理智的三视角; 作者情感的三视角;作者意志的三视角。 从而明白作者内心的真(善美)的表达和与读者的互相交流, 在读者内心产生信望爱。 所以有作者,文本,读者三视角的进一步解读:


1.作者的内心:真善美三视角。

2.文本的具体表达方式:理智情感意志三视角。

3.对读者的影响:信望爱三视角。



         4 读书的变化视角:无痛读书法


王德生:

上面我们学习了读书的对比本质就是读者和作者交流真善美;具体方式就是通过文本以理智情感意志三视角具体展开,即交流的具体方法是理智思考,情感外现,意志活动。交流的结果是作者的内心得到真善美的饱足,从而和作者建立一种关系,就是信望爱。


美都是三视角的,理智情感意志也都是三视角的,信心希望爱心也都是三视角的。 所以读书的对比本质就是三视角。


很多人不愿意读书,觉得读书很痛苦, 那么读书的痛苦是什么意思? 那种痛苦的感觉是什么? 当你读一本书觉得痛苦,到底在你的内心里发生了什么呢?


文颖姐妹:  读不懂时,最痛苦。

敏: 读完一本书至少要花好几天甚至更长时间?读了后面忘了前面。



王德生: 读不懂是什么意思呢?读不懂和忘记了前面有关系吗?

青蔓:不明白作者表达的意思。

标杆人生: 没有找到文本的三视角 !


王德生:  读不懂为何会痛苦呢?


标杆人生:  不能和作者产生共鸣。

梦里水乡:  读不懂是因为读完,发现它与自己没有联系,没有帮助。

文颖:  读不懂有:不明白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不明白具体概念所指。读不懂作者想要表达的。痛苦在于读不懂还要读下去,自己不能进入作品世界。

标杆人生: 与作者的情感,理智,意志不同时,产生冲突。

祝彦波: 读不懂是因为超过了自己的能够认知的范围,是我们没有接触过的,和过往的积累不能连接的。


王德生: 大家想想读数学书的痛苦!

文颖姐妹:  数学书读不懂时,只是一群无意义的符号。


王德生:

其实读不懂和想不通是一样的痛苦!读懂了,就是想通了!我喜欢中文的'想通'二字,大家说说'想通'是什么意思?


祝彦波: 嗯,不通则痛,想得流畅,没有问题存在。

彭泺频:  读懂了,就明白结果的过程,不累,而且心里更愉快。

标杆人生: 明白,没有理解上的障碍。


王德生:  那么这个'通'是什么意思呢?


文颖姐妹:  明白了,理顺了事物之间的关系。

祝彦波:  知识能够形成通道与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是一致的, 可以用来解释和证明。



王德生:  '通'是不是两个事物之间建立联系?


彭泺频:  是的!

标杆人生: 分布视角,彼此之间有关系。


王德生:  

桥通了,火车通了,电流通了,那么'想通了'是什么意思呢?  想通了,就是把两个事物的联系建立了。那么这是哪两个事物呢?  再思考一下,我们理性思考的方法有几种?  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这些推理是不是建立两个事物的一种关系? 或者两个知识点的关系呢?


所以想通了,是不是你的三大推理都没有问题了? 数学里想不通,通常是哪种思考出问题,过不去? 数学想不通,就是演绎过不去。什么想不通,就是归纳过不去呢? 归纳过不去,就是发现了反例,或者书里的样本不够,以偏概全。 


那么什么情况下,类比过不去呢? 类比过不去,就是需要的类似特性不存在。 就是事物之间的需要的相似不存在。


那么三大推理和事物的对比变化分布有何关系? 演绎是从哪个视角运动到哪个?  当我们从事物的对比视角运动到变化视角,建立联系,就是演绎推理成功了,就没有思考的痛苦! 那么归纳呢? 就是从变化到对比。那么类比呢? 就是从分布到对比和变化。


那么什么叫做想不通,痛苦? 那么什么叫做读不懂,痛苦?


天佑中华:想不通就是找不到从一个视角到另一个视角的通路。所谓痛则不通,痛则不通。 


王德生: 

所以想不通,读不懂,就是找不到通路,将事物的三视角的某两个联通。那么对付读书痛苦的处方是什么呢? 大家一起开处方吧! 


文颖姐妹:

用三视角思考的方法建立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 当我们把文本的事物的三视角结构顺利建立了, 就是无痛读书的成功。



王德生: 这是目标! 也是符合读书的对比本质。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找到具体方法去建立文本的事物的三视角。什么方法呢? 大家需要应用三视角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问大家: 有没有惟一的读书方法或读书模式吗? 没有!


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读者, 需要不同的具体方法, 但是总的原则和目标是一定的!  就是要建立一个三视角, 在你的知识结构里建立一个新的三视角, 或者把现有的找出来。这样,不同的读者,读同样的文本可能具体的读法有些变化。


如果你的知识库里已经有其中的某一个视角, 那么你需要找另外两个。如果你完全不知道, 那么就是重新建造一个三视角。也就是你读书的目的就是去建立这些缺少的视角。


比如读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 怎么读才能建构三视角呢? 一个方法就是自然读书法, 我已经讲过, 没有痛苦, 但是无效率。就是不去记忆,读不懂就放过。读懂了的就是自然建构了三视角的某些视角。但是这种收获不大。你需要多重读书来补足, 就是读很多本。今天我们当然不能这样读。


我们应用三视角无痛读书. 自然读书也是无痛建立三视角,但是效率低, 因为缺少主动方向。所以我们有新的改进:

1.读书的目的是建立三视角;

2.而且是主动的目标。


如何开始呢?  首先要通过下面两个活动建立一个模糊的三视角:

1. 我们可以从书的名字和封页知道书的讨论对象;

2. 然后可以自己思考一下,是否明白该事物的三视角。


比如看到'管理的实践', 看完封页应该自己思考: 管理的实践的三个视角可能是什么呢? 不要急于看书的具体内容, 要整理一下自己明白多少, 即在自己的知识结构里,关于该事物的三视角认识是什么。然后才进入书的目录, 根据目录思考, 哪些内容是属于哪些视角呢? 


当然你是无法从目录完全明白书的讨论对象的三视角的。所以你需要进入前言, 进一步细化你的猜测。


然后你才开始阅读正文。这里使命明确, 就是找各个视角的内容。正文的阅读又分各个视角的细分。这样读书就是主动的, 有些内容可以暂时忽略。因为是主动寻找,就不会有痛苦, 因为不是被动的读书。


这样读完一本书,不能算完全读完, 因为细节没有完全阅读。但是一个粗粗的三视角已经建立。然后可以再读,就是补充三视角的细分, 补充细节, 两次,三次,......每一次都会越来越清晰, 根本无需刻意记忆。


至此, 我们完成了无痛读一本书, 但是留有问题, 因为一本书可能不够。我们不能要求作者一定按照三个视角平衡写作, 这样写也是没有意思的。不同作者在不同视角会有侧重。此时我们需要进入多本书的阅读,  进行视角的进一步补充, 丰富和细化。接下来我们讨论多重读书法, 即读书的分布视角。



       5.读书的分布视角:多重读书法


读书有痛苦, 因为读不懂; 读不懂就是读不通, 读不通就是视角之间不联通。也就是对比变化分布不联通。所以无痛读书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事物的三视角。


根据个人的知识结构的不同进行建构,就是主动阅读,有目的的选择就不会有痛苦出现。根据自己的原有三视角基础去完善建构,就不会想不通。


但是有时一本书并不能完全找到你需要的视角,还有如何有效找到呢不能一次进入细节太快, 否则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所以我们要应用分布视角,采用多重读书法。


我说过要准备5本书, 问题是如何通过5本书,快速有效建构事物的三视角?  五本书是几乎同一领域的,讨论同样一件事物的。多重方法,就是要多层次反复阅读。具体怎么做呢?我第一次讲过, 那次是自然阅读法加多重法,那么现在就是无痛法加多重。


第一步是,花10分钟看5本书的封面介绍, 找出五本书讨论的主要事物,找出共同事物。


比如,读德鲁克的五本书,那么看完封面后, 就会得到一个粗略的主体:企业或组织的管理。那么从不同的封面你可能得到一些粗略的视角,比如一本告诉你企业管理的本质是什么,一本可能告诉你管理的具体任务。


然后你可以再花一个小时, 读读五本书的前言,这样可以进一步细化你的视角构造。但是,不要去仔细思考,要保持一种到此为止的心态。但要明白一些细节的视角需要进入书的主体才能真正明白。


五本书的前言读完,那么可以阅读第一本了,此时你要选择哪一本开始。


当然是阅读比较容易的书, 而且书也不能太长,书也要比较全面一点的.这样你就可以采用无痛法进行阅读,一次不要太细节,你的目的是建构,不是去理解书的每一句话,就是你是去寻找视角补充的。


所以可以快速阅读。这样第一本读完,你的三视角建构一定会完善一些。但不要期望一本书就能完成,你需要进入第二本,凡是已经属于三视角结构的就可以加快,新的内容就思考如何连接。这样第二本比第一本快,读完后,就进一步完善你的三视角结构,读到第三,四,五本,就可以进入更深一层的三视角建构。


这样五本读完第一次,就要自己画一些三视角层级图, 看看哪些缺少。第一次阅读只是整体结构,就是完成前面三层就够了。然后再读第二次循环, 第二次就是补充阅读了, 就是补充不足的视角, 或者视角交叉的,和形成三视角层级结构.阅读法也是不求甚解,是无痛法。


最后第三次就是批判性阅读,就是发现作者哪些没有讨论,自己创造性补充,或者从五本以外的其他书补充. 还有要与其他领域的知识进行类比创新思考,解决难的问题。


文颖姐妹:我一般要读懂才满足,和老师的不求甚解法,背道而驰啊!


王德生:

读书的目的不是建立三视角, 而是应用建立的三视角,去解决问题,这一步很重要的。只有不断地应用才能丰富你的三视角,书里的三视角只是一个部分。


比如阅读德鲁克的管理学,你要去读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生态学,组织学等等。把你建立的管理三视角和其他的三视角建立关联, 这样你建立的管理三视角才能稳固下来, 否则容易忘记。比如我会把管理三视角和圣经里的主权三视角,领导三视角进行关联和类比。


这样各个三视角结构互相钩在一起, 形成一个更大的三视角系统。当然这个就是各个学科之间建立关联,很重要的,也是创新的能力体现。


祝彦波:

读书的三视角革命的三个问题是读书法运用的层层递进的关系么?


王德生:

是的! 层层递进! 三视角建构越来越细化!


祝彦波

读书的三视角革命

1.读书的对比本质:三视角;

2.读书的变化视角:无痛法;

3.读书的分布视角:多重法.





王德生:这样的书,越读越薄,最后就可以扔掉了。大家可以首先实践简单的,然后慢慢地深入。


现在我们讲得都是书本, 一个人也是一本书,所以读人也应该用如此的三视角方法。这样我们完成了读书的革命,如果您能学会和坚持下去,一定会受益无穷。我现在可以一个月进入一个新的学科,就是通过如此的阅读!


这个读书的革命其实也就是我们学习的革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读书为主动读书,变接受式读书为建构式读书。


这个对当今信息塞满的网络环境,最为重要。否则,一天过去,你就在垃圾堆里游啊游啊,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不知不觉就被污染了。教育也是如此,变灌入式教学为主动建构式学习非常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