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英租界始设于1860年,是外国在天津设立最早的租界。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宝士徒道(今营口道)。这就是所谓的“原订租界”。
此后,英租界又经过三次扩张:中日甲午战争后,英国擅自将租界自海大道扩张至墙子河(今南京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将原美租界并入英租界;不久,又继续将租界扩张至墙子河外。至此,英租界东临海河,南沿马场道至佟楼,西至海光寺大道(今西康路),北沿宝士徒道与法租界毗邻,共占地六千余亩,是各国租界中最大的一个。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英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收回。
2010年3月起,天津市开始在原天津英租界以解放北路为核心,对泰安道及周边地区的历史街区进行修缮并建设配套建筑,形成泰安道小白楼英式风情区,该工程于2011年正式完工。小白楼地处原美租界(1902年后并入英租界),由于这一地区住着一些早期开辟租界的洋人,便有各种各样洋人的店铺出现,并渐渐营造出一个商业区来。小白楼的一些店铺的外墙上,往往还能依稀见到历时久远,斑驳殆尽的英文店名或广告。小白楼欧式风情街的完工,预示着天津又有了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以上文字均来自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