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馆叙事

 昵称2472300 2017-09-09
     
 
云馆是盛文运的书画别署。从常识角度来看,指的是高耸入云的馆舍。盛文运家在渐江河畔的小区顶层,抬眼即可望见山水回环的风光佳景。他临案习书,对景绘画,也许就是受惑于东汉建安七子之一的应瑒名篇《正情赋》里的句子:“气浮踊而云馆,肠一夕而九烦。”盛文运在名片和书画作品中,不动声色地铭上了“云馆”的字样。
    这也难怪,他祖籍在江西临川,那儿曾诞生过大政治家王安石,还有大戏剧家汤显祖。一生痴绝之处,无非是高寒极简的神韵。盛文运暗暗地自我期许。他在徽州浸润得久了,自然懂得新安画派的辉煌名声。当他想写字或者画画,眼前就会出现一个坐标:他知道摹写别人是一种基础准备,而独居高点才能一览群峰。他少年时候读金庸武侠小说,从中看到了东方不败和令狐冲那两种高端的境界。盛文运揣测,生活可以设计,艺术当然也可以构造。跳出纤弱的模仿,找到自己落笔的依据。这样他建筑书画的“云馆”。
    盛文运瞄准了明末清初的书法家王铎。王铎有古典的书法精神,但又不拘泥形态。王铎取法二王,师正门而不走旁道。从历代书家精品里研习而过,王铎在用墨与运笔中大胆求变,以方折起笔,就是以近似90度的直角顿笔入纸,如苏东坡写《寒食帖》,笔墨钢性十足,行笔速度很快,线条在运行中简单明快,粗细变化爽利,收笔顺势而为,透过线条组合,使笔画成为一个个独立的线条单元,跳跃性地形成呼应。乍看单字线条粗细变化不大,放在整件作品中,粗细对照,宽窄随和,产生了节奏变化。盛文运或许领悟,这就像喝酒,既可慢斟,也要豪饮。我们有一次到休宁,面对盛情的东道主,盛文运在浅饮几盅之后,主动地站了起来,以逾三两的杯子,连续对敬,使主人惶惑地诺诺坐下。
    当然还有一个多情缠绵的盛文运。上海开世博会的时候,我们组团前去,住的地方叫“上海故事酒店”,离外滩不远。每次出门,盛文运和“女朋友”十指相扣,形影不离。带队的领导说,盛文运“牵手”太感人,有点馋人的样子啊。壮实的盛文运戴着近视眼镜,透明的玻璃后面是一双朦胧的眼睛。话说回来了,盛文运习书作画,究竟怎样百结千回,闯出天地,也许我们要衍伸一下,讨论他的艺术精神。
    盛文运自幼酷爱书法,青少年时期听说谁谁字写得好,都赶紧的上门拜访。在对书法艺术的研学上,他遇到了当代书家林散之先生在徽州的弟子朱开霖。能够同那些写有所得的人讨教,盛文运感到临书如灯下取影,需依形随势,循规蹈矩。开始的时候,即使看似有个人风格,字也写得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但那都是没有多少个人底蕴来支撑。他惶惑失意,寻求转变。但他知道,临帖与创作才是决定书法艺术风格发展的决定因素。盛文运从书法格局的平正演化到险绝,技巧几经转换。书家王铎曾言“恨古人不见我”,盛文运心怀同样的感触。书法艺术强调崇古学古,“宗晋”才会是有源之水。学书要善于在矛盾和差异中求得统一,疏狂不可怕,无根才恐怖。盛文运习字,临帖关照,感悟点、线、面的完美运用,笔势强化,动静融合,他感觉这就像唱歌,韵律起伏的时候, 声音抑扬顿挫,形成了线的飘逸美感。
    盛文运生于1967年,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面对我的时候说起他是从爱好起步,从工厂车间辗转走进艺术的世界。盛文运师承李刚田、刘文华、陈天然、李百忍等名家高手,1988年河南书法函授院研修生班毕业,书画篆刻作品30余次获全国和省级大展奖项,作品散见于全国各级专业报刊,《书法报》及《安徽电视台》等媒体数次专题报道,书画作品被安徽省文史馆、赖少其艺术馆、黄山市博物馆等单位收藏。他说很多评论他作品的人称:盛文运国画山水以气势磅礴、古朴苍拙见长,豪放、洒脱的艺术个性与凝重而又流畅的笔墨技巧相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书法流畅潇洒、遒劲大气,以情韵见长,于温籍中显灵动,于文雅中见刚强,总体上注重气势与节奏,精细中显风骨与笔墨功利,能以韵带情,以情动势,境界亦在其中。他说的时候语气淡淡的。但我知道盛文运本人并不满足。我到他家去玩的时候,一位学生正在他画室里读书习字。我问盛文运书画家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他领我走进画室,指着贴满墙壁的习作跟我说,就是这样不断地揣摩不断地练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