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画报书画课堂】视频 | 喻建十 · 书法技法讲座(十四)

 飛谿 2017-08-20


节奏(中)

  一、节奏的展示(下)

  我们要探讨书法的节奏性,不妨从结果来溯其缘起,或许更有助于我们领悟到个中妙谛。

  图一、图二分别是明代张瑞图、王宠的草书作品,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二人所表现的节奏类型明显不同,前者使人感到紧张急促,如激流之湍湍;后者使人感到舒缓自然,似溪水之潺潺。其总的节奏曲线可以如图三所示。

  再看同时代王铎的作品(见图四),感觉就又不一样了。它虽不像前者那样节奏段落划分较长,但其节奏变化也是错综交织的,使人感到一种惊涛裂岸般的冲击力和不可名状的动荡感。打个比方,张瑞图和王宠的作品尚属单声部的齐唱,虽也可以达到完美的境地,但毕竟只表现为一种呈单一线型的发展变化,相比之下,王铎的作品则是多声部的合唱,追求的是多种线型复合发展的效果,因此其节奏感的表现自然也就丰富、复杂得多了。

  那么,是不是节奏感表现得越复杂就越好呢?这就如同要人回答是齐唱的歌曲好听,还是混声合唱的歌曲好听,恐怕任何人都难以简单地作答。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种形式应用于什么地方,是如何应用的,度把握得好不好,及其他相关方面的关系处理等。不过,从上面的图例中可以见出,书法同音乐一样,可以一个节奏型贯穿始终,也可以进行中途转换,更可以是多重复合同时并置的节奏型。这种种不同的节奏表现差异,在书法中主要是通过线条和单字图形排列组合的方向、角度、密度、曲度、位置、形状等诸多外形式因素传达到我们的视觉上的。

  节奏变化比较明显的,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见图五),他在书写这件作品时,心绪有一个从压抑到发泄的情感变化过程,这是当时国家动乱、亲人罹难的情境所造成的结果。而其章法的节奏表现也正同情绪的发展相吻合。起初,作者是在强忍住心中悲愤的情况下来书写的,还能保持较为理智,其单字图形和线条的构成因素变化并不十分明显,表现出一种深沉凝重同时隐含着巨大力量的节奏感,使观赏者从中也可以感受到那种悲痛欲绝,似乎胸中受到重压而又一时无法宣泄的情绪。但是,当我们看到后半部分的时候,便又会感到作者感情的洪流已冲开了理智的闸门,其节奏跳宕激越,几乎完全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表现,其图形和线条较之前半部分也更加变化无常,甚至出现了行轴线大幅度的扭曲。若再比之于音乐,则前半部如同一支悲壮严肃、节奏缓慢、音调低沉的哀乐,后半部仿佛一首壮烈激奋、节奏迅疾、音调高亢的悲歌。

当然,这种节奏型的转换对于颜真卿来讲,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情之所至的结果。

  不过,我们需要清楚的是,在浩如烟海的传世经典书法作品中,像《兰亭序》和《祭侄文稿》这样内容和形式完全吻合、真实再现作者即时性意绪(即作者情绪)的作品毕竟很少,更多的还是那些表现一种历时性意绪(即作者性格)的作品,因此,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文字内容与章法构成形式节奏的对应性也就不那么明显了,这时候节奏的表现往往纯形式因素的考虑要更多一些。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王铎又是如何表现节奏的强度变化的。根据以往的视觉经验,我们常将那些体量大、具有较强刺激力的物象赋予“强”的含义,而这里提示的视觉节奏强度,也是依此来定性的。众所周知,由于书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直觉的,所以我们无法也没有必要对此作出定量的分析。

  从视觉的角度看,图四中“动、龙、珠、佛、骑”等字给人的刺激力度最强,它们最先映入眼帘;“潇、震、泽、万、华、湿、马”等字稍弱;其间经过几级微差之后,又以“日、夕、光、湘一片、经、水、忽”等字为最弱,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由强到弱的视觉刺激梯度,作者便是藉此梯度变化来进一步促成作品的形式节奏的。图六是用点来表示其变化的简图,从中我们不难见出那一个个既独立又连接的节奏段落。

  从以上的例证中我们似乎还可以感受到,节奏的段落感可以同作品中体现的“势”相关联。“势”长则节奏段落长,节奏变化过程能得以展示充分;“势”短则节奏段落短,虽然节奏变化规律不变,但变化过程有所压缩,故节奏展示得比较隐晦。另外,节奏的类型还可以同书法家及作品中的“气”相关联,志气平和者节奏多舒缓自然,心浮气躁者节奏常常紊乱失度,气盛刚决者节奏多强烈捷健,气怯拘慎者节奏难免拖沓含糊。

  尽管我们已试图揭示一些有关书法作品节奏展示中带规律性的现象,但是更多的奥妙之处还是需要大家在欣赏和创作的实践中细细体验的。

  二、节奏的表现方法(上)

  笼统地说,节奏的表现方法就是利用各种对比的方法,而所有的对比方法都可以产生节奏。吟诗讲究一唱三叹,用笔讲究一波三折,这些都是不同的节奏表现方法,同样,在书法章法构成的节奏表现上,我们也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种主要的表现方法。

  (一)粗细——用笔力量的轻重、行笔速度的快慢、笔中含墨含水量的多少都可以产生点线的粗细变化,并由此变化而形成章法上的节奏。线条一味地粗易于呆滞,一味地细又不免纤弱,只有粗细相间相成,才能于雄浑中透出峻峭,婀娜中见出奇崛。图七是杨维祯行书代表作,作品以古澹拙朴而秀劲挺拔为特色,既有“黄金”二字之粗壮雄强,也有“阙”字之细巧坚挺,这样彼此映衬,更显出离奇古奥的形式风格。

  (二)大小——图形的大小变化最能产生节奏感。其形势可大者,展之使其更大;其形势可小者,促之使其更小,由此拉大图形间的差距以形成对比。不过,从整体章法上讲,虽说应该大小相间,但仍需在同一书幅内有一个基本的图形,否则,过分强调图形差异,容易使人感到眼花缭乱,影响最后的效果。

  如图八、图九两件郑板桥的作品,其中图八可以说是他那种“乱石铺街”风格的代表作,然而由于缺乏一个基本图形,就显得有些零乱,让人无所适从。相反,图九就令人感觉好一些,因为其中虽多有变化,但是有一个占主要地位的图形在控制着局面,其相互间的图形变化也是基本围绕这一主要图形展开的,所以就有一种协调感,节奏显得轻松明快。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来源:《中国书画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