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书法,如何找到节奏感?

 玫瑰V书屋 2018-09-08


在书法作品的章法中,除了黑白的字的平面排序构成外,还包含着非常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章法的节奏韵律。节奏和韵律是书法赏评中必然要谈到的问题,因为,它既是书法的技巧问题,也是艺术问题。


▲王羲之的《得示帖》


任何一件书法作品,给人的第一视觉感觉往往就是章法。章法的构成是书法作品具体的存在,节奏与韵律寓含在章法的构成中。王羲之的《得示帖》是一部含有节奏韵律极高的法帖。书法中的节奏感主要可以归纳为这几点:


大小


大小,是指一件作品中单个字体量的大小参差变化。大与小的比例反差愈大,节奏就愈加鲜明。在行草书中,这样的变化是非常鲜明的,甚至是非常突兀的。这与作品的风格气息有关,风格越是奔放跳荡,大小的反差就越大。当表现为文雅恬静时,大小的反差相对较小。在这一点上,《得示帖》大与小的反差比例令人非常惊讶。



我们将《得示帖》所有字的外廓点勾勒出来,察其大小之变,可以清晰地看出此帖的节奏状况。


重轻(虚实)


重轻,是指作品中,虚与实的对比与变化。类似音乐中的重拍与轻拍的对比和变化。在书法作品中,重轻的主要表现技巧是用墨。字大、字聚、笔长,用虚墨,是轻;字小、字散、笔短用实墨,则是重。重与轻的层次是多样的,运用的手段更是多样化的。



比如,“雾”字,将字写大、写聚、写粗、写实,此字在作品中肯定是最重的“一拍”。反之,将字写小、写空、写细、写虚,如“天”、“下”,肯定是最轻的“一拍”。


粗细


粗细,是指笔画宽与窄的对比。在古典的书法作品中,除了“铁线篆”、“玉箸篆”属等粗细的线外,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存在粗与细的笔画变化。不同的风格对笔画粗细的要求不同,笔画粗细配置组合的不同,其表现的审美趣味也不尽相同。可以想象,一件粗细笔画等一,没有粗细反差的作品,就像一支没有音域变化的歌,会多么的乏味。粗与细的把握,属创作的微观部分,它必须是细腻的、准确的、丰富的。



长短


长短,指笔画的长线与短线。点,是最短的线。长线,包括直线和弧线,以及由直线和弧线多重组合的多样的线。长线与短线的交替变化,就最可表现书法的韵律。



图版如“羲之顿首”。对长短线条的运用很明显。书法没有清晰固定的拍节,它的旋律是依文意和笔墨的行进来呈现的,不仅有长和短的交替,同时还伴有快与慢的转换。短线和长线的和谐搭配,有益于书法节奏和韵味的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