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莞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别样年华0829 2017-09-09

     

    当前,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员工荒”。此问题的致因,一是大环境影响,二是薪酬待遇问题。目前广东地区员工薪酬与内陆相差一般在10%-20%,若考虑到离乡背井、年节回家的成本,其实是旗鼓相当的,这样,很难吸引内陆的农民工再度南下。

    那么,如何大幅度地提高工人的工资,又不损害本已微薄的企业利润呢?

    近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企业除了要狠抓产品创新、提高附加值外,根本一条,就是通过管理创新,挖掘潜力,让干部和员工的工作及生产高效而产生高薪。

    一、团队省人涨工资

    我们在大岭山某家具厂辅导时,实行了一种“达标减人加薪”方法。该厂木工车间有8个人,每月锯解木头数大约330根,月工资总额是16000多元。管理变革规定,咬定目标,在过去8个人基数上往下倒减,每减1人所省的平均薪酬2100元/月·人,其70%奖励给留下来的人,企业得30%。用这种方法,招标竞争新主管,结果原来8人的车间,新主管只用4个人,且月产量还超过了原来8个人的产量,这样,原来每人每月2000多元工资,提高到月薪4000多。员工的工资上升了,企业的成本不仅没有增加,而且还节省了4个人工资总额的30%,以及食宿费、社保保险、管理等费用。其他车间用同样方法改革,几乎都减少人工40%以上,如包装车间也采用同样的方法,使原来15个人,减少到8个人,省掉7个人,工人的工资翻番,而其完成的包装量反而月月超原定额。

    二、“PK”竞赛胜者加工资

    我们最近在辽宁省某纸板厂推行一个PK竞赛提效加薪方法。如该企业生产车间共有三个生产班,每班25人,实行24小时三班倒,平均工资都是1500元/月。由于是计时工资,平均工资低,员工积极性不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自然低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帮助企业设计了团队PK(竞赛)方法,即三个生产班开展生产竞赛,以生产合格的产品数量和损耗两大指标的实际数据为根据,每日一登记张榜公布,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考核奖励。三个班月合格产量第一,损耗最少者,全班人员的工资在原来薪酬的基础上上浮30%,第二名上浮5%,最后一名只拿原工资。且奖励上不封顶,只要产效高于上月且为三个班第一名、第二名的,可以继续按比例上浮。这一PK机制的推行,使三个班个个奋力争上游,产值不到三个月实现了翻番。

    同时,我们还实行了减人增薪方法,即省下来的人员的工资全部加到在岗人员身上,即使平时有人请假,只要不额外增加人手,这个请假人的工资也归在岗员工所得。这样,原来每班25人,减少到20人。结果是人头减少效率不减反增,工资都涨到3000多元。达到“三高”效果,即员工高效,带来了高薪,更带来了高兴。企业管理,没有竞赛,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是民营企业低效的顽疾,必须根除。

    三、管理干部按员工的薪酬拿工资

    目前许多企业管理干部往往拿一个相对固定的工资,即使有的有绩效考核,往往所占工资的比例较小,起不到真正激励的作用。更可怕的是,许多管理干部成了“官僚”,热衷于发号施令,推诿扯皮,执行力差,没有真正地起到管理促进作用,管理效果很差。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让管理干部的工资“归零”,其每月的工资须依照下属员工的平均绩效工资来捆绑挂钩,按一定比例兑现,一般按1:1.5~1:2来执行。比如,按1:2计算,当员工的月绩效平均工资为1500元,那么主管的月工资则是3000元。这样,促使管理干部真正关心帮助员工,以老板的心态做事,因为他手下某员工少100元,他自己就损失200元,他会更加拼命地促使下属员工提高效率、提高工资,他自己的薪酬也会大大提高。

    四、让优秀干部员工持股,股份激励涨薪酬

    目前许多企业治理结构单一。许多优秀的管理干部及员工因为无股份,他们所在企业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就相对差些。因为有“恒财”才会有“恒心”。有了恒财与恒心,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关心企业发展,才不会被其他企业挖走。优秀干部和核心员工队伍的稳定,是企业稳定发展的根本。同时,股权激励更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这一点华为公司已经做出表率。华为有65%的员工持股,其薪酬架构由工资+奖金+股权分红组成。2010年华为员工的平均薪酬近28万元。

    作者为广东省企业管理咨询协会副会长、东莞市企帮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