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露来了!不知道这些的都吃大亏了......

 小图书 2017-09-09

导读:9月7~9日。太阴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白露是天气转凉的标志。此时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秋季宜多食山楂、石榴、柠檬、酸枣、青果、乌梅等酸味食物或药食两用物品。白露日艾灸,可取用腧穴为期门、下脘、章门、曲泉、中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时节,农作物即将成熟,“秋老虎”也将逝去。但早晚温差也会加大,过后温度下降迅速,秋意会越来越浓,你准备好迎接秋天了吗?


白露到了,先来两款药膳、食疗方。
(1)莲子百合煲

    原料:莲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克。
         做法: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精瘦肉洗净,置于凉水锅中烧开(用水焯一下)捞出。锅内重新放入清水,将莲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锅,加水煲熟(可适当放些精盐、味精调味)。
        功效:清润肺燥,止咳消炎。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2)柚子鸡
      
   原料:柚子(越冬最佳)1个,公鸡1只,精盐适量。
         做法:公鸡去毛、内脏洗净,柚子去皮留肉。将柚子放入鸡腹内,再放
入气锅中,上锅蒸熟,出锅时加入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秋季养生智慧

  日常生活中,人们要“早卧”,有助于阴气的生长,保证阳气的敛藏,也要“早起”,适当运动,以防“悲秋”。做到动以强身,静以养神,动静结合,以达心身康健的养生功效。古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习俗,也有“白露不露”的养生格言。“秋冻”固然有益于身体的健康,但仍要把握尺寸,进入深秋则应注意保暖,防止“过寒伤精”。


        秋季天气干燥,饮食上应该少食辣椒、韭菜、大葱、生姜等辛温发散的食物,避免过燥伤阴,从而预防秋燥病的发生。宜多食梨子、甘蔗、百合、山药、桑葚等甘凉养阴的食物或药食两用物品,起到养阴润肺的功效。秋季人体阳气内敛,过食寒凉,容易导致寒气敛藏于内,造成“脏寒生胀满”之类的疾病,如民间素有“秋瓜坏肚”“立秋不食瓜”等养生谚语,因此,应尽量少吃过于寒凉的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

图片来源于《经方历·2018》,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


根据《内经》养生的理论,秋季养生宜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1.情志养生

         首先,调摄精神,远离悲秋。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人体的肺脏、情志的悲与忧,以及四季的秋季等,均属“金”行。“立秋”后凉风急,白露生,寒蝉鸣;“霜降”后草木凋零,万物败落,自然界一派萧条、凄凉景象。因此在秋天就特别容易引起人们悲愁、忧郁的情绪,这就叫“悲秋”。悲秋,是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正常反应,一般没有太大问题。但如果调养不当,悲秋过度,就容易引起抑郁症及其他一些疾病。所以秋季要注意调摄精神,远离悲秋。预防悲秋,首先应养成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其次由于香蕉含有一种能帮助人脑产生6–羟色胺的物质,使人心情变得愉快,活泼开朗。因此易于忧郁者,秋季可多吃香蕉来减少情绪低落,使悲观失望、厌世烦躁的情绪逐渐消散。


        其次,收敛神气,使志安宁。秋季宜安心静养,安定情志,不宜妄动七情而暴怒狂喜悲忧。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或外出秋游、登高赏菊,饱览大自然秋景烂漫、红叶胜火的胜景,或参加一些有益而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情志的影响,使肺气清肃,才能顺应自然界阳气收敛、阴气微升、“秋气平”的特点,也才能符合秋季养“收”的养生要求。如本篇指出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2.起居养生       

        首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季自然界和人体的阳气从夏季的向外疏泄趋向于向内收藏,人们的起居作息应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的收藏、阴精的内蓄,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疏泄,使肺气得以舒展。为了保养肺的秋收之气,在秋季要适当延长睡眠时间,相较而言,与春夏季节之早起宜稍稍迟点起床。

       其次,适当秋冻,不生杂病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习俗,即要适当“秋冻”。夏去秋来,秋风拂面,虽凉还不至于寒,人们还能耐受,因此为了能使机体从夏热顺利地与秋凉接轨,提高人体对冬天的御寒能力,不生杂病,应进行秋冻。秋冻不仅能提高人体在冬天的御寒能力,同时还可避免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耗伤、阳气外泄,也符合秋季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要求。秋冻一般宜在初秋,当然还要根据天气变化来决定,应以自己感觉不过于寒冷为标准。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所以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特别是老年人由于阳气虚衰、肺气不足,阴精亏乏、血虚不足,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应及时增减衣被。“白露不露”,进入深秋则应注意保暖,若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阴雨霏霏,应加衣添被,无论出门在外的人,还是居家的人,都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感冒或旧病复发,否则就违背了“秋冻”的本意。

 艾灸要穴

灸肾俞、关元、神阙、足三里等穴位,可预防冬季阳虚。


白露日:取用腧穴为期门、下脘、章门、曲泉、中封。


白露第二日:取用腧穴为京门、带脉、阳陵泉、悬钟、丘墟。


3.饮食养生    

         首先,减辛增酸,慎食秋瓜秋季肺脏当令,肺脏功能较强,而肺属金行、味辛,肝属木行、味酸,肺强则易于伤肝,因此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秋季宜多食山楂、石榴、柠檬、酸枣、青果、乌梅等酸味食物或药食两用物品。食酸味可以强肝以防肺金克伐肝木,同时酸味、甘味的食物、药食两用物品亦可化阴以润燥,后者如梨、甘蔗、百合、山药、桑葚、枸杞子等。

清肺养肺五大食物

        秋季宜少食辣椒、韭菜、大葱、生姜,少饮白酒,即减少辛温的食物。此既可避免肺气过强伤肝,也可减少辛温耗伤津液而预防秋燥病的发生。如民间即有“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的养生箴言。

        立秋之后,由于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收敛、阴气微生,即人体阳气相对春夏季节要虚弱一些,尤其是很多人夏季爱吃苦寒食物,或是冷饮,到了秋季,人的脾胃阳气多有损伤而处于虚弱状态。因此入秋后,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应尽量少吃过于寒凉的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特别是不吃或少吃西瓜、苦瓜、黄瓜等瓜类,以免损伤阳气、损伤脾胃,出现手脚发凉、胃凉腹痛,或是腹泻拉肚。饮食讲求顺应时节,建议秋季多吃应季水果,如梨子、鲜枣和葡萄等凉润之品,以养阴润肺、生津润燥。如民间素有“秋瓜坏肚”“立秋不食瓜”等养生谚语。

        其次,润肺防燥,贴膘强体秋季过了“秋分”之后,由于雨水逐渐减少,空气中湿度较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深秋的主要气候。秋季又是肺金当令之时,稍有疏忽,人体的肺脏即易被秋燥病邪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皮肤干燥、咳嗽咯痰、大便干结等症。因此,秋季宜常吃养阴生津、润燥润肺的食物,如梨、甘蔗、柑橘、红枣、莲子、白果、芝麻、百合、山药、白木耳、蜂蜜、牛奶、泥鳅、鲥鱼、鸭肉等都是秋季最好的食物。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因为人到夏天,暑湿难耐,脾胃消化功能较差,饮食清淡简单,营养摄取多有不足,加之出汗较多,睡眠较少,身体常有损耗,一个夏天过下来,人们的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

贴秋膘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瘦了当然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或是秋天,要多吃肉来“贴秋膘”,以此增加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适当增加一些皮下脂肪的含量,让形体强健,为过冬御寒打下良好的基础。“贴秋膘”和“以肉贴膘”的养生习俗源自过去生活水平较低的时代,对于现代人来说不一定适用,需要因人而异。但对于那些形体瘦弱、神疲乏力、畏寒肢冷,乃至贫血、低血压的人,可趁此秋凉来临适当多吃点动物肉类,配以足够的主食和适量蔬菜、水果,对于改善健康、提高抗寒能力有一定的好处。

4.运动养生

        金秋时节,最宜运动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全民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最好时期。秋季健身锻炼,应因人而异选择锻炼项目,如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游泳等;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练五禽戏、八段锦,自我按摩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锻炼,如松字功、意守功、真气运行五步功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神,可达到心身康健之养生功效。

        秋季运动养生,需注意以下事项:第一,早晨以进行跑步、打球、太极拳、健身操等运动为主的项目最宜,晚上则以散步、慢跑、自我按摩等强度不大的运动或“静功”锻炼最好。第二,运动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运动量则宜由小到大。第三,锻炼时要注意防寒保暖,清晨气温较低,不可穿单衣做户外运动,应根据户外气温变化灵活增减衣物。

白露来了 却少一本节气日历?

白露来啦,小编给大家奉上:2018最美经方历!

知识就是力量

愿明天的你依然会相信

点击「写留言」参与讨论

猜你喜欢

……以下是广告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