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这种事,好好的躺在床上,马上就要进入梦乡,但是身体突然像触电一般的抖了一下,“猛”的一惊,感觉自己掉入万丈深渊,瞬间睡意全无。 根据科学统计,其实这种现象在人群中出现的比率非常高,数据表明的,这种现象已经达到了70%的人群!面对如此共性的问题,你还想知道原因是什么吗? 有的人说是缺钙,也有人说是大脑在测试我们死没死?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大脑测试死没死理论支持者: 就是大脑“救”了你一命。说直白一点就是,睡觉时突然的抖动是大脑中的神经系统发觉你已经陷入睡眠,但很久一段时间没有活动,它以为你死了,所以它就动动。 缺钙理论支持者: 首先,钙离子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通常摄取的来源包括牛奶、骨汤、粮食等食物,同时,钙离子也是抑制大脑神经兴奋性,促使人安眠的一种物质,所以,缺钙会导致身体“抖”。 但是,事实并非二者,导致身体抖动的原因叫做“临睡肌跃症”。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先要了解下睡眠的基本知识: 人们的睡眠不是可不是表面上的“沾枕头就着”,通常会经历好几个阶段。先从浅层睡眠逐渐进入深层睡眠,接着在45分钟到1小时之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期。在快速眼动睡眠期中,会发生睡眠抽动。这个时候大脑皮层受到抑制,高级中枢对皮层下中枢的控制不足。 如有部分神经仍比较活跃,则会发出一些微弱的运动指令就会引起肌肉急速地不自主抽动,产生像触电一般的动作。这种反应在医学上被称为临睡肌跃症,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产生通常伴随跌倒或踏空的感觉,而导致突然的惊醒与肢体及躯干肌肉的单次跳跃。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比较劳累及精神压力大的时候,约有 7 成的正常人均有过这种体验。 对正常人来说,睡觉时偶尔抽动是一种生理性的现象,类似的还有打嗝、用力过度或紧张时出现的肌肉抖动等。但频繁出现入睡抽动,就是一种病症了。 所以,根据专家的说法,偶尔的入睡抽动没必要担心,但如果你讨厌那种突然抖醒,要掉下去摔死的感觉,以下措施应该有所帮助! 1、 伸展肌肉 睡前可以伸展腓肠肌、足部肌肉,这有助于预防抽筋。伸展方式与腿抽筋时伸展腓肠肌和足部肌肉的方法一样。 2、 多喝水,少喝咖啡 睡前补充水分对健康的好处有很多,只要保持合适的量就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大量液体有助于稀释血液中钠的浓度。当然不喜欢喝水也可以在家自制安眠茶。 五加红参茶:短梗五加叶、酸枣仁各两份,茯苓、大枣、百合各一份,红参半份,按比例调配而成。短梗五加叶有养心、镇静、催眠、祛风湿的效果。可益气健脾,补肾安神,对失眠多梦尤为有效。《神农本草经》称:茯苓“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有健脾安神的功效,适用于中老年人脾虚、水肿及失眠等证。红参可固本扶元,长期饮用可增强身体免疫力。 3、规律作息 生活规律上也要注意及时调节。白天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晚上即使没睡好也要按时起床,养成规律作息时间,这样坚持数日,就会逐渐好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