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节】一篇文章告诉你,小学老师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长沙7喜 2017-09-10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家长之间的话题,除了应该怎样向老师表达感恩之情外,小学中低年级的家长间普遍的话题还有:

为什么孩子对他的老师无条件地信任成这样?

孩子为什么会视老师为偶像,甚至会模仿老师的语气,模仿老师的习惯性动作,希望妈妈打扮成女老师那个风格?

小学老师,为什么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影响最大的那个人?

现在就让第一阅读来告诉你——


小学阶段,
为什么启蒙老师如此重要?

孩子进了小学,老师说什么信什么,老师的话就像圣旨一样。”


“对呀,就没见过孩子那么崇拜一个人。我儿子还说,他的理想就是当一个像刘老师一样的小学语文老师!”


“只要你稍微质疑一下老师的能力和做法,孩子就立刻面红耳赤地反驳你,好像你伤害了她的偶像。”

一些细心的小学生家长发现,孩子从幼儿园一升入小学,家长的权威性就退居第二位,排第一的基本上就是学校里的主课教师兼班主任,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能在一两分钟时间里,以目光与肢体语言,让沸腾喧闹的教室变得鸦雀无声的功夫;以及老师在板书时,能写一手不亚于字帖的漂亮粉笔字的功夫;老师能深情并茂演绎唐诗宋词,并把孩子们带进如诗如画的美景中的功夫;甚至,就是老师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的功夫,都点燃了孩子眼中的崇拜小火苗……

一旦家长与老师的意见相左,孩子立刻站队到老师一边;爸妈说了几百遍不改正的缺点,老师提醒一两次,立马有改观。有的爸妈因此哭笑不得:怎么会这样?老师给孩子服了什么“听话仙丹”?

其实,在孩子6到10岁之间,这一对老师的“无条件服从”“充满情感的崇拜”,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

在这一阶段,孩子第一次进入社会化交往的情境中,第一次开始系统化地学习知识,他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都是空前的,加上这一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与求知欲得到极大的发展,他们需要一个对他们极有爱心与耐心的引路人,这个引路人不仅要对孩子个体有说服力与影响力,还要让他的全体小伙伴心服口服。

后者,是一般家长难以达成的——你不可能全天候教导孩子,不可能是一个全科教师,更不可能让孩子的好朋友们也崇拜你,所以,在小学阶段,对孩子的影响处在第一位的,必定是一名懂得在教学过程中以公平、仁爱、关注博取孩子们信任的老师。

关于老师为何会在孩子们的心中赢得那么崇高的地位,我建议父母们去看一看网红摄影师、也是小学三年级体育老师的张煜,为他的学生们所拍摄的照片。从2015年开始,大家被张煜的照片吸引,认识了这位“最会拍照的体育老师”。他的微博 @_张内咸 有 6 万多粉丝,2016年他的作品被苹果选中,挂在北京长虹桥旁的广告牌上。

所有的父母都会被他镜头里的小学生们所打动——孩子们在得意地欢笑,紧皱眉头万分投入地扒饭,在阳光明媚的墙角下做各种游戏……他们脸上的纯真、烂漫,以及那种可雕琢、可塑造的美,被一位好老师实录下来,这里面所包含的自上而下的关注,那种“我将为我的一生遇见你而自豪”的深切情感,都足以回应这个问题——小学生为何这么爱老师。

图片来源@_张内咸

图片来源@_张内咸

图片来源@_张内咸

图片来源@_张内咸

老师的哪些重要品质,
会影响到孩子?

孩子为何对老师言听计从,而对身边的人,包括父母、爷爷奶奶、保姆阿姨,都有所质疑?这是因为小学老师的一些优秀品质,恰恰是家里人难以完全具备的。

一些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他们的青年时代,也是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

1936年,毛泽东在与斯诺的谈话中回忆过:“1918年,我从湖南一师毕业后,也认真地考虑自己的‘前途’,而且差不多已经决定自己最适合于教书。”他在一师附小工作一年之际,填写《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终身志业调查表》时,在“终身欲从事之事业”栏目下填写了“教育事业”。

开国元帅徐向前也曾在阳曲县太原第四小学、五台县河边村川至附属小学任教。他所教的班是一年级,有30多名新生,智力不齐,性格各异其趣,徐向前说起他作为启蒙者的责任时说:“孩子们像田间的禾苗一样,经不起强风和暴雨;然而,小苗又是有生命力的,它要在风雨中成长。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培育,付出艰辛的劳动。在他们当中,说不定有未来的国家栋梁。”

那么,优秀的小学老师究竟有哪些品质深深地影响了孩子们?

品质1
有理想


不得不承认,在如今的社会上,谈理想的人已经不多了,很多人都将职业视为谋生手段,经常以可以获得多少金钱来判定一件事值得不值得做,一项事业值得不值得坚持。而在小学老师的群体中,不少人还是保持着校园生活酝酿出来的理想主义情结。比如,孩子的小学老师依旧会对孩子的一些在大人看来“不着边际”的理想予以鼓励,如:

要发明一种可以治愈大部分癌症的药。”


“要成为第一批去火星定居的人。”


“要发明一种飞车,再也不会在开车时堵在路上。”


“要发明一种空调衣服,夏天很凉快冬天很温暖。”


“要发明一种机器人,什么样的手术它都会做。”

有的家长很势利,会这样质疑孩子:“你要是专做这些白日梦,很可能努力了几十年还是没有成果,一贫如洗。”

小学老师却会看到这些理想背后聚集的探索力量与改变这个世界的情怀,看到孩子初萌的责任感与事业心,看到他们强劲的动手欲望与求知欲望。

因此老师总是鼓励他们,甚至以自己正在读博士的儿子举例:“你们的大哥哥已经研究基因治疗癌症十多年了,有一天,我问他,你觉得攻克这一难关还要多少时间?他说,短则三四十年,长一点,要七八十年吧,我可能已经完成了这事业的五分之一。我再一次问他,如果研究还需要七八十年才能出成果,那最后的收获可能不属于你,你后悔吗?他说,那我就做一块结结实实的垫脚石好了。总有人要做一项伟大工程的垫脚石……”

看,这就是小学老师的情怀——当社会上不少人都以金钱论英雄的时候,他们为孩子指引了另一条路,另一些偶像。在任何一个社会,理想的泯灭,都是一件可悲的事,它会令青少年彻底失去方向,变成迷茫、垮掉的一代,变成随波逐流、忘了人生意义的一代。而清醒、努力的人,之所以能克服艰难困苦,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有“理想”这根中流砥柱在支撑着。

图片来源@_张内咸

品质2
宽容心

如果我们家长也去小学校园当一天的教师,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没有基于爱的宽容,老师一天可以被调皮捣蛋的孩子气上二三十回。孩子们干的事情经常是匪夷所思的: 

把黑板擦浸到水桶里,导致擦黑板时黑板上都是一道道水印花脸;

把前面女孩的辫子偷挷到椅背上,让她猛一站起来疼得嗷嗷叫;

拔掉校园里所有自行车的气门芯,就想看看车主人困惑的表情;

用番茄酱在别人的作文本上画画,原因是“为什么每次贴出来的范文都是她……”

自从校园生物角种了花生,经常心急地去拔出来看看土里有没有结出花生荚。

难怪很多家长在听说小学老师遭遇的这些“可怖现场”时,都在询问:老师是怎么控制自己不发火的?我们对付一个捣蛋鬼都要气急败坏,老师是怎样做到对付几十个捣蛋鬼还心平气和的?

小学老师在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都逐渐培训出一种本领,就是制怒与和解的能力,可以就事论事解决问题,不把怒气带过夜的本领,不翻学生旧账而是肯定他的些微进步的能力……而这些,除了领会教育学与心理学的某些准则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基于对孩子的理解与宽容。

小学老师们都有一句名言:“孩子还处于可塑期,成长从来都是弯弯曲曲的道路。被他气得热血冲脸的时候,我常想,再过20年,我还会带着气恼的表情回忆这一刻吗?我会不会为今天的处置不当后悔很多年?这么一想,我的怒气就熄灭了,理智重新控制了大脑。”

而老师的宽容,对闯祸孩子的影响,几乎是刻骨铭心的。很多企业家,事业成功后捐出大笔资金回馈家乡的小学,感想总是这样开头的:“在我七八岁狗都嫌的时候,有一次我闯了大祸,认为老师一定会把我赶出学校了,谁知,她没有……”


品质3
责任心

小学老师超凡的责任心,就连那些自视甚高的家长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孩子的老师,就有不辞辛苦把一件事磕到底的精神。

比如为提高孩子理解古诗文的能力,老师立誓要在一学期之内,利用早读时间给孩子讲解、诵读50首古诗,为此她每天早上6点多就出家门,把自家孩子放在幼儿园的门房里,赶紧到学校来带早读,风雨无阻。

比如为提升孩子们对书法课的兴趣,老师每天也张贴出自己的一张书法,供孩子们品赏。

比如老师不留神跌倒骨折了,在伤愈之前,她就拄着拐杖来学校,帮助代课老师批卷子、改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比如在大雪封门的冬天,为了孩子不至于摔伤,5点半老师们就自发到校园铲除冰雪,开辟出一条条安全小径。

再比如,低年级的老师为了孩子们的课间安全,预防追跑哄闹出现的碰撞事故,坚持每个课间都到班里视察,与调皮捣蛋的孩子交流。

这种超乎寻常的责任心,相信孩子们也看在眼里。

老师是以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们意识到:“日复一日地坚持,可以产生质变,可以打动冥顽不化的心灵,触动朝三暮四的灵魂。”

最终让孩子也能反躬自省:我做任何事都半途而废,缺乏毅力与恒心,是不是因为没有树立老师那样的责任心?我没有坚持,如何改变自己的未来?


品质4
浪漫主义情怀

虽然很多地方重视教育,教师工资已经向公务员工资水平靠拢发放,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职业,小学老师永远不可能步入高收入阶层。但为何还是有那么多人在教师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二三十年?关键就在于很多小学教师自带的浪漫情怀:

她用着价值只有二三十元的布包,包里却永远放着文学书籍,甚至诗集。作家们的讲座与朗诵会,她排除万难也要去聆听。

她看过喜爱的电影,比如《哈利·波特》和《布达佩斯大饭店》,所有的取景地都要去追寻。

为了替学生伴奏,她在35岁的时候自费学习了长笛与木吉他。

她虽然只是一个语文老师,可是为了学生能够徜徉戏剧世界,她自己学做编剧、导演、场记与美工,让孩子们活灵活现地排练话剧与小音乐剧。

他已经是副校长,然而从来都不放弃在一线教学的乐趣,他能教数学,同样弹得一手好钢琴能教音乐,还能教孩子们的体操课,他在这一切角色里乐此不彼地转换,是因为“最爱看到孩子亮晶晶的眼光在追随。”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回忆他的小学老师时也说:
我以为,我之所以有这份受用一辈子的乐观主义精神,就在于我的启蒙先生身上,有一股子浪漫主义情怀。他是随时随地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小世界的人,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剔透的水晶球,没有一丝一毫的浑浊。

不要小看了这份看似百无一用的浪漫情怀,小学老师天天与孩子在一起,“人要追求一点精神生活”的选择,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孩子,让他们知道,在这世界上,除了豪宅名车,除了各种物质享受,帮助我们抵御各种打击与困扰的,让我们荣辱不惊、从容不迫的,还有音乐、戏剧、绘画、电影,还有阅读、唱诵与聆听,这种丰富多元的精神享受,恰恰可以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爱与美的熏陶,文学艺术以及人格魅力的熏陶,抵御在物欲的激流中的沉没与迷失,最终筑起自己牢固的精神堤坝。


品质5
爱心与同情心

呵护弱小的意识与体验,没有一个群体像小学老师一样融化到骨子里。很多名人回忆自己小时候,家有困境的时候被小学老师接到家里吃饭;天降大雪的时候,老师从自家宿舍把所有的厚衣服都抱出来给学生穿上;妈妈下班迟了,孩子都是由老师在精心呵护,辅导功课。甚至孩子流了鼻血,老师都会以冰袋帮他止血,同时抚摸着孩子苍白的小脸落下泪来。

小学老师与孩子们相处时间长了,就像老母鸡领养了一群小鸡雏,言必称“我们班孩子”。孩子与家长闹别扭离家出走,老师急得打手电找了一夜;孩子考前发烧,老师到处找退烧药;甚至一年级的孩子拎不动洗拖把的水桶,把凉水洒了一身,老师都会带他赶紧去换衣服。

在小学阶段,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担当了一个类似妈妈和引路人的角色,他们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种下了善良、同情弱者、帮助他人的种子,这些种子,未来将抽芽生发,长出这世间最美的“植物”——对弱者的爱与关怀。这种博爱之心,将激励着孩子们未来从法律上、从公共政策上、从制度上,去创造一个仁爱、温暖、公平的社会。这才是培育一代栋梁的出发点。


小学老师对孩子有此深远影响,
父母应该怎么办?

既然小学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力既有即时的,又有长期的,那么,在评价孩子老师的问题上,家长应当怎么做?

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千万不要片面地、任性地质疑老师的能力,诋毁老师的处事原则。比如,动不动说老师的教学水平不行,说老师的教学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弱点;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基于自己的偏听偏信,说老师以权谋私,偏爱某些学生;说老师为了赛课,一遍遍拿学生当试验品;为了树立家长自己的威信,发动孩子给老师挑刺……这些行为可能会带来两种后果,一种是孩子依旧站在老师一边,为老师辩护,反过来质疑家长小心眼,严重降低了家长的威信;另一种可能性是,孩子被家长说动,从此带着挑剔者、质疑者的眼光去看待他在学校里的引路人,过早地点燃了针对老师的叛逆情绪。

当老师说什么孩子都不再相信了,这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好处呢?一旦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神圣感崩塌了,以上老师可能给予孩子的正面影响都消失了,最终受损的还是孩子。

因此,家长要做老师美誉度的维护者,而不是跟老师争抢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妈妈的地位,与老师的地位,是不可能互相替代的。这一点,家长要有自信。

基于这种自信,我们还应该鼓励孩子多与老师亲近,关心老师的疾苦与烦恼,多与老师换位思考,多从情感上反馈老师。我们也应该向受了委屈的孩子说明:“老师不是有意的,老师误会了你,可能是因为某些细节上的疏忽。你去认真向老师说明,老师一定会承认错误。”是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也不是圣贤,对不对?

师生情谊,从来不应该是单向的给予,而应该是双向的流动,老师也应该得到孩子带来的理解、谅解与温暖。这对老师提升职业的自豪感,找到生活的寄托感极有益处。唯有当师生关系进入良性循环,孩子的教育也才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因为,“唯有身心愉悦的老师,才能担当付出爱与责任。”作为父母,我们最大的心愿,不就是孩子能在成长的关键期,遇上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老师?

这样的老师,一方面来自她自身的学养,另一方面,也来自一批批孩子的造就。难道你和你的孩子,不想成为造就好老师的一分子吗?老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孩子一杯水。老师的学识积累,视野拓展,观念更新,都需要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不断推进。


而一个高瞻远瞩、精神独立的老师成长起来,才能成为孩子们有远见、有情怀的引领者,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在阅读方面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决定了她(或他)的精神境界。让我们一起来为尊敬的老师送一个领读者书包吧——



献给教师最好的礼物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啦!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人的长大离不了父母和老师。一个人的一生幸福都应该拥有朱永新教授的吉祥三宝: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

领读者书包由朱永新教授和新教育研究院31位老师捐赠版税,华东师大出版社和长江文艺出版社公益支持,学友园和益公新教育基金会联合制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