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富人思维

 京城客家人老黄 2017-09-11

胆大心细脸皮厚,

简单粗暴透人心。

举例说明:以穷人思维为A,富人思维为B(我挺讨厌这种固化概念还带有贬义的词语)开传统快消品贸易的实体店为例。

A开店考虑到资金不够,同样的面积先考虑店铺便宜的,位置偏不偏无所谓,每个月压力没那么大,不想和别人合伙做生意,自己把控,赚的钱不用和别人分,装修也不用太好,自己安排一些农民工随便弄一下,货架淘宝上买就是了,反正都是租的,卖的是货,又不是装修。

B开店资金也有限,但经过调研觉得位置好的商铺能带来更多客流量,与A的选址对比下,每天多三分之一的客流量就可以赚回店租的差价,自己人脉有限,权衡利弊之下拿出30%的股本引进一位志同道合投资人,利用对方的资源扩展业务,并考虑到整个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将整个店铺装修承包给了装修公司,通过装修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吸引部分高端客户。毕竟所有商业都非常遵循28法则。

A在装修期间争取最小的成本完成最好的效果,材料自己买,施工的师傅也是自己一个个请,按天结算,坚决不让师傅赚更多的钱,装修好后师傅们也不会有消费的冲动,拿完钱就走,再加上某宝上买的家私货架都是比市面上的实体店更便宜,但也不会有商家主动购买A的商品,总得算下来,预算10万的装修,8万多就搞定了,洋洋得意,为自己的一套省钱办法兴奋不已。

B在装修店铺的时候已经和装修公司谈好了,20万的装修款,先付10万,5万半年内付清,还有5万当成消费款的形式转化为消费,价格就按批发价算,也不会算贵给装修公司,并且一边装修一边帮装修公司打打广告,装修公司兴奋不已,B也兴奋不已。B在对比了某宝和实体店的价差之后,买家私和货架都是实体店买,讲价也没怎么讲,70%付现金,30%兑商品,接近批发价,比市面上的价格实惠一些。商家生意不好做,权衡一下也接受了,拿出去的现金比A还少,又做成了不少生意。

A开业之后雄心壮志,先打开销路再说,所有商品都是低于市场价格,吸引了一大批贪图小便宜的伪忠实客户,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发现价格低的走量很大,于是进了一大批低端产品,进店的客户不少,低端产品走量没利润,看似生意红火,但实际上并不赚钱。

B在没开业的时候已经通过花钱建立了一层弱关系了,开业之时精心策划了一番,虽然看起来优惠实在,但算下来营业额一点都不低,高过于A许多,经营中心在中高端,利润低的商品结合着利润高的商品卖,再加上口齿伶俐,处事圆滑大方,已经帮软关系的朋友拉了几笔生意了,还得了不少介绍费。再通过投资人的资源拿到了一些小公司的订单,该送礼的时候从来没有小气过,不关生意成不成,先交个朋友。

A经营一段时间之后已经形成了以中低端为主导的消费群体,虽然赚的钱不多,但人是从来也不缺,高朋满座,热热闹闹的,自然也就抽不开身去走走市场,维护维护人脉关系。天天发朋友圈从来都是自己的产品,以接近微商的刷屏方式横扫,可是效果有限,大部分营业额还是线下贡献的,勉强够养家糊口,详细算了算,生存没问题,想发展起来就有点难了。过了半年之后,看似货越来越多,都是以低端的为主,稍微高端一些的产品已经布满尘灰,想想办法,咬牙提高了部分低端产品的售价,流失了一大批伪忠实客户,看着B生意越来越好,却怎么也想不明白,一样的起点,为什么别人的生意越做越好做,自己的产品物美价廉,却怎么也赚不了钱。某宝某东的费用太高了,效果都不知道怎么样,也不敢投资往线上走。只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看看有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大订单。

B经营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贡献高利润的还是那批高端客户,一个高端客户顶20个低端客户,索性就高薪请了一个得力的店员负责店内的生意,自己抽出身来多走走这些高端客户,哪怕在客户公司里坐一天都好,结识的新朋友都是高端客户差不多收入的,新朋友越来越多,额外收入也越来越多,自己不在店里守着,反而生意越来越好。甚至通过这些关系还发展了副业。经过半年的发展,现在小订单已经不好意思晒朋友圈了,反倒是经常帮自己的客户介绍生意,偶尔才发发自己的产品。店内店外的生意慢慢走向稳定,营业额和利润的增长率已经降到个位数了,很清楚的认识到线下线上结合才是以后的发展趋势,果断的招聘人员,投资线上发展,并且自己注册品牌,转向品牌经营,决心紧随升级的步伐,不浪费如此大好机会,争取成为富人。

什么是——富人思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