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涪陵榨菜的套路,看透了你也能从区域品牌做到全国老大

 田园牧韵 2017-09-11


导语:近日,“涪陵榨菜”2017年度年中报告一出,就在行业内炸开了锅。报告显示,上半年实现收入7.93亿元,净利润为1.72亿元,同比增长48.38%。



巨大的利好消息,致使涪陵榨菜在次日,不仅股价涨停,且日成交额更是达到2.46亿元,环比前一日的4723万元增长数倍。



其实,涪陵榨菜此番的赫赫战绩,正是此前产品多次提价、和发展战略上步步为营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为一个区域品牌,涪陵榨菜如何从一个年亏损500万的小作坊,变身为年营收十多亿的榨菜王国,确实值得区域调味品企业借鉴。 


上半年大赢家 :净利润增长近五成


今年2月份,涪陵榨菜将80g 和88g榨菜主力9个单品提价15%—17%不等,如果从2008年算起,这已经是涪陵榨菜的第四次提价,产品累积涨幅超过150%。

 

作为上市企业,涪陵榨菜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备受瞩目,提价后不少行业人士对涪陵榨菜的销量表示担忧,而此次涪陵榨菜交出年中报告的漂亮成绩单,似乎也再一次证明了其超强的定价权和在行业内的霸主地位。


我国榨菜行业市场份额

 

涪陵榨菜旗下的乌江牌榨菜,是国内榨菜行业的老大,市场占有率在第一。

 

7月27日,涪陵榨菜发布的年中报信息显示,2017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7.93亿元,同比增长30.59%,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72亿元,同比增长48.38%。

 

综合分析认为,涪陵榨菜净利润增速远超收入增速,除了产品提价抵消了成本上涨的压力外,由销售费、管理费共同组成的费用率由去年同期的25.2%下降至21.9%,也是关键因素。

 

据悉,涪陵榨菜下半年的收入端预计能继续保持35%的增长,利润也有望实现加速增长。

 

虽表面看上去涪陵榨菜在年中取得了傲人的业绩,但产品主力榨菜这一品类较去年毛利率下降了1.41个百分点,却也是需要关注的事实。


掌控原料价格 :投资1.62亿建榨菜原料池

 

虽然榨菜品类上半年营业收入6.7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69%的情况,但是毛利率却下降了1.41%。同时年中报还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涪陵榨菜拥有原材料的存货价值为2.19亿元,较去年年中明显增长。

 

在毛利下滑、存货增长的档口,涪陵榨菜在27日当晚发布了一则“将以自有资金投资1.62亿元建设4万立方米榨菜原料池项目”的公告。

 

那么,此时再斥巨资建设原料池是否有必要?

 

对此,涪陵榨菜董秘韦永生认为:“我们收购的青菜头当然是越多越好,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对来年的原材料价格有更大的掌控能力,同时我们尽可能多收购一些青菜头来自己加工的话,也可以保证半成品的品质”。

 

其实,从历史上看青菜头价格曾出现大幅波动,如2008年青菜头价格上涨65%,2016、2017年合计上涨超过50%,2017年初涪陵区青菜头价格达到920元/吨。

 

韦永生表示,从企业长远的发展角度看,只有新建与公司生产能力相匹配的原料池,才能避免因自然灾害,或部分原料加工大户和社会人士参与原料囤积炒作,左右榨菜原料市场出现较大价格波动的局面。

 

据上述公告透露,榨菜产品产量和原料池的配比一般为1:(1.5-2),即每生产1吨榨菜产品需配置1.5-2立方米的原料池,涪陵榨菜现有榨菜生产能力为12万吨/年,加上本次投资建设的4万立方米原料池,未来两年,涪陵榨菜的产能将增至14-15万吨/年。



外延并购战略 :注销亏损子公司,收购泡菜公司

 

其实,外延并购战略在调味品行业比较常见,像日本的龟甲万、美国味好美等调味品巨头也都比较侧重进行外延并购式发展,纵观涪陵榨菜近几年的外延并购战略,虽有失手,却也可圈可点。

 

1、 注销亏损子公司——贵州独山盐酸菜公司

 

首先,先来说最近刚被涪陵榨菜董事会同意注销的全资子公司:贵州省独山盐酸菜有限公司。


据了解,独山公司自2011年被涪陵榨菜全资收购后,除2011年、2013年实现盈利外,近几年已累计亏损232.09万元。

 

对于此次独山公司被注销,涪陵榨菜董秘韦永生表示,是因为该公司主营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一直没起来,市场萎缩导致经营亏损,难以为集团公司增加利润所致。由于独山业务体量较小,注销后对公司的影响并不大。

 

其实,现在看来,虽然结果不够完美,但一个卖榨菜的并购一家卖盐酸菜的,并不是完全不靠谱的多元化。这种亏损,核心点也许并不在多元化并购本身,而在于整个公司的运营管控能力。

 

2、 收购泡菜公司——惠通食业



如果说,收购独山公司是涪陵榨菜外延并购战略上的败笔,那么,2015年涪陵榨菜以现金+发行股份的方式1.3亿收购惠通食业100%股权,开拓泡菜市场,也许会是个明智之举。

 

涪陵榨菜入主惠通食业后,逐步明确品牌定位,聚焦泡菜产品,通过大胆“瘦身”,将产品结构从100多种调整到毛利较高、销量较大的20多种,同时打造“惠通瓶装下饭菜”大单品,让泡菜业务借助涪陵完善的销售体系与销售渠道,实现了155.74%的利润增幅。

 

今年4月,涪陵榨菜又以自有资金向惠通食业增资1500万元人民币,使其注册资本增加至5000万元。增值后,涪陵榨菜出资额为5000万元,持股比例仍为100%。

 

惠通食业泡菜销售额从2015年的约2114万元,增至2016年的5581万元;占公司营收比重也从2.27%提升到4.98%;

 

如今,2017涪陵榨菜年中报告中显示,泡菜收入占比已提升至7.54%,营收金额达5981万元,同比增长80.69%。


未来并购方向 :或瞄准酱类产品公司

 

据涪陵榨菜方透露,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意向佐餐调味品这个大行业迈进,因为榨菜行业相对小众,近年来,“涪陵”品牌也在有意弱化与“榨菜”的联系。



与此同时,韦永生也表示,虽独山公司被注销,但外延并购仍是公司的发展战略,未来,涪陵榨菜将依托资本市场,加快实施并购步伐,并购方向可能会瞄准酱类产品企业。

 

客观来讲,虽然涪陵榨菜近几年在外延并购发展的战略基础上,毛利率和市场占有率都有所提升,但外延并购发展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并购双方的融合效果。



2017年是酱料大年,调味酱行业到达发展鼎峰,上到林依轮、岳云鹏这样的明星,下到平民百姓,都想从辣酱市场的分食一块蛋糕,但失败的例子不在少数,同为上市公司的洽洽食品就是其中之一。

 

“瓜子大王”洽洽早在2013年就花费近1亿人民币并购江苏小康食品,跨界卖牛肉酱,如今4年时间过去,洽洽在酱类产品的表现却出奇“平淡”,就连洽洽食品每年的年报中都很少提及。

 

如今,涪陵榨菜有意再战酱料市场,只能好心提醒:在主业基础上的多元化扩展,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核心点并不在多元化并购本身,而在于整个公司的运营管控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