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法清靜论

 愚人道缘 2017-09-11



陽真道人
2011-03-15


  敝人入玄門習以清靜之道多年,近年與多方好道之士交流之時卻驚然發現,我國修学之士多喜空談功境而暇言周天,言之以靜則多取佛禪之言,而我太上清靜之法幾已無人識之,法無寂何有感召之用,愚思深受故土祖德之育,是而在此分享淺學之見。

  一者清靜三要簡舍斷
  清靜的要項為之「簡舍」,此即「簡事」、「舍心」此二項。常人之心如似水平之秤,一起煩心則使一清心,以此為之平衡,人皆以為用之專意定念即可鎮壓穩定。
  試問?不簡事則身外之務忙碌不斷,不捨心則身內貪妄無窮增長,煩靜兩端無限加重,時日久之此心終將如過荷之秤因而崩潰。
  這是近代修真習道初入手之人的通病,何以習其愈久反越加痛苦?此即不拔此病根之故。眾人雖陷於苦海而不改其趣,習道之人若是如此,何嘗異於無修之人?
  能之習於簡舍爾後再行「斷」,此即「斷外緣」。誠如棲雲王真人之所言:友有三等,雲朋霞友,良朋知友,狂朋怪友。
  雲朋霞友者,心如浮雲性同霞映,能結識此等之友以為道伴,互相提攜同德並進,他日有成必共晉仙官之列。
  其餘二友不多交攀,時日漸久自致疏遠,俗緣盡斷方可無累於形免禍臨身,簡舍斷既已純熟者則可安心於內。
  心有安者即可靜坐,若不知簡事者何能忙裡偷閒,不能舍妄心者何有寧安之時,友朋不擇終日邀約俗緣無斷者,靜坐無用

  二者太上之靜無頑空
  焚香禮敬玄門祖舒筋活血調氣息,入靜室避風獨坐待氣機發動,爾後收神內照反觀於心。
  但存照覺不假觀想,日漸純青者身塵俱滅,此為一靈獨覺定觀內照,此正如貞一先生《坐忘》之言:出俗之極地致道之初基習靜之成功持安之畢事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無感無求寂泊之至無心於定而無所不定心安而泰定者,則至玄之道足可披形,不求于慧則有道慧自生
  習道之人行至此境,方是入我中土太上玄門之始,深玄之力源於虛空冥寂之道體,寂而感召是而法妙無常形無定形太上之道清靜而深邃,神元清明而淡然
  雖言如是,然而自古習道之士入之玄門者幾希,此非太上不廣度,惟因人心不欲靜。道言:道本無形,有形者,屬形,不屬道焉。此身內外壓著不屬至道之物,此必然永無可達清靜之時。
  曾有人言:清靜雖可治一切事,卻遇事則猶豫逢疑則困惑,此為習於清靜法之弊病。
  敝人為此言之:常習於靜則道慧自生,既得發慧,慧照則疑解,能至此者何有可疑之地。若自言常清靜者,遇事則猶豫逢疑則困惑,此生必是自誑爾。
  玄門之學嚴峻異常,身無半時之靜,靜無半時之安,此者道慧必然不生,用之以思理推斷,此皆是重重妄想而已,任憑邏輯推證口說心想,此者必不入玄門之內,好道之士面對此等之人須多留心。
  曾有多人自言熟讀道德、清靜二經多年,然何以無能如經中所言,內觀於心爾後湛然常寂。是而日日參想不可得,多年從無所頓悟之,雖稍得身心清靜,常遇境而滅不能有恆。

  敝人言:道友只言於「功」,未曾有於「行」。玄學之習本由淺漸深從無可跨越之理,《清靜經》開頭即言「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清靜之道任憑才智絕學之人何如取巧,未曾有心未澄遣者而入清靜者,縱有可靜必然亦是強抑己心而已。時日久之必然崩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