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用油,你的小吃才会强过你的同行

 静默2017 2017-09-11





作者│杯莫停



下面都是有用的废话

很感谢大家对上一篇“锅的材质与特征介绍”写了那么多的评价,看的我很感动,即使是批评的留言我也视若珍宝,终于觉得自己的东西有人看了。

我们最近推送的一些知识类文章可能大家都有疑惑,


比如:

“锅的材质与特点”

“高汤的原理”

“关于火候与油温的知识”


这他娘的看上去有点像厨师的玩意啊。

兄台别怒,因为小生觉得“无论是做小吃还是创业,只有专家才是赢家”


一个小吃口味做到90分很容易,并且绝大多数同行的小吃口味只能得90分以内。不信你想想,你们当地做小吃的多少?让你觉得口味好的有几家?一只手都数的过来吧?


但是在你们当地或多或少总有几个店口味好到满城皆知。

不说别的,就我们村的老李头,那豆腐做的全镇闻名,好吃到爆你信吗?一天就卖俩点,卖完就收摊。

江湖地位无可匹敌。


我们这卖豆腐的二十多份,除了他谁不是大冬天冻得直跺脚还得坚持吆喝?没办法水平不如人家脾气自然温纯。


就他的豆腐我给他95分,这5分就是分水岭,甚至很多人努力都无法逾越的水沟。


最近我培训了几位麻辣烫的学员,我没有实体店,也不提供任何麻辣烫照片,也从不发我的徒弟如何逆袭人生横扫他们几个村,这些我都从没发过?他们找我学麻辣烫的理由是什么?因为我专业,我能培训他们很多别人做一辈子麻辣烫都不知道的原理,这些原理才是他们学习的理由。


薛之谦也说过一句话,只要你有真正地才华,哪怕你只是路边修自行车的诗人,在这个自媒体兴盛的时代也会有人发现你,但是前提你必须要具备真正地才华。

仔细想想这个世界上真正能一直跟随你,并且能改变你人生的只有知识。


今天的话说的有点多,相信我,哪怕你只会做臭豆腐,但你的臭豆腐水平家喻户晓,你都不会为你的后半生颠沛流离。错过了高考不要再错过了年龄,人生已只剩残局。


废话不再继续,今天我们分享油的作用以及原理。






1
油的种类


通常市面上我们最常见的油有两种,他们都是由脂肪酸所组成

学名是「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牛油、鸡油、猪油、棕榈油、椰子油等,这种油的特点是在恒温下属于固态,就是油没化的状态。



「不饱和脂肪酸」: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橄榄油balabala.......这种液态的油。




2
口感的区别



我培训我的麻辣烫学员的时候经常给他们讲,牛油醇厚、鸡油清香、羊油味鲜(鱼羊为鲜嘛)...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油口味上差别为何反差如此大?

因为油的脂肪酸含量、分子结构以及种类的不同,所以造成了他们口感的差异性,今天咱们讨论的不是学术而是油的使用以及油的工作原理,所以往下进行。



3
油的变化



炒辣椒时我们都有体会吧,贼眉鼠眼的盯着辣椒,生怕看一眼手机之后,我cao,糊了。

为什么糊?炒的时间久呗!放屁。

是因为水分蒸发干净了。

因为食物一旦进入油中他含有的水分会快速蒸发,含水量越少的食物蒸发越快,食物中含有的水分会带有侵入食物当中的油温,水分会转化成蒸汽通过食物的蜂窝缝隙进行蒸发,同时油被吸入代替了水分。

一旦水分没有油就会把温度带给食物本体,瞬间就糊。



4
油的温度与变化



(1)  起始阶段(食品放入炸油中到食品表面温度达到 100℃):食品内部蛋白质未变性,淀粉也未糊化


(2)  新鲜阶段(食品表面水分大量损失的阶段):食品开始形成外壳,内部蛋白质部分变性,淀粉开始糊化;


(3)  最适阶段(食品质量最好的阶段):外壳增厚,色泽变金黄,蛋白质变性完全,吸油量适中;


(4)  劣变阶段(食品质量开始变差的阶段):外壳变僵硬,吸油量过大;


(5)  最终阶段:食品颜色逐渐变深,开始发生炭化现象。比如油炸馒头发黑发黄的阶段,这时候会产生一种香味,也就是焦香味,这种变化反应叫“美拉德反应”以上这几种就是油的变化。



5
油的食用方法



:对于那些直接炸出来的成品,比如鸡翅、鸡排....他都是通过油让食物含有的水分快速蒸发产生酥脆的口感,如果你是做炸鸡的一定要认真看。

这里油炸也有技巧,如果是小火满炸很容易食物表面很软绵绵的,但是油还拼命的往里钻,吃起来软塌塌油腻腻。


但是如果是高温炸很容是造成表面糊了里面生了,你说气不气人。

所以油炸这类食物一般都是用5成油温,也就是油温在150度的时候,刚刚冒烟的时候,这时候是炸食物


的最好时间,然后根据我们要炸成的口感,比如外酥里嫩效果,那就把食物捞出来,油温烧到7成,这样食物便面就会产生酥脆了。


我们也经常用裹淀粉这种方法来实现外酥里嫩对吧?原理就是用淀粉来保护食物内部的水分,因为裹了淀粉食物的蜂窝缝隙会变小,能起到很好的保水效果。


:这里鸡肉饭的伙伴们多听听,别做出来的鸡肉饭硬的跟玻璃球似的,然后还跟别人说是杯莫停教我的,我可没这样教过你,但是现在你可以跟我好好跟我学,类似鸡肉饭这种小吃不能做的酥脆、也不能软绵绵、他比较偏向于嫩,所以需要大火来炒,让表面快速成熟产生蛋白质凝结反应来保护里面的水分

不要过多流失。所以大火和快速才是关键。

还有一些做锅包肉的同行也看着点啊,别瞎做,我教你,锅包肉这种食物一般都是耐嚼型,所以要有硬度,这就不能大火猛炒了,得用小火慢慢逼出食物中的水分,让内部的硬度和外部硬度保持一致。所以火候的是中火小火。


怎么样是不是对你做小吃以及自己家平时做菜有了一些想法了?


最后欢迎大家留言,欢迎大家转发,欢迎大家持续与我一同学习,我是杯莫停,感谢您的支持。





这里不只有配方

这里不只有技术

这里不只有故事

绝密小吃配方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