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有些伪需求,生存场景很有限。医药O2O,线上,线下。 线上:能解决部分药品分布不对称,价格差较大等情况。但,电商不仅可以,而且区域更大更有优势。所以没什么太大区别,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所以只能押宝线下。 线下:首先,及时必须药品需求。但,这个场景很难存在。只有在出差外地,买一些难买到的药品。这类情况下有用处,而还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吗,只是区域放小。 最后只有懒人经济了。场景:我想买药,不愿意动。就这样一个场景,成立都难,更别提支撑了。 其次,上半年药给力“死亡”被誉为医药O2O濒临死亡的前兆,送药这件事到底有多不靠谱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打政策擦边球。 第一,出售处方药。处方药是只有有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2007年颁布的《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了企业不能采用互联网交易的方式向公众销售处方药,但大多数的O2O平台踩在政策红线上。例如:药给力上的复方羊角颗粒,叮当快药平台出售的熄风通络头痛片。 第二,送药人非药店的员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网络购药消费提示表明“要求送货人应当是药店自己的配送队伍。药店员工送货上门,还可以进行面对面的药学服务。”而多数送药O2O采取的方式是将员工挂名到药店的下面。 第三,不具备先关的互联网售药证书。如:《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许可证》、《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 第四,多数创始人非医疗行业出身,不懂医药知识。 【非原创】 生活中,人们日常生病会发生在各种场景中,患者生病时由于各种原因不想出门买药,主观原因例如病痛不便,心里脆弱,不想耽误工作等,客观原因例如不便出门,天气原因,路途太远等,也存在家里有常备药品只是不知该如何对症用药的情况,多种因素导致人们日常医疗服务的获得滞后于“需求”,这种情况在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 在这种场景下,病患最真实的感受正如上图所示,懒人经济在医疗健康领域也同样试用。用户使用医药O2O产品,足不出户即可获得专业、快速的药品上门服务,这种需求与外卖配送异曲同工,在生病这种特殊情况下,“足不出户”更是医疗健康服务的“硬需求”。 但是,送药上门类产品目前整体用户数量较少,即便是阿里健康这样的巨头也是如此情景,这正是医药O2O被误诊为“伪需求”的唯一原因。笔者认为,医药O2O服务的问题不在“用户需求”不成立,而是出在医药行业本身,药品本就属于低频需求,加上国内用户还没有养成送药上门的习惯,这一点可以参考美国医药O2O行业的发展,例如专注于处方药领域的TinyRx。 任何商业模式的兴起都需要时间成本和教育成本,这一点可以比对淘宝网的兴起,马未都先生也曾将其风趣的比喻为“全民上网摆地摊”,但在多年前,还有人认为马云是个骗子,当年淘宝的情况与现在医药O2O的情况何其相似。 所以,“伪需求”言论不成立,消费者需要时间变成用户,从而改变传统的购药行为习惯,随着用户的数量越来越多,人们的医疗消费方式也会逐渐改变,送药上门将替代现在的出门买药。 站在用户的角度,我不觉得医疗o2o行业是个伪需求。我个人或者同事也经常因为各种原因,不想出门,直接在APP下单等药来。 需求场景1: 室外天气原因,太冷/太热/雨雪天等不想出门; 需求场景2: 家中病人(老人或者小孩)需要照顾,不能出门; 需求场景3: 工作中头疼感冒但是不方便请假去医院挂号抓药,只能边工作边APP下单等药; 购买的共同点是:都是常见病,基本的药物在APP里都会有展示,下单即可,等药就行。 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1. APP下单时有的药品,但是药店人员核实药品已经售完问题; 2. 订单准备送达的问题; 3. 处方药药品缺失的问题; 4 .线上药店与线下药店的价格问题; 我觉得医疗o2o市场需求还是有的,但是市场还没有打开,很多人买药还没有形成习惯,培养习惯需要一定时间,离开运营人员的力量。 我个人看好这一块,但是我只是觉得这事情要成,得等一段时间,估计时间在“绝大多数80后的父母老到需要专人照顾的时候“。 现在看上去不靠谱的原因就是多数创业者野心太大。 这事不要看得太大,不要老想着搞个大新闻。整天想着为全世界服务,改变世界神马的。 把老人服务好,就行了。 至于说怎么玩,可以参考我研究生的项目:"银发市场"在未来真的有可行的需求吗? 「不负责任嘴砲建议」: 1. 主攻老人市场 2. 主攻某几类单品药 3. 必要时玩按需订购 4. 团队最少配:药物销售、 药剂师 从用户角度来说,我觉得送药上门不是伪需求,应该是低频需求。使用过快方送药和叮当送药两款app,使用场景:一次生病肠胃炎,一次嗓子痛,还有有次雾霾天气出行趁着促销活动买了个一元的3M口罩,也曾晚上在肯德基遇到一个人问附近的同仁堂药店是否还营业,然后我就安利给他了送药app。朋友想买同仁堂的二陈丸,前两款送药app上都没有这个药,最后她在京东到家成功买到。也曾在北京五环外,半夜不舒服但跑了周围的三家药店,却都关门了。作为北漂表示生病难受的时候最想家最无助,有个送药app真心解决不少,不过我一直没有想明白他们的商业模式,不知道是不是app上的药品价格比商店实际价格高,没有比对过价格。 从三个角度考虑:
|
|
来自: 产品经理是条狗 > 《PMCAFF优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