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开胸也能换“心门”

 我就是于小玲 2017-09-11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病,患者早期通常没有症状,疾病发展较缓慢,常被忽视。但一旦出现胸痛、乏力、昏厥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则预后极差,平均生存期仅为2年至3年,猝死风险高,而这类患者往往因高龄、心功能差、存在严重合并症等因素而无法耐受常规外科手术。
  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陈伟斌表示,随着技术发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简称TAVI或TAVR手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困境,它不仅能明显延长老年患者的寿命,更大大提高了其生活质量,特别是为高龄高危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病例
阿婆的“心门”重度狭窄,但承受不了“开胸换瓣”



蔡阿姨今年72岁,气色很好,时不时还会和朋友们去跳跳广场舞,相比去年的这个时候, 见过她的人都说简直是判若两人。4年前,蔡阿姨在上坡、快步走时感到明显气短,自以为是上了年纪,也没在意。去年开始症状逐渐加重,坐着都感到喘,并伴有腹胀,消化差,她赶到医院做了心脏彩超检查,发现是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主动脉瓣是连接左心室和主动脉的瓣膜结构,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阀门’。正常情况下,这扇门不仅要能打得开,也要能关得紧。”陈伟斌解释,“蔡阿姨的病情就好比门打不开了,先天性瓣膜畸形令这扇门已严重劳损、钙化,造成重度狭窄。”

面对心绞痛、晕厥,甚至猝死的严重后果,开胸换瓣是瓣膜病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但对于身高只有152cm,体重仅44kg,体质异常虚弱的蔡阿姨而言,进行开胸这样的外科大手术令其无法耐受,只能痛苦地挣扎于生死线上。



手术
大腿上开两个小孔,导管送入新的人工瓣膜



几近绝望之时,蔡阿姨得知了还有另一种选择——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她来到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经过缜密的术前检查和药物调理后,去年4月她接受了这项微创的心脏瓣膜置换技术。与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相比,TAVI手术无须开胸,创伤更小,恢复更快,适用于那些不能实施外科手术的极高危的瓣膜病患者。

手术当天,医院团队在蔡阿姨的大腿上扎了两个圆珠笔芯大小的小孔,凭借DSA血管造影的精确定位和经食管心脏三维彩超的实时指引,通过导管将新的人工瓣膜送到了主动脉瓣的位置上,成功替换了损坏的瓣膜。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效果立竿见影,蔡阿姨恢复得很快,不再气喘,胃口变得很好,所有的心脏彩超指标和抽血指标也都恢复正常。

陈伟斌还提醒,像蔡阿姨这样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患者,心脏彩超的评估对明确主动脉瓣重度狭窄非常重要,必要时还要进行肺功能、心脏CT、冠脉动脉造影等更为细致的检查。






医生名片
陈伟斌,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在心内科临床工作20年,从事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疗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