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铁红:中医上的寒热证大多数人都没弄明白,你呢

 gouqinanren 2017-09-12

寒热是指病症的两种不同性质,是临床决定用寒药,或热药治疗的重要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上已经说明,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生内热。

凡由寒邪引起的或因阳气不足所产生的机能衰退、阴气偏盛的,具有寒象症状即为寒证。凡由热邪引起,或因其他病理变化所生的机能亢奋、阳气过剩的一派热象即为热证。

本地28岁离异女人,找男友
广告
图片

今天写的这篇可能有些不太好懂,但这种辩证关系,关系到对疾病的诊断和对症下药。有耐心的朋友不妨花几分钟好好研究下。

具体而言,有哪些症状可以辨别寒热证?

判断一个人的疾病是寒证还热证,主要从寒热,口渴,二便,舌象与脉象进行鉴别。

寒证通常有表寒,里寒,虚寒,湿寒等。临床表现,常见的有畏寒喜暖,面色恍白,四肢发凉,口不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苔白滑润,脉迟或紧,治疗宜用温里法。

热证多系热邪所引起,但也可由风,寒,湿诸邪转化而来。如外感风寒入里常可化热,成为里热证。热证包括表热,里热,虚热,实热证。里热证主要表现发热,恶热,面赤烦躁,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吐血,衄血,痰黄稠脉数等。

寒证与热证之间有没有关系?什么关系?

1、寒热错杂。疾病可以单纯表现热证或寒证,亦可二者出现,如目赤,口干,咽痛为上热证,同时又出现脘腹冷痛,便溏等下寒证,故称之为上热下寒证,如病人表现为胃脘冷痛,呕吐清涎的中寒证,同时又有尿频,尿痛,小便短赤的下热证即为上寒下热证。除此之外,还可见到表寒里热证及表热里寒证。寒热错杂多由于阴阳之气有不相协调,或阴盛于上阳盛于下,或阳盛于上阴盛于下所致。

2、寒热真假。一般情况下,热症应见热象,寒证应见寒象。但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有时会出现一些假象。如里真寒而外假热,或里真热而外假寒,这种情况大多见于病情的危重阶段。因其表现为虚假症状,故临床上需细致慎重,详审主要症状,以免误治,舌苔脉象,常常是辨证寒热,真假的关键。真热假寒症状,手足冰冷,舌苔黑,脉沉,表面看是属寒性,但病人虽寒反不喜热,不欲盖衣被,舌苔虽黑并不湿润,脉虽沉但按之有力。此乃由于内热亢奋,阳气郁而不达,也可以说是一种寒热格拒,阳盛于内,拒阳于外的现象。 真寒假热证见,身热,面红,口渴,脉大,舌苔黑,看起来是属热症,但病人身虽热而欲盖衣被。虽口渴,而饮水不多,且喜热饮,脉虽大而按之无力,舌苔黑,而滑润,此说明为阴寒内盛,逼阳与外,阴阳寒热格拒,又称为阴盛格阳。此种病人还可见到,口鼻气冷,小便清长,舌体胖嫩等症状。

3、寒热转化。寒热转化是疾病发展过程中,寒症可转化为热症。热症也可转化为寒症。寒热症的互相转化,往往是在反映邪正的进退情况。一般由寒症转化为热症,是人体正气尚足,寒邪郁于里而化热,如病初为表寒症,表寒邪不解入里化热。或寒证失治,或外邪郁久传里化热,或素体阳气偏盛,或过服温里药物所致,由热症转化为寒症。多发生在失治,误治,或发生在大汗以后,阳气随津液耗伤,以致正气虚弱,邪气过盛,正不胜邪而出现机体机能衰退的表现。

出诊记:一名患者的真寒假热证

我曾收治一患者女,6岁,主诉发烧39.5度,咳嗽二天。舌淡暗,苔白腻,脉浮紧。在家吃了退烧药,热不退反增高。面色发青。诊断,真寒假热,方药以半夏细辛麻黄,葛根柴胡两付全愈。

现在临床上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平时吃寒冷食品,冰箱里拿东西就吃,大家都有一个习惯,把酸奶冰冷了吃,美其名曰,好味道,夏天冰其凌吃的过隐。正是这些东西在害了我们阳气,寒邪直中内脏,出现咳嗽,发热,过敏,哮喘等现代的真寒假热证。(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