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诗话·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陶渊明的《命子》

 杏坛归客 2017-09-12

 

家教诗话·金甡的《诫子诗》及刘桢的《赠从弟》注析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病逝,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又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40卷,《外集》10卷。其中《师说》对为师之道作了很好的诠解,为后世时常援引。

    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广东潮州。《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他在贬谪(左迁)潮州途中所创作,韩湘是韩愈之侄孙,被传为“八仙”之一韩湘子。此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首联写因“一封朝奏(因谏迎佛骨一事)”而获罪,龙颜大怒,遂放逐(夕贬)潮州,离京城八千里之遥。隐约地含有“伴君如伴虎”之痛。

    颔联是该诗的诗眼。他直书为朝廷(圣朝)“除弊事”,即使年老体弱(衰朽),也从未(肯将)“惜残年”(珍惜垂暮之年,残年,风烛之年),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表达自身忠君报国之情至死不渝。

    颈联即景抒情,“云横秦岭”,家在何处、“雪拥蓝关”,车马难行。既悲且壮,无限感慨。秦岭在渭河之南。蓝关即蓝田关,在陕西蓝田县。长安(唐之都城,今西安一带)南谪潮州必经之道。

    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瘴江,瘴气弥漫的江边。知道你(汝)来,应有其意,是收葬我的尸骨吧。坚守儒道,忠君爱国,九死而不悔,这就是韩愈家训之核心。

    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酬抱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措辞工稳,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亘古以来,韩愈一直为人敬仰,这首诗一直为人推崇。今天的河南孟州韩园,园中矗立着韩愈的塑像,园壁上镌刻着这首荡气回肠的七律。

 

命子

陶渊明

  

卜云嘉日,

占亦良时。

名汝曰俨,

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

念兹在兹。

尚想孔伋,

庶其企而!  

    陶渊明(352或365—427),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其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有五子:陶俨、陶俟、陶份、陶佚、陶佟。他曾于《责子诗》中感叹:“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念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可见多无太大出息,但他却期望甚高,写了不少示子、命子、诫子诗,从这首《命子》诗可见其心意之一斑。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我通过预测,你出生恰逢好日子(嘉日) 与好时辰(良时) 。卜:古人迷信,用火灼龟甲,以为看了那灼开的裂纹就可以推测出行事的吉凶。占 :迷信的人用铜钱或牙牌等判断吉凶。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给你(汝)起名为“俨”,你的字为“求思”。 俨:恭敬,庄重。求思:追求,张九龄 《感遇》诗:“汉 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为人要终日(朝夕) 要温和恭敬,希望你牢记这个道理。温恭,温和恭敬。孔颖达疏:“温和之色,恭逊之容。” 兹:这个。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你能成为孔伋那样的人物,那就是(庶其)我日夜的企望。孔伋(前483-前402),鲁国人,字子思,尊称“子思子”、“述圣”。孔子之孙、孔鲤之子。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企而:殷切盼望,典故“企而望归”的简用。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写道:“吏卒皆山东之人,日夜企而望归。  谭南周  未来教育家杂志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