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这件小事

 小脚丫6565 2017-09-12

文|杨树军(深圳市固戍小学校长)


孔子之后2500年,中国出了个于丹。但“央视”的“百家讲坛”在易中天和于丹之后事实上已经做黄了。


央视的平台是一把纯金打造的牛刀,而读书只是一只鸡,“黄”是迟早的事。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阅读也是一只不起眼的鸡。嘴上说“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事实上我们都是有限地相信。如果是真信,就该知道,一张白纸对折50次之后的厚度是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大部分学校“搞阅读”有点像进庙拜菩萨,管他哪尊菩萨,进都进来了,拜一拜总不会错,心里究竟指望多少,就只有鬼知道了。


我们把“百家讲坛”移植到校园又能够指望多少呢?但对于站在台上的那个孩子来说,那就是百分之一百;对于台下聆听的那些孩子们而言,同伴站在台上万众瞩目,他们心中被激荡的感觉也应该是百分之百真切的。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地是,对校园“百家讲坛”现场的所有人而言,读书已经是一件天大的事。


还有比这更好的阅读课吗?


如果说孩子们的“百家讲坛”还稍有刻意的话,“锵锵三人行”就自然多了。


“刻意”是因为对话题的把控不能自如,但我们很难指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完全驾驭他讲的话题。毕竟是要独自面对一个偌大的舞台,所以听来听去总觉得是在背稿子。


“三人行”同样有话题的问题,话题的选择肯定有助于他们把控局面,对于热爱“三国”的人来说,赵云就是一个不错的话题,因此那一期的“三人行”听起来就自然多了。在刚刚结束的一期“三人行”里,话题是曹文轩的《青铜葵花》。那三个孩子上场后,恶作剧般地将话题临时改成了“福尔摩斯”。但所有的人都知道,福尔摩斯和“青铜葵花”都是他们可以驾驭的话题。

 

“三人行”里的三个人的各自角色定位问题是这个节目能否持续下去的另一个关键。作为凤凰卫视最“古老”的节目,窦文涛才是关键。他的“小白脸”不是重点,甚至他的“说话本事”都不是最重要的,这个节目能够风行20年的重点是主持人总能创设一个让两位嘉宾有话说的场景。话题的选择当然很重要,比这个更重要的是窦文涛既可以把嘉宾的话穿起来,又能够把话题引下去。他插诨打科,装疯卖傻,多少天下事,尽在三人的笑谈之中。


对孩子们来说,这样天才专属的舞台可以有,但也不宜多。我们认为更多学生可以参与的辩论赛则是多多益善。


不过我们的辩论赛可能是世界上最“山寨”的辩论赛了。正反双方的辩友出场几位要看具体情况,而他们身后还有数量不一的智囊团,台下那两百位观众同样有机会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候大家发现台下的孩子似乎更有见地。说是辩论赛,但规则混乱,除了大家的话题是围绕某本书中的某个问题之外,其它的规矩都不重要。


孩子们讨论尽兴才是重点。


但我们严格限定“百家讲坛”“锵锵三人行”“辩论赛”只能与阅读有关。我们的私心是想把阅读做得纯粹一点,同时也把活动做得纯粹一点——我们以此表达对读书的崇敬。


读书乃大雅之事,对读书的崇敬就是把它放在适当的位置。阅读本身还是关于阅读这件事,许多学校说的其实是后者。说了半天,始终没有进入阅读本身,其实是在无限折腾大家。如果是前者,就是坐下来打开一本书而已。


如果说学校里有这样一件事——大家说的声音最大,事实上根本不去做,这件事就是阅读了。更多的学校只是选择性、象征性地做一点最容易的部分。表面上看,他们什么都做了,到了最后大家记住的阅读这件事,而不是阅读的内容。当然这件事也会影响人,但最终除了一堆热闹外并未在孩子们灵魂中有任何激荡感。


过度强调绘本阅读、迷信分级阅读都属于这一类。他们始终没有明白读书就是一件最自然的事情,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把书放到他们面前,然后不再打扰他们。过分强调阅读技巧、写作技巧则是另一种乱作为,他们同样没有明白从输入到输出其实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关于阅读,无需刻意。不用那么多计划、措施,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坚持而已。


在一定意义上讲,对阅读最大的伤害则是无限拔高它的功能。比如关于读书可以改变颜值的传统说法就多少有点像是“高级黑”。读书可以改变颜值?我读书多,我不骗你——那真是骗人的!《朗读者》出来之后,大家突然发现了董卿。而陈道明似乎一直都是演艺界的良心,他的书生气至少让一部分观众欲罢不能。但这究竟与读书有几毛钱关系呢?人丑就要多读书,在这方面书的功能绝对比不上一台美颜相机。


所有将世俗功用附加在读书上面的行为都是在耍心眼,而这只能让你变得更猥琐。


苏东坡说:读书不多,则画不能进于雅。说来说去都是圈里边的小事情——读书可能就剩这点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