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点与提醒] “硬膜下积液”的诊断要点与特别提醒,附表:硬膜下积液与硬膜下血肿及脑萎缩CT鉴别要点...

 zskyteacher 2017-09-12


硬膜下积液

硬膜下积液(subdural fluid accumulation)

硬膜下积液也称硬膜下水瘤,占脑外伤的0.5%〜1%; 为蛛网膜撕裂、脑脊液(CSF)进入硬膜下腔所致,有时内部可混有出血。本病以儿童及老年患者多见,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局灶神经症状等。

【诊断要点】

1. 好发于双侧或单侧额、颞区(图1A),呈内板下方与脑实质之间新月形或条状水样密度影,累及额部者可伸入纵裂前部的大脑镰旁,无或有轻微占位效应。

2.50%呈双侧性,但两侧可不对称。

3.随访变化,积液逐渐吸收,但也可增多及转变为硬膜下血肿,呈混杂或高密度。


【特别提醒】

1.本病蛛网膜撕裂为活瓣性,脑脊液逐渐进入硬膜下腔,因此外伤后早期CT可为阴性或不明显;随访变化,积液逐渐增多。

2.部分硬膜下血肿内混有脑脊液,密度较低,可形似硬膜下积液(图1B、C)。

3.双侧及较对称的硬膜下积液应与脑萎缩鉴别(表1)。

4.注意勿遗漏合并的其他脑外伤性病变。


图1硬膜下积液与硬膜下血肿

A.男,70岁。硬膜下积液。两侧额颞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水样密度影(2个白箭),左颞枕叶脑挫裂伤(白箭头)。B、C.男,54岁。硬膜下血肿。B.右侧额颞区内板下弧形 低密度影(白箭);C. FLAIR序列显示病变为高信号(白箭),并伸入大脑镰旁

表1硬膜下积液与硬膜下血肿及脑萎缩CT鉴别要点

项目

硬膜下积液

硬膜下血肿(SDH)

脑萎缩

年龄

各年龄段,儿童与老年多见

各年龄段,青壮年多见

老年

外伤史

部位

单侧或双侧额颞区多见

常为单侧,幕上颅骨内板下较大范围

双侧性,较对称

CT密度

脑脊液密度

一般为高密度,也可为等密度、混杂密度或低密度

脑脊液密度

脑回脑沟改变

脑回受压,脑沟变浅

脑回受压,脑沟变浅

脑沟增宽

随访变化

增大或减小,或进展为SDH

密度减低

无明显变化

MR检查

各序列信号同CSF

出血信号,DWI扩散受限

信号与CSF —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