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身体运营的中枢,也是被赋予最多情感的器官。虽然心脏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但很多人认为只有到了中老年才需要养心、护心。 其实爱护心脏要从年轻时的生活点滴做起,听上去很强大的心脏,其实很脆弱。心脏好不好,摸这三个地方就知道! 一、摸脖子 研究显示,脖子越粗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大。 颈围是衡量人体上半身脂肪的关键部位,从临床经验看,脖子粗的人,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都相对较高,而这些都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如果男性颈围超过39 厘米,女性颈围超过35厘米,就说明脖子较粗。 二、摸手腕 大部分人来说,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脉搏跳动频率应该在60~90次/分钟,跳动均匀且节律一致。而跳动太快或太慢都可能是一些心脏疾病的征兆。 测量方法是:平躺静歇3分钟,伸开左臂或右臂,将另外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搭按在伸开手臂的腕后桡动脉所在部位(手臂与手腕关节内侧连接处),保持正常均匀呼吸,计数1分钟。 三、摸肚子 肚子大的人在医学上称为“中心性肥胖”,称为“梨形身材”,这种类型的肥胖容易导致人体脂质代谢紊乱,加大心脏病的风险。 同时,由于腹部脂肪与内脏离得很近,很容易转移至肝脏,或随着血流堆积在血管内壁,导致血管疾病等。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明确规定,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腰围超标。 即使平常看上去貌似很“健康”的人,也有突发心脏病的可能性,心脏病易发的5个魔鬼时间: 1、每天早上6点到12点 科学研究指出,早晨心脏病的发作风险比其他时间高了40%。这是因为早晨起床后,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血压容易上升,再加上整晚没有摄入水分,血液浓稠,此时容易出现栓塞。 因此,建议有心脏病的中老年人群,早上起床不宜过猛,最好先在床上躺5、6分钟伸伸懒腰,再缓慢坐起,起床后要及时喝一杯温开水。 2、剧烈运动后 过高轻度的运动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血压骤升,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甚至引起心脏病突发。特别是在夏季,长期在高温室外也可能引起心脏病突发。 建议平时选择慢走、打太极等缓和的有氧运动。 3、用力排便时 用力排便的时候常常会引起腹压上升,血压上升,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几率会增加。 平时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和果胶的食物,比如:粗粮、水果等,有利于胃肠蠕动。 4、暴饮暴食时 为了消化食物,大量血液会涌向胃肠道,供应心脏的血液相应减少,此时心肌缺血情况加剧,心脏负担也会加重。 另外,如果饮食过于油腻,脂肪摄入过多,血液黏稠度会增加,从而为血栓的形成提供潜在机会,诱发心肌梗死。 饮食建议:每餐八分饱,避免“三高”食物(高脂肪、高蛋白质、高胆固醇),饮食清淡可口。 5、精神过度紧张时 压力大精神紧张时,表现出来的症状可能有脸红、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如果是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就容易出现胸闷、胸痛,甚至突发心脏病。 平时学会缓和压力和情绪,避免怒气于心。 保护心脏的4个秘诀: 1、心脏偏爱omega-3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于心脏健康,大量实验证明,饮食中omega-3脂肪酸摄入过少、omega-6摄入脂肪酸过多,两者失衡是诱发、心血管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生活中多增加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紫苏籽油、胡麻仁油、核桃油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用油,可每天补充5-10ml,补充人体所需的omega-3,对预防癌症,清除血液垃圾、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益。 饭后半个小时,用5ml紫苏籽油加入到200ml酸奶中,搅拌均匀,食用即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点爱吃的水果。 2、扩胸运动护心肺 两拳紧握,两侧上肢同时向外、向后伸开,连续做15次左右为一个过程,每天重复3~4次。 还有一种方法,将手掌伸开,五指合拢,从两胁往胸口擦去,以擦拭部位感到发热为度,既能保护胸壁肌肉,还能增强心肺功能 3、凝心神 调神安神 ,实为养心之首要 ,故《医钞类编》中说 :“养心在凝神 ,神凝则气聚 ,气聚则形全。”所谓凝神 ,实际上就是要保持精神上的安谧和清静 ,这样人的神气自然就会心平气和 ,血脉流畅。 4、多食豆制品 黄豆及其制品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体内脂肪及胆固醇代谢,有利于保持心血管通畅。 可以选择在早晨喝一杯豆浆,来作为营养的补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