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岁天才少年的千古绝唱

 伯乐书香小屋 2017-09-13


艺术的神力,

是有那么一刻,

让人真挚单纯地热泪盈眶。

千里江山中,分明有一位美少年 来自书画界艺术 05:29


北宋有过两幅鸿篇鉅迹,

一幅是《清明上河图》,

一幅就是《千里江山图》。

我们赞叹《清明上河图》5m长卷惊为天人,

而《千里江山图》近12m!

这两幅画,

一幅是中国古代社会全盛时期的真实写照,

一幅是中国文人理想世界的缩影。


我们在想象中国古代画家的时候,

都是白胡子老人。

明清文人画,确立了山水画中的老人符号。

晚清民初的黄宾虹、 齐白石、张大千,

又坐实了这类符号的单一想象。

而在《千里江山图》中,

我们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

他正好十八岁。

长几岁、小几岁,都不会有《千里江山图》。


人在十八岁的年纪都在做什么?

放到现在,也就是刚刚高中毕业的阶段,

而在北宋徽宗年间出现了一个少年,

一个对绘画有着极高天赋的天才少年——王希孟。

他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引史上

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画家。


然而历史并没有对他过多的记载,

只知他10岁即入宫中奉事徽宗左右,

与一代艺术帝王宋徽宗赵佶学画,

得到赵佶的亲自传授,

经赵佶指点笔墨技法后,

技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成一家之气象。


也有学者研究提出,

王希孟应为宋徽宗的外甥,

也就是说宋徽宗就是王希孟的亲舅舅。

在这样的关系下,

似乎破格录取进画院并不是一件什么样的难事,

且不说这件事的真假,

总之王希孟没有让看好他的“舅舅”失望。


局部一


王希孟出生于中国山水画的黄金年代,

加之宋徽宗亲授调教,

凭着他自己的绘画天赋和不懈努力,

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雄心和毅力,

在十八岁的年纪画出了这幅中国画历史上有名的长卷

《千里江山图》


但他自己和世人都没想到的是,

这竟是绝唱。

二十余岁便英年早逝

对于此天才的去世,多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身体过于羸弱;

其二是之后上呈《千里饿殍图》,

徽宗大怒,遂赐死。


据《北宋名画臻录》中记载,

王希孟除了《千里江山图》之外,

还画了一幅《千里饿殍图》。

看名字,应该是一幅类似流民图,

流民失所,食不果腹,

体现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破败不堪的长卷,

画好之后,进献给了宋徽宗,

宋徽宗看过之后勃然大怒,

下令处死了王希孟。


陈丹青曾这样评价王希孟:

“通常成年的老熟的大师,喜欢做减法,

也就是所谓取舍和概括,

可十八岁英年的王希孟呢,他是忙着做加法。

人在十八岁年纪,才会有这股子雄心和细心,

一点不乱,不枝蔓,不繁杂,

通篇贵气,清秀逼人,那就是他的天赋了。”


局部二


再来说说这件《千里江山图》的本身,

这幅作品用整绢一匹,

画山峰起伏、江河浩淼之景,

渔村野市间于其中,并描绘了众多的人物活动。

用传统青绿法,

用笔极为精细,在兰绿色调中寻求变化,

为千古青绿之杰作。


此画刻画工细,水面满勾峰头纹,无一笔懈怠。

景物皆合比例、透视,布置合理。

而山石则以大青绿设色,先勾后皴,

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

质感凝重,与整幅画的墨青、墨绿基调浑然一体,

鲜艳而不媚俗,完美的不好意思。


更难能可贵的是,

全画并没有勾金线,

却依然感觉满幅富丽堂皇,金光灿灿。


局部三


《千里江山图》与《清明上河图》

表现的主题内容

均是壮丽的大好河山与祥乐的太平盛世。

而此时,

北方的大金国却在磨刀霍霍,

大宋朝的一切美好即将被无情摧毁......


直到800余年后的今天,

《千里江山图》仍然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

使人们在欣赏这幅巨作时

领略那昔日历史的辉煌,追思那壮丽动人的景象。


《千里江山图》

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

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王希孟所作,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我们也谢天谢地,它还在故宫。

这个9月,

百年来仅展出两次的《千里江山图》,

也将“展卷”北京故宫。




(部分资料参考网络,书画界艺术编辑,转载需标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