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玉溪染织业

 七里山人 2017-09-14
[ 玉溪网   发布时间:2017-09-13   进入社区    来源:玉溪网   点击:11 ]

在旧时,土布曾是玉溪较为知名的特产之一。由于玉溪所产的土布不但在质量上优于其他地方的布料,还具备了不易掉色的特性,成为当时的地方名优商品,远销省内外。史海拾零间,关注旧时玉溪土布,不妨来看看旧时玉溪染织业的发展。

历史上,生活在玉溪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旧时妇女裹足的束缚,农忙时田地中的活计都由男子承担。女的则多从事家务劳动,并兼手工纺织以贴补家用。久而久之,形成了男耕女织的自然分工。

玉溪人织布一直延续着祖上留下来的方式方法,全手工完成。那时,织布工序繁多精细,先得用棉花纺成线,再经浆纱、打筒、梳理、挽纱等多道工序,才能织成一匹布。由于当时木制的织布工具也多是手工制作,简陋且不规则,织成的布就宽窄不一,也很不平整。到民国时期,因受到洋货的冲击,玉溪妇女所织的土布面临生存问题,她们日以继夜赶制出的布匹往往卖不掉。据说,那时州城、北城一到赶街天,人们就会拿着自己的布匹到街上售卖,妇女们手捧白布叫卖,但很难卖出去。这些由乡村而来卖布的妇女们大多是乘兴而来、失望而归。

此时,在昆明主营土布生意的“大道生”由于坯布产量不足,便把目光投向了玉溪,并在这里开设分厂。1935年,“大道生”在北城开设织布厂,并将玉溪土布运往昆明等地销售,得到认可。至此,代表玉溪纺织水平的玉溪土布成为了那时人们争先购买的玉溪优质商品。

或许是由于“大道生”在北城建厂的原因,带动了当地纺织业的发展。“振玉工业社”等民间组织也加入到了玉溪纺织行业中,并在玉溪织布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布匹织完后就需要染色,人们通常会使用“土靛”作为染料。至于“靛青”和“蓝靛”,则是它的另外两个叫法。据了解,“土靛”是一种植物,其主要产区是在玉溪北部,旧时北城就盛产此物。早在各种化学染料还未进入中国时,玉溪人就以古法将这种植物制作为“蓝靛”。其染色过程大致是,将该植物取苗泡水后捣碎取汁,和以石灰水而成。其后将制好的染料倒进染缸,将土布浸泡其中约一周后取出晾干。

纺织工业不断发展促进了玉溪当地染坊的兴起。据相关文献记述,民国年间玉溪县实业所附设女子染织厂招收学徒,专授染织技术。而北城、研和也都有染坊。就研和而言,当时的乡村中有些兼营工商的农民,会自筹资金开设染坊,并在家里设置染缸,在外开辟晒布场和漂布塘。东山、宋官等地先后出现20多户人家开设染坊,并盛极一时。他们所染布匹质量上乘,经商人收购,运往普洱一带销售。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管是代表玉溪纺织工艺发展的土布,还是随它而发展的染布行业,都渐渐被工业化所取代,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玉溪日报记者  顾世丹)

编辑:蒋婵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