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饮食掌故稍有了解的人,都听说过旧北平的榅桲拌梨丝。取梨削皮去核,切成丝,与山楂糕丝拌在一起,浇以蜂蜜,盛在垫有冰块的冰碗里,是盛暑时小酌的适口菜肴。雪白脆爽的梨丝,与金黄甜美的蜂蜜,殷红甘酸的山楂糕,色彩搭配艳丽,味道相映得宜,能将纯粹的饮食消费,又带到一个娱乐审美的领域,是蠲烦消暑、起人幽情的清隽之味,很多人尝试之后便念念不忘。 这道菜能兼有色香形味并重,作为传统糖食的山楂糕,功不可没。过去的小贩,到了山楂上市、货源充足之际,就取以加糖熬制成山楂糕,再用山楂糕轧成薄片,卷成果丹皮,拿到学校门口兜售,是最为讨喜的小食。小孩子偶尔获得零花钱,大多就是买了山楂糕或果丹皮,并且随着咀嚼的进程,展现出迷人的酒窝与笑靥。 山楂糕在清初就是非常时髦的糖食,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担心泄露军情,传送的文书,都是用山楂糕做成果丹皮,代纸书写。各路指挥官接到密令,看完即直接吃掉。 名士高士奇曾赋诗《果子单》:“钳红透骨油拳薄,滑腻轻推粉蜡匀;草罢军书还来迹,嘴来枯思顿生津。”夸赞软薄如纸的果丹皮,其味之美。这种官方榜样,也进一步推动了山楂糕于民间的盛行。 把去皮除核的山楂,入锅焯一遍水,漂去苦涩,再换水把果肉煮软,捞出来捣烂成泥,然后加上红糖熬煮至稠糊状态,倒入模子里晾冷,凝结成形,就是山楂糕了。山楂的果实富含果胶,只要火候运用得当,无须使用添加剂,即可胶凝成冻。所以,凡须借助淀粉或琼脂成型的山楂糕,都是未谙其法,没有控制好加热的时长及浓稠度,于细节上即判出了高下。 制好的山楂糕,殷红透明,光泽鲜亮,犹如一方质地纯净的红玛瑙,柔软的质感,只要轻轻晃动,即颤颤巍巍,把身体谱写的肉弹性感推向最高潮。 山楂糕甜中带酸,酸又不掩甜,两种味道错落有致,于舌尖交叉演绎,令人极得口福之乐。除了作为健胃消食的闲食,山楂糕也常被用来拌菜增味,是怡情怡人的清品。北方冬天过去都是烧炉子取暖,人们闻久了煤烟子味,常取黄芽白的菜心切丝,与山楂糕拌着吃,作为清心润肺的风味小菜。 唐鲁孙忆及,民国时期在北平协和医院工作的洋大夫,也学会了这种吃法,每次喝酒,都要点一盘山楂糕丝拌白菜心,作为中式沙拉。山楂糕一度还成为了新小资叙事的代言人。 还有一种吃法是取苦瓜掏空籽瓤,焯熟,把山楂糕填充到苦瓜里,切成片,然后淋上柠檬汁作为下酒菜,食之尤为清雅爽口。柠汁的清新,苦瓜的清苦,与山楂糕的酸甜组合到一起,塑造出一种逸态横生的趣味。即使只是想象这道菜的画面,就有望梅之效,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买菜,亲手做一次。 |
|